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都市:冰雪女上司 > 第150章 眼睛不揉沙子

第150章 眼睛不揉沙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日出三杆,李末赶紧简单地洗漱一下,便勿勿地往工地赶。他要抢在沈若冰的前头,她到工地时,他最好已经在那了,他得给她一个表现的态度。

    昨天回到宾馆一夜酣睡,早晨醒来的时候,心情稍好了一些。时间或许真是一副良药,一剂“稀里糊涂散”,十二个小时过后,悄然起了作用。

    既然已经彻底的失去,他不能不考虑考虑将来,那个毁掉他最美好的东西—金钱,让“它”肆意溜走。

    或许,他通过良好的表现,还有再重新捉回 “它”的机会。

    华宇集团不愧为一个规范的企业,走进施工现场,就如同进入文明而整洁的工厂车间。路标整齐,围挡美观,标牌耸立,洁白的围墙上赫然书写着文明施工标语……围墙内路面平整,大小车辆穿梭有序,指挥人员手执小红旗向高高的塔吊挥舞,施工人员个个佩戴安全帽,秩序井然。

    几天没到,工地有了很大的变化,地基已经平槽,稍稍露出地面少许。施工现场人头攒动,机械轰鸣,几百亩的场地上,300多人、几十台机械在不同的岗位上加紧施工,场面如火如荼。

    原计划这个项目是两年工程,因为前些日子接到通知,明年秋季全省要在清北市举行大型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所以市政府要求该项目最好能提前完工。华宇集团不敢怠慢,把工程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半,调集了大批精干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当然,李末是寄希望越早完工越好。

    李末沿着工地开辟的临时通道,向九曲河景观长廊最重要的一处公众场所小广场“月亮湾”走去。广场的核心建筑演出舞台,是他技术施工的重中之重。其它的周边配套景观,只要按照设计规划做好基础,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这个小广场,是整个九曲河景观长廊最高的建筑物,在舞台的北侧,20多名工人正在现场紧张忙碌,安装塔吊。这是整个项目区唯一一处需要塔吊的地方。演出舞台大约有三层楼高,密集错落有如鸟巢的轻钢龙骨,只有这个庞然大物能够胜任。

    远远的,李末看到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弟弟李勇正在塔吊的基底,不停地比划着,指挥工人操作。他很是欣慰,弟弟的技术没的说,能为他争取到这个不错的工程,也了了他的一个心愿。

    “哥,什么时候回来的?”当李末走近时,李勇也发现了他,想要从塔基底爬出来。

    李末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工作:“昨天。”

    “回来怎么不说一声。”他责怪道。

    最初的时候,李末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叫李勇和他住在一起。但等正式进入施工期后,工地上忙不过来,李勇又是个领工的,来回赶路不方便,还浪费公交费,于是他便搬到工地上来住。

    “没什么事,告诉不告诉你还不一样。”李末说着,也跳了下去,“工程进展得怎么样,还顺利吧。”

    “你放心,这些活儿,我都做过,绝对没问题。”李勇边说,边跟着他进入舞台的地基中。

    李末边走边看,边对他道:“关键是质量,一定要按技术标准走,地基是一个工程的基础,千万不能马虎。”

    “那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我还是懂的。”

    “嗯。”李末点了点头,问:“最近,家里那边怎么样,有消息吗?”

    “好着呢,父母都没事。” 李勇乐呵呵地说:“特别是你弟妹,自从我接了这个活儿,一天一个电话,询问工程怎么样了,你说,她一个妇道人家,问那么多干嘛,说了又不懂。”

    李末也笑了笑:“那就好。”

    李末知道,这么多年来,这是他给家里,或者说弟媳唯一的希望。在希望中过日子,那种心情当然是无法形容的。

    李勇走在李末的左侧,忽然停了下来,闪动了一下眼睛,问李末:“这次回京,见到嫂子没?”

    一听到“嫂子”两个字眼,李末的心突地一颤,没有说话,继续往前走。

    “你可以给她说,今年,保证让她能买上楼房的。”李勇看出了李末神情,拍着胸脯道。

    “你不懂,不全是楼房的事。”李末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句。

    “怎么不是楼房的事,你和她感情那么好,这么多年,没有结婚,我想问题关键就出在这。”李勇仍然喋喋不休:“我早就想好了,等年末首批工程款下来,有多少算多少,都给你先用,反正家里暂时又不缺钱。”

    “我的事你就别操心了。”李末心里有点烦。

    他和夏青青,已经彻底的没有希望了,现在提她,只能是痛。

    “我怎么能不操心,你都多大岁数了,母亲整天念叨这事。”李勇跟在后头,没有理会李末的表情,继续唠叨。

    李末不想再听他谈及这方面的事情,加紧了脚步,向地基深处走去。

    当李末走近舞台中央的时候,看到几个钢筋工在编排舞台外围支撑体的钢筋筏。李末停了停,站在那,漫无目的地欣赏着钢筋工熟练的手指不停翻飞的操作。

    就在李末看见一个工人,把一根钢焊接到下面一根钢筋形成柱体后,开始去往上面套已经准备好的钢筋箍时,他感觉似乎有哪个地方不对劲儿。

    “上下两个箍筋距离大了吧。”李末指着他已经绑好的箍筋问。

    “没有啊,李工程师,这种活我都干多少年了。”那工人看了看李末,应道。

    “不对。”李末说着,走了上去。他知道,一个熟练的钢筋工,钢筋箍的密度不会用尺子去测量的,凭手感,便能固定到准确的位置。而李末正是凭他的手感,感觉到他的移动距离有些大。

    李末伸出拇指和食指,在两个环之间比划了一下,很显然,按照施工标准,间距是有问题的,于是便问:“有标尺吗。”

    “用标尺干嘛,不会错的。”那工人有些不情愿。

    “拿来。”李末命令他。

    那人乖乖地从臀兜里掏出尺子,递给李末。这时,李勇也走上来,说:“哥,算了,不用量,不会错的。”

    李末没有理会他,把标尺竖起来,仔细地量了一下,果然,不出他所料,两个环之间与施工标准整整差了近20毫米。

    “怎么样?”李末斜了他一眼。心道,还说自己干了多少年了,什么技术。

    20毫米虽然很短,在空旷的工地上,一般人的肉眼很难看出差距,但对于李末这样经常接触工程的技术人员来说,眼睛是不揉沙子的。

    那工人没有理会李末的讥讽,说:“什么怎么样,我是按技术规范来的,没有太大误差的。”

    “技术规范?你这也叫技术规范?按照标准,箍筋之间的距离小于50毫米,你这已经到了70毫米,整整差了四分之一,你说说,这误差算不算大?”

    “怎么是50毫米,明明是70毫米嘛。”那工人争辩道。

    “谁告诉你70,图纸呢,拿过来。”李末有些生气,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李老板说的。”那工人指了一下他身后的弟弟李勇。

    啊?李末不由得一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