第25章 梅花: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凌寒:冒着严寒。
2
遥:远远地。知:知道。
3
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
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
放,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后两句
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
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
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
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
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
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第26章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2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3
纶:钓鱼用的丝线。
4
莓:一种野草。
5
苔:苔藓植物。
6
借问:向人打听。
7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8
应:回应,答应,理睬。
第27章《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白日:太阳。
2
依:依傍。
3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4
穷:尽,使达到极点。
5
更:再。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此诗
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
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
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
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
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
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
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
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此诗篇
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
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
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
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
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
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
流。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
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
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
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
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
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
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
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王之涣的
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
有万里之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
楼。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
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
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
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