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秦末人才招揽
整个图书馆里,还没有科院的年轻人加入呢,大家有些担忧,依旧是觉得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历练。
不是谁都像文青一样被困在这里看了那么久的书的。
文青摇头,脑袋晃得跟拨浪鼓一样。
“各位老师们,你们是知道我的,我对能源不感兴趣,在这方面也不是专业的。
所以啊,我以后的主攻方向依旧是国防研究,绝不跨领域。
咱们都知道这技术是怎么来的,但别人不知道,我若是真参与了,那岂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造神?
这样是不行的,百花齐放才是春,各位老师可别为难我!”
文青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众人听了以后,也都沉默了片刻。
“既然这样,那就交给核能实验室吧,我们倒是忽略了这一点,能源革新这一件事,确实是可以造神的。
以后,所有科研成果都以匿名的方式传递出去,科院和下辖各个研究机构只负责验证技术,推广技术!”
院长拍板,将这件事定了下来,文青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也不算抢了什么人的功劳,算是不错。
“对了,各位前辈,之前跟大家说过的那道门后出现新的时空了,是对应在秦二世元年的。
那时候天下大乱,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权,想要影响那个时代怕是不容易。
但大秦距今毕竟有两千多年,如果错过了,也不知道损失多少技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
一个时空,对文青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后续发展带来的好处,其次才是那个时代存在的人才。
秦末,有霸王项羽,有兵仙韩信,还有谋圣张良等等大才,这些人文青已经制定好的招揽计划了。
但这件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影响秦末的格局,种下一个科学的种子。
一群老爷子们都沉默了,他们与文青一样,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帮刘邦起义拿天下?没那么容易啊!
这个时候的刘邦应该刚刚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在起义大军当中属实是不起眼的。
倒是不久后的反秦义军首领项梁有扶持的价值,可以迅速稳定天下,可项羽就不是一个乐意玩大一统的人啊。
不搞大一统,那文青他们扶持项梁的目的何在?
其实他们现在也并不在乎是谁坐在那个皇位上,反正正经的历史不受任何影响。
他们有的是机会可以随意发挥的,底线很灵活,唯一要求就是善待百姓。
这是一号二号两位老人家坐在会议室里定下来的,也是所有人都做过保证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让项羽改一改自己的性子,直接帮他登上皇位?”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大家还是惋惜多于敬佩的。
敬佩的是西楚霸王的能力。
兵家四势,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韩信,陈庆之,慕容垂,王猛。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代表人物是孙膑、张良、范增、李广利、张角、诸葛亮、李傕、司马懿、沮授等。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代表人物是项羽,尉缭子,冉闵等人。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墨家,田单,戚继光等人为代表人物。
论及带兵打仗以及个人武力,霸王项羽都是无法忽略的一座高山。
当然,后世论及将领,以及武庙排名都没有项羽,这让很多人小瞧了他的能力。
殊不知,武庙里面不单没有项羽,也没有李世民朱元璋这些人啊,他们毕竟是君王。
项羽一生,少有败仗,出了名的战绩则是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以及三万胜过五十六万的彭城之战。
至于说遗憾,则是遗憾于项羽的刚愎自用,目光短浅,有为王者的霸气,却少了君王该有的气度。
说实话,不管是历史记载还是民间故事,项羽的形象一般都是和英雄绑定在一起的。
很多人崇拜项羽的英雄气概,但切实了解过项羽后,多少会有些失望的。
项羽本纪当中,有一个词叫沐猴而冠,这是用来形容项羽的,很难想象对吧!
文青也想尝试一下改变项羽的心思,但仔细思考后,他放弃了。
“霸王还是算了,他能力虽强,但登上皇位后,未必就会愿意让我们发展科技。
而且,让项羽称帝,这对历史造成的影响还是太大了,我更加倾向于给高祖刘邦雪中送炭。
他现在虽然弱小,但我们若是说服了扶苏,让扶苏以帝王之名传位刘邦,倒也不是很麻烦。
到时候,依旧是汉家天下,大方向没有什么改动,留给我们的操作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文青经历过万历一朝后,也仔细与春秋末年时期做了一点对比。
两次对历史进行进行干涉,结果到最后,更新出来的书籍和技术数量其实相差并不算太大。
所以文青就觉得,每一次他对历史所进行的干涉是有上限的,其中,距离2025年的时间长短便是其中一个变量。
春秋时,文青只是给出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而已,但在大明,他甚至帮宋应星搞出了高度完善的蒸汽机。
秦末距离后世两千多年,同样没有多少操作空间,既如此,那就不如依旧帮刘邦称帝。
只不过,这也是一条很难走的道路。
让扶苏掌握朝政简单,劝他将大秦皇位让出去也不是很难,但如今天下百姓起义了,如何安抚他们就成了问题。
一群人逐鹿中原呢!
结果还没正儿八经的打起来,有人将那鲜活的鹿送到了刘邦的手里面。
这无疑是将一锭金子递给了乞丐群当中最瘦弱的那一个,搞不好,刘邦有性命之危啊。
不过,大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什么,因为文青的想法可行性比扶持项羽的可行性高出太多了。
比起不确定的项羽,他们也觉得,承担一点风险选择刘邦也没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