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苏落雪成为北梁国女皇
他们北梁国亡国了!
就在昨天夜里,悄无声息地,整个卞京城的百姓都没有察觉到,宫中也没有传来激烈打斗的声音,他们北梁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亡国了。
这足以见证玄墨胤和苏落雪的可怕。
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这里的哪位官员不是有着一后院的夫人、小妾、公子、小姐需要养活啊!
他们若是不投降,这一大家子可该如何生存下去呢?更别提还能够官升一级了。
管他皇上是谁,只要自己仍然在朝为官,仍然大权在握,仍然能享受这荣华富贵,换个女皇又如何?
况且就算自己反对,听说这玄墨胤和苏落雪可不是好惹的,还不如接受。
这些想明白之后,表情也由最初的惊愕逐渐转变为释然,又从紧张慢慢变得如释重负,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逃过玄墨胤和苏落雪那锐利的双眼。
“凡是选择留下来的人,都必须是对我忠心耿耿之辈,若有谁敢心怀叵测,我定不会轻易饶恕。”苏落雪目光冷冽地注视着下方,语气坚定地说道。
底下的那群文武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再次跪地叩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响彻整个朝堂,仿佛在向苏落雪表达着自己的忠诚与敬畏。
三天之后,苏落雪在臣民们的欢呼声中,正式登上皇位,成为了北梁国历史上的首位女皇帝!
与此同时,玄墨胤也迅速行动起来。
他派人将古大人和卢大人接到了卞京城。古大人继续担任丞相之职,凭借着他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为新朝出谋划策;而卢大人则依旧担任户部尚书,负责国家财政事务的管理。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
苏落雪深知民众的疾苦,她与玄墨胤共同商议,决定对北梁国实施一系列的赋税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苏落雪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兴办学校,让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免费接受教育。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还特别关注女性的教育问题,为此建立了众多女子学堂,并明确规定今后的科举考试中,女子同样有资格参与,而且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参政议政、入朝为官。
这一举措无疑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女性争取到了更多的平等权利。
除了教育改革,苏落雪还积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兴修水利设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她鼓励正常的工商贸易活动,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不再让他们受到歧视。
所有的这些变革措施,使得北梁国人民逐渐接受了这个崭新的国家。
尽管其中许多政策和理念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前所未闻的,但带来的实际利益却显而易见。
人们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显着提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而苏落雪在北梁国登基为帝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迅速传遍了各个国家。远在南方的南楚风听闻此讯后,立即派遣使者送上丰厚的贺礼,并附上一封书信,表示自己因有要事缠身,无法亲自前往卞京城向她祝贺。
“南襄国近来可有何事发生?”苏落雪眉头微皱,转头询问身旁的玄墨胤。
玄墨胤沉思片刻,缓缓答道:“据我所知,南襄国的老皇帝如今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原本南楚风身为太子,理应继承大统。然而,这二皇子南楚夜的生母现已贵为皇后,且这对母子向来心狠手辣、手段阴险,恐怕不会轻易让南楚风顺利登上皇位。”
关于南襄国皇室内部的纷争,玄墨胤曾向南苏落雪透露过一些。因此,苏落雪对此事略知一二。尽管她们与南楚风和南曦月交情匪浅,但直接干预他国事务毕竟不妥。
而当玄浩辰得知这个消息时,简直气炸了肺!
他怒不可遏地将手中的茶盏狠狠地摔向地面,接连摔碎了好几个,碎片四处飞溅。随后,他以苏落雪和玄墨胤胆敢自立为皇为由头,将二人定性为叛臣贼子,妄图给自己的讨伐找到一丝合法性。
然而,将领们心中却跟明镜似的。事实上,这不过是玄浩辰无法容忍这位皇叔的存在罢了。
更糟糕的是,武将之中超过半数曾是玄墨胤的旧部,他们深知其中内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竟无一名武将愿意主动站出来领命前去讨伐玄墨胤和苏落雪。
即使有人被玄浩辰强行点名出征,也只是带领军队前往边境驻守,完全没有真正发动攻击的意图。
对于玄浩辰的这些小伎俩,玄墨胤和苏落雪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们深知玄浩辰的真实目的,因此选择了无视。
他们明白,这种无谓的挑衅只不过是一种徒劳的挣扎罢了。
……
在北梁国皇宫里待了漫长的大半年之后,苏落雪也开始对这里感到厌烦了。每天除了处理繁忙的政务还是政务,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玄墨胤敏锐地察觉到了她内心的变化,于是轻声问道:“不如我带你出去散散心吧?”
“去哪里呢?”苏落雪听闻立刻来了精神。
“去我的封地看看如何?”玄墨胤提议道,“自我十六岁踏上战场以来,便再也未曾踏足过那片土地。”
“那就将这北梁国暂且交由浩辰管理,让古丞相从旁协助。这孩子也确实需要一些历练了。”玄墨胤继续说道。
“好啊!就我们俩,即刻启程。”一旦有了这个念头,苏落雪的兴致瞬间被点燃,根本无法阻挡。
就这样,苏落雪匆匆留下一封信,与玄墨胤连夜悄悄离开皇宫,朝着他的封地应安府进发,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到第二天,玄浩辰和诸位大臣才得知此事,而此时两人已快要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