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党争的延续
党争的延续
宋老师继续说道,
“你要真按照现代人想法,网文那样可以搞一些“交配”活动,请浙东文人教淮西武将读书,再让淮西将领教浙东文人打仗。双方建立了接触合作之后,矛盾自然会逐渐消失,将来自然会和解。”
“可是古代的统治者来说,这样解决问题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就是让他们继续战斗!”
“为什么明朝建国前看似没有党争,但随着徐达北伐成功,这一系列矛盾逐渐汇聚在一起,老朱渐渐按捺不住了。最终,这些矛盾开始以党派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党争从来不是结果,而是手段!大家搞党争的核心原因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由于之前扩张太快,接管大量土地的时候,就赋予了地方官员很大的独立管理权。那么现在明朝逐渐控制了整个中原,朱元璋自然想要完成中央集权,从这些地方官员手中夺取权力。
但问题是,权力给予容易,收回却不易。
严格来说,明初地方官员的权力不是朱元璋释放的,而是元朝皇帝释放的。由于元朝比较特殊,即使在鼎盛时期,元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也不是很强。就连元朝中央政府也不关心税收。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税收包税制度,他们将某个区域留给某个人,并每年收取费用来管理它。至于此人如何在这一带征税,元朝中央政府根本不关心。
在其他方面,元朝对地方的控制力自然较弱。所以,在元末混战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元朝皇帝想要跟某人打仗的时候,他很难直接调动兵力。而是先发出召唤,召集下面的将领出战。而如果将军不愿意去的话,元朝皇帝也很难直接下达命令。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情况,元朝末年,元朝兴起了大量的地方军阀。然而元朝中央政府却无法直接调动如此多的军队。
所以才会出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安徽颍州的韩山童和刘福通振臂一呼红巾军起义了,此后各地纷纷响应揭竿而起,葬送了大元的统治。
这样,朱元璋想要夺回政权,就必须面对数以万计的地方官员和数百年的历史惯性。
这个问题显然不容易解决。虽然朱元璋不介意杀人,但问题是,如果所有人都被杀了,谁来干活呢?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当时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曰科举,二曰党争。
公元1370年,正当明军刚刚攻克陕西,连巴蜀都还没有控制住的时候,朱元璋下令正式御查。考试内容完全局限于四书五经,直接考八篇作文。从这一刻起,后世臭名昭著的“八足征文”正式开始。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明初,这种八篇选文制度其实是很有用的。通过这种考试的官员基本上已经被洗脑了。此后,这些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逐渐开始取代原来的地方官员。
这些新官员上任后,因为接受了八篇文章的教育,自然就认识到了中央集权。再后来,随着这些新官员逐渐取代了前朝的旧官员,朱元璋成功地完成了中央集权。
第二种方法,组队战斗,相对更聪明。
试图以新官换人,必然会引发地方官员的强烈反对。朱元璋不想刚建国不久就引发地方频繁的叛乱。这样一来,就成为了趁着淮西派与浙东派交战的绝佳机会。双方发生党派之争后,必然会想方设法除掉对方的官员。在这个空缺中,朱元璋可以趁势任命新的朝廷官员。
就这样,在明朝的最初几年,朱元璋默许了两派的争斗,并且争得越狠越好。因为双方越打越激烈,空缺的位置就越多。而且,即使这些前地方官员因党派之争而辞职,他们也只会仇恨敌派,不会仇恨朱元璋,更不会谋反!
不得不说这个举动实在是太聪明了。
然后,几年后,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立逐渐平息,皇权与部权之间的对立逐渐开始显现。
此案涉及中国古代的权力结构。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皇帝一直代表着最高权力。但同时,皇帝一个人也无法治理国家,必须找一帮大臣来帮助自己工作。部长小组的负责人通常是总理。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自然想要拥有更多的权力,独当一面。下面的官员也想要更多的权力。这样,分权与集权的斗争就成为古代历史上的主要故事之一。这个情节的具体表现就是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斗争。
老朱对于这个问题也很熟悉,他也希望能够解决。
但问题是如何解决呢?
如果老朱自己挺身而出,最终与大臣们争夺权力,那肯定不行。因为如果老朱做得太过分,下面的大臣就会恨他、造反他。
更聪明的做法是,老朱躲在幕后,挑拨下面大臣之间的矛盾。当大臣们的内斗快结束,宰相的权威荡然无存的时候,他趁机站出来,收拾局面,解除了宰相的职务。
最后,朱元璋趁势奋起,将所有矛盾转移到了当时掌权的淮西领导人身上。其中最著名的是时任宰相的胡惟庸。最终胡惟庸被老朱轻松杀死。与此同时,老朱还取消了总理职务,完全接管了所有高层权力。
这就是历史上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堪称浙东党与淮西党斗争的一个关键点。但如果深挖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背后其实就是老朱本人。所有的比赛实际上都是经过朱元璋批准的。
不管怎样,最终浙东党和淮西党打了几年,也没人占到便宜。相反,最终还是朱元璋趁势完成了中央集权。
然而,刘伯温、胡惟庸的死并没有结束党争。因为这种党争还体现出其他矛盾。
此后的二十年里,朱元璋借着党争的手段,解决了大量的问题。比如说,为了收回地方财权,同时也为了肃贪,朱元璋搞了一个空印案和郭桓案。在这两个大案当中,朱元璋利用淮西党和浙东党的斗争,把所有问题公开化,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挥动屠刀,大肆杀人。
说白了,所谓的淮西党和浙东党,其实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结党。他们的斗争,和明朝后期的那些党争,绝对是完全不同的。明初的党争,根本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为了解决矛盾的一个手段。
而在这场党争的背后,真正进行操盘的,其实一直都是朱元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