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场上的主宰
托马斯已经35岁了,年近中年他在某西方国家的特种部队服役了十多年,前两年他拿了一笔不菲的退役金之后,就离开了他一直战斗的部队,拉起了这个雇佣兵团。
兵团里都是老兵,像他这样从特种部队里退役的就有好几个,托马斯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为钱去战斗,无牵无挂。来到非洲之后,他更加发现这里简直就是雇佣军的天堂,以他们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往往能轻松地虐掉近十倍的非洲土著军队。
这两年里,他们南征北战,整个非洲大陆上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痕迹,他们不代表正义,但也不认为自己邪恶,他们是军队的弃儿,却是非洲战场上的主宰。
两年时间里,托马斯兵团已经在雇佣兵圈子里声名显赫,凭借着国人的战斗力和优良的武器装备,以及托马斯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已经成为非洲战场上最受欢迎和最昂贵的雇佣兵。
跟他们合作的往往都是世界级的金主,譬如,这一次的老板就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的石油公司——米福石油。
这样的订单是托马斯最喜欢的,一方面大公司的付款是非常大方和干脆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敌人也很少是那种骁勇善战的。对他们而言,这样的任务简直就是捡钱。
譬如这一次,他们攻击了一个华夏的勘探队,在打死了两个看上去像是老兵的报案之后,他们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剩下的就是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油田,只要那名被他们绑架来的华国教授说出地点,他们又可以拿上一笔丰厚的报酬,去到世界各地去享受一次悠长而又声色犬马的假期了。
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拼命地赚钱,然后更加拼命地花钱,生活里充满了刺激,他们会享受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因为作为一个雇佣兵,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到下一秒。
譬如现在,在一秒钟之前,托马斯还睡在温暖的被子里,享受着深度睡眠的安逸,突如其来的枪声让他腾地从床上爬起来,刚想开灯,但是马上更加密集的枪声想起,他甚至看到隔壁的灯光一亮,立马有无数的子弹呼啸着打了过来。
托马斯连忙收回了打算开灯的手,他在黑暗中将自己的随身携带的手枪拿在了手上,然后匍匐前行到自己的窗户外面,小心心底朝着外面望去。
外面漆黑一片,不时有子弹掠过,打在他身前的墙壁上,托马斯从枪声中听出了这是95式自动步枪的声音,这是华国造的枪,这让托马斯心里一沉,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他最不愿意面对的军队,华国军队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们那恐怖的战斗力和纪律性是全世界与他们为敌的人的噩梦。原本以外,在非洲的这片大陆上,是不可能遇到华夏军队的,看来这一次米福石油是真的将他们惹急了。
托马斯知道现在后悔也迟了,住在他隔壁的副团长应该是中枪了,因为就在他看到古币灯光亮起的同时听到了隔壁的一声闷哼。这对于常年在战场上的人而言,一听就知道是中弹身亡的声音。
托马斯迅速地整理着自己的思路,他从窗户里看不出来对方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人还有几个幸存,托马斯没有管那些,他迅速地爬回自己的床边,穿好自己的作战服,防弹衣,然后从床底下拿出一支m4突击步枪,这把枪是他的预备用枪,平时他使用的武器现在并没有放在卧室里。
托马斯知道,自己的隔壁就关押着那名来自华夏的地质专家,对方的目标肯定就是他,而自己要是依旧留在这里的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他必须要赶在华国军队冲上来之前,离开这间房。然后再根据形势,收拢自己的团员,战斗或者逃跑。
这是托马斯最喜欢的方式,他是一个雇佣军,他不用为了一个任务去死战。托马斯相信,就算是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也能趁着被对方包围之前,突围出去。
托马斯熟练地检查了一下自己手上的m4突击步枪,然后朝着另一侧的窗户外面看了一下,还好,华国军队似乎是从正面开始进攻的,而后面的窗户对着的那片小树林和另外一个小高地上面有着自己安排的两个暗哨,托马斯希望自己能去到那边跟他们汇合。
想到这里,托马斯迅速地打开了那扇窗户,像一个猿猴一样快速地跳跃下来,落在了窗户下的沙地里。松软的沙地缓冲了他下落的冲击力,他的膝盖一软,就地在沙地上一滚,身手敏捷得丝毫不像是一个年近中年的人。
身后的枪声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近,托马斯不敢耽误,练满一弯腰,借助着高低起伏的沙丘,朝着那片小树林潜了过去。
杨志和黑子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冲向那栋两层楼的建筑,眼看着就要冲到目标了,这个时候从一些房间里面打出了几梭子子弹,杨志这边冲在最前面的一个队员应声中弹,杨志连忙就地一滚,躲过了这一连串的扫射,然后匍匐前行到受伤的队员的身边,将他拉到了对方射击的死角。
这名勇敢的队员身上中了三枪,两枪打中了防弹衣,一枪击中了他的右臂,看样子,他是没有办法再战斗了。
杨志将伤员交给了另外一名队员,说到:“照顾好他!”
说完,杨志就打算一个人继续往前冲,这个时候,手上的队员挣扎着说到:“不要管我,你快跟着杨总一起上,我没事。”
另外一名队员闻言,看了一眼杨志,这个时候他们的身后又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这是老徐和郑做领着10来个队员对建筑内的敌人进行火力压制。
杨志知道机不可失,他一闪身冲了出来,终于冲到了那栋建筑内,他的身后另外一名队员也紧紧地跟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