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朝图书馆 > 第72章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第72章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实际上呢,古代的农民起义有很多,但成功的却没有多少,刘邦发动的农民起义算是半个,然后就是朱元璋的也算半个,太平天国运动算是成功了一小半吧。

    古代社会结构以家族、宗族为基础,农民起义往往难以摆脱对家族、宗族的依赖,难以形成独立的革命力量。

    同时,阶级分化严重,农民处于社会底层,缺乏资源与统治阶级抗衡。

    所以,这就导致农民起义一开始就被限制住了上限,领导者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难以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起义军。

    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策略,导致起义军在战斗中容易失去方向和目标。

    同时缺乏精英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支持,导致底蕴不足,缺少政治和经济规划,同样缺少武器和技术,知识和资源。

    刘邦能够成功,大概率是因为他赶上了大潮,同时麾下有汉初三杰这样的人物辅佐。

    仔细去研究,如果说刘邦在进入咸阳之后,直接称王且不听任何人的劝告,是不是也会走上陈胜吴广的老路?

    自此,刘邦的起义性质其实就已经变了,由农民起义变更成为了一方军阀势力。

    一方军阀已经算是农民起义的天花板了,后面楚汉争霸,便不再能将其称之为农民起义。

    朱元璋起义阶段,参加的是白莲教组织的农民起义,不过,他在后来以天下为目标,也已经脱离了农民起义的范畴。

    所以,他们两个的起义都算是成功了一半。

    而太平天国运动呢,前期算是成功的,但失败也快,太平天国建立之后,太痴迷于权力了。

    如果能稳住心态,还是可以继续扩大战果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将作业放他们面前他们都没抄好。

    陈老爷子专门讲述陈胜吴广,其目的很简单,最好不要掺和进权力争夺的旋涡之中。

    他已经预料到了,文青等人进入秦末那个时代之后,一定会大放异彩,这样的人最容易被针对。

    “也是啊,没有贵族背景,就相当于没有靠山,说不定是要受一点委屈的。”

    文青揉揉太阳穴,他在大唐和大明,甚至大秦那边都有个国师的名号,之前倒是真没想过这一点。

    在场的老爷子们一个个的,在后世哪个不是人人敬仰桃李满天下的?

    就单说他,那也是年轻学子和科研人员眼中的明星人物啊。

    “这样吧,几位老爷子跟着公子扶苏,我去找高祖刘邦。”

    文青将最难的活自己揽了下来,毕竟,去找刘邦,基本上相当于是白手起家,想要获得信任首先就是一件极其耗费脑子的事情。

    古代那些人杰,不能将他们当成傻子糊弄的,一个个摸爬滚打的都是人精。

    尤其是刘邦这样的人物。

    他在起义之前是个亭长来着,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在泗水已经有了一批友人,也可以是手下。

    一个精神上崇拜信陵君,行动上追随信陵君的人,绝不可能是后世影视之中的混混形象。

    如果说刘备是东汉末年的魅魔,刘邦就是秦末时期的魅魔,那人格魅力应该是拉满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社牛一个,而且,这个社牛与县廷的每个官吏都能亲昵地调笑,并不引人厌恶,这就说明他把尺度拿捏的非常好。

    这样的人,心机城府肯定是很深的,文青投靠他可以,但必须要是真心实意的,否则,结果真不好说。

    毕竟适逢乱世,人命贱如草芥,死个把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文青不需要高看自己,毕竟他除了有一些知识外,别无所长,刘邦打天下,最重要的人才还是将领和后勤方面的管理者。

    会议室众人都没有所说什么,眼下,这样的安排最合适不过了,扶苏他们了解,平常也时不时的指点过对方,在扶苏身边确实不需要太过拘谨。

    “那就只能这样了,从高祖起事开始便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方,让他意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的确是不错的。

    同时还能接触到张良等人,汉初的那些人物是值得拉到咱们这图书馆来的。”

    人才嘛,自然是越多越好,如今图书馆进入正轨,大家也渐渐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尤其是那些不受时间影响的员工,只需要短暂的时间便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对科学的探索欲,帮助他们进行各种研究的时候也是一点不生疏。

    人杰就是人杰,在古代能够名垂青史的,可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文化。

    古代虽然没有普及教育,但读书人还是不少的,若非有才能,如何能在众多的人才之中脱颖而出?

    这里的人才指的是那些凭借自身能力举孝廉或者参加科举成为官员者,虽然晋升方式不一样,但一个国家多少人?一个朝堂多少人?

    这等恐怖的比例之下,那些官员的自身素质便是不能小觑的。

    换句话说,这种人,不是智商高就是情商高。

    别的不说,就拿大明的八股文取仕来举例子,真以为死读书的人能当状元榜眼探花么?

    照朱标和朱元璋的话来说,朝廷里阅卷的官员又不是傻的,会将那么多书呆子放在朝堂上给自己添堵?

    一个搞不好,主持科举的官员脑袋都得落地了。

    会议结束,众人没有留在图书馆里看书搞研究,而是匆匆离去,先和家里人打打电话聊聊天。

    毕竟去到秦末,按照计划,他们得一路待到最后,或许要几十年时间。

    对后世的现实来说,可能也就几天,但对他们,那是实打实的几十年。

    文青也回到现实,先向一号要了点人手,能带兵打仗且身手不错的兵哥哥当保镖。

    当天下午,便有十多个人匆匆赶来,按照一人一个保镖的配置来的,清一色的年轻军官,而且看臂章,是来自最精锐的部队。

    其实很多人都是老相识了,负责天宫计划的人,哪个人出行的时候身边不带一个黑西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