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破解难题
李末进入市长陈沛林的办公室,闻到一股淡淡的烟味。陈沛林是不吸烟的,烟味应该是刚才走出去的那位留下的。能在市长办公室里抽烟,看起来,这个人很不简单。
陈沛林看到进来的是李末,眼前一亮,笑道:“原来是小李呀,今天怎么如此空闲。”
李末到陈沛林的办公室,从来都是被动的,今天主动到访,陈沛林猜想肯定有什么事情。
“陈市长,这几天,我在九曲河工地详细地踏查和研究一下。”李末坐到陈沛林办公桌的对面,开门见山地说。
“怎么,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吗?”陈沛林自然知道他踏查的是什么。
李末说:“陈市长,上次你与我说的安全问题,我回去后仔细想了一下,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不能小视。”
陈沛林点点头,肯定地道:“安全无小事,只要存在一点点问题,建,不如不建。”
李末诚恳地应了一声,站起来,走到陈沛林近前,把手中九曲河规划图拿出来,摆在他的办公桌上,指着西端一处空地道:“陈市长,您看,这个位置如何?”
陈沛林俯下身,看了看,道:“这个位置嘛,看起来,距离河道比较远。”
“不仅仅是远,最关键的是地势比较高,它与支系河道以及九曲河下游相比,至少高出十几到二十度左右。”李末比划道:“如果把学校建在这个位置,即使洪水来临,冲淤了下游的老城,对新校区也构不成威胁。”
“如果真的如此,安全问题是解决了,但是……”陈沛林仔细瞧了瞧,沉思良久。
李末明白陈沛顾虑的是什么,小心地探询:“你是怕浪费了这一块土地吧。”
“嗯,从河岸到校区,至少在八九百米或者千米以上,这片区域,临近校区,我们肯定不能建成商业区,当然,建住宅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与规划不伦不类,不太协调。”陈沛林道:“最为关键的是,上游如此改动,下游也随之变化,一改之间,几千亩地便规划掉了。”
“可以把此地用来绿化啊,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建设园林城市吗?”李末提议。
“唉。”陈沛林听罢叹了一口气。
李末知道他叹气原因所在。陈沛林毕竟是一市之长,考虑问题要比他们这些技术人员多的多。在目前寸土寸金以及靠土地吃饭的北方城市来说,显然,拿出这么大面积进行绿化,是任何一个主政者都必须考虑的。
虽知如此,李末仍不甘心,说:“我理解陈市长所担心的是什么,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划,把此地建成商业区,其增值可能在十几亿,甚至几十亿以上,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份量的确不轻,但是,陈市长,如果清北市城市总体规划能够顺利通过,这一片绿化带,不仅没能被浪费,而且将来还会和青峦山、九曲河一样,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人文景观,成为新城老城之间的分水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处新城、老城距离最近最美休闲娱乐公园。”
“三位一体?”陈沛林默默地叨念着李末提出的这个概念。
“是的,陈市长。”李末继续道:“现在城市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城市会把创新放到第一位,利用开放吸引外资,综合平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大城市。但往往把绿色只是作为一种宣传口号,有多少城市肯拿出中心城区的土地,来打造碧水蓝天、绿树成荫,共享共生,造福市民,和谐宜居生活的城市?”
李末在陈沛林面前侃侃而谈,略带一种反问的语气。当然,他并不是在质询,而是从一种专业的角度去探讨城市建设的诟病。李末曾经观察过,清北市的老城区,除了一个面积不太大的公园外,能够找到一点绿意的只是街道两旁的绿化带而已,这与南方的城市相比,差距太大。
“按照园林城市最低绿化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相比,清北市目前恐怕还达不到百分之几吧。”李末看到陈沛林仍在思索,补充道。
陈沛林点了点头,道:“老城区已经基本定位,怕再难提高。”
李末说:“是的,按照国家统筹规划,老城区再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由于条件限制,要提高绿化率也并非易事,只有从新城区做文章。”
陈沛林道:“从宏观讲,此方案可行。”
李末坚定地道:“应该可行。”
陈沛林问:“既然可行,问题是这一区域的绿化由谁来做,这么大的面积,市财政有些拙荆见肘,青峦山与九曲河治理,已经占去了大部分可用项目资金。”
李末听了陈沛林的话,立时愣住。这个问题,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也是想不到的。
对于城市建设来说,站在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实质也就不同,陈沛林作为一个全局者,当然与李末这个局部设计者的大局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税收、土地出让金、上级财政拨款、社会资金投融资以及贷款等,如果每年财政税收及上级立项拨款有限,在不加大融资贷款,增加负债率的情况下,土地出让收益可能是运营城市最主要的渠道。而这块土地,作为公益区,无任何商业运作,土地收益几乎为零,全部要由市财政来负担。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末讪讪地说:“这,这个我真没想到。”
陈沛林看了看他,微微一笑,道:“不过,你的这个方案的确不错,可能也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样,先有这么个思路,回头我找发改部门谈谈,看看能否就此立个项,向省里争取一部分资金,如果短时间无法立项,市财政每年投入一点,分期建设,财力到也能够承受。毕竟,二中搬迁已经迫在眉捷,为了孩子,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啊。”
“陈市长说的极是,这片区域的绿化,完全可以分期建设,我想,新城区如果能够得到批复,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财政一期绿化与清北二中建设同步投入,两年的时间内,足以把新二中打造成绿色中学。”李末由衷地感叹道。
李末作为一名设计者,主要是按照规划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并不十分了解建设资金的来龙去脉,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在陈沛林淡淡的语气中,倾刻即将成为现实,他不由得不佩服陈沛林对城市建设大手笔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