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朝图书馆 > 第57章 大明和大唐在发展

第57章 大明和大唐在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标通过钱庄,用临时存单平稳的替换掉了朱元璋搞出来的大明宝钞,让民间经济恢复了活力。

    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到洪武二十年结束,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基建也搞完了,整个大明的主要道路都变成了平整光滑的水泥路面。

    因为这一手操作,让朱标的学分赚的是盆满钵满,将各种农作物种子推广到了整个大明,百姓经过了五年的耕种,已经不再会有人饿死了。

    粮仓充实,衣食富足,民间对朱元璋的怨念自然也逐渐平息。

    当然了,这五年时间,朱元璋着实是找借口杀了不少人,贪官污吏清理了一批又一批。

    这本不在朱标的计划当中,但有些人确实是过分了一些。

    他好不容易兑换出来的粮种被那些家伙垄断,自家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粮仓,堆积的满满的,却不愿意给百姓分上一点。

    甚至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土地兼并,让百姓没有土地耕种。

    朱标也是真没有想到会有人贪心至此,一开始,他放任不管,让那些家伙肆无忌惮了几年。

    反正百姓这边可以做工修路赚钱,养家糊口一点压力都没有。

    等到有些地方的道路修好,朱元璋先忍不住了,立刻派兵,将那些搞土地兼并的家伙诛九族,随后还富于民。

    前前后后杀了差不多有五万多人,这一下,彻底将那些贪心的家伙震慑住了。

    五年时间,朱标监国,朱元璋杀人,两个人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

    大明国力上涨迅速,文青也让小界进行了评价,随后将朱标的成绩给悬挂在书坑之上。

    【大明(洪武):朱标,学分:955270,综合评价:优秀!】

    朱标回到图书馆后,看到自己的名字挂在那里,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另外一边,李世民回到大唐以后,也是开启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召集民间工匠,力排众议,成立了大唐科学院,专司民生技术与军用技术的改革。

    开科举,不过靠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民生相关的各种常识。

    朝中也进行了各种业绩考核,还是参考了大明的政绩考核方式,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疯狂的卷起来。

    说真的,在李世民的一系列手腕之下,那些官员就是想不卷也不可能了,因为不记名的借读证是真的香。

    李世民非常看重各种技术,尤其是武器研究。

    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全新的加特林机枪被自己的大唐创造出来。

    原理呢,现在满朝文武基本上都是搞懂了的,但想要玩转加特林生产,涉及到的技术那可就真的太多了。

    金属冶炼,电机,火药等等方面,想要达到合格标准还需要走很远的道路。

    但李世民对臣子是真的好啊,谁能拿出新技术,谁就能获得奖励,相当丰厚的奖励。

    为此,就连喷子魏征都不再忙着喷李世民了,整天待在图书馆里看书。

    值得一说,现在的李世民还是太子,他并没有着急继位,而是将政务依旧扔给李渊处理。

    李渊这边,除了手里没有丝毫的兵权,其他的跟以前差不多,朝中大臣多的还是他的人。

    他也想过要去当太上皇,去享受享受生活,但李世民压根不给机会,整日里泡在科学院里,只有研究出新技术后才会出面和李渊协商推广的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五姓七望了,李世民对五姓七望的人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打压,不断的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这边,李世民有科学院出产的各种便民技术,深得民心,一时间在舆论上占据了上风。

    五姓七望自然是不愿意老老实实吃亏的,他们还想要反抗,于是,暗中收集各种资源,送出去给突厥那边。

    这一切,李世民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却是全当看不见,一点管的意思都没有。

    因为与五姓七望接触的那些“突厥人”也是隶属于他的军队。

    早在渭水南岸的时候,李世民就想过了要培养一批人专门针对五姓七望,对他们下刀子的。

    这个计划自然也是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假的匈奴兵马由苏定方带领,如今已经有五万多人了,吃的喝的用的,大都是五姓七望提供,而一小部分则是劫掠突厥部落所获。

    他不担心苏定方会拥兵自重不听调令,因为苏定方现在也是图书馆内的常客,而且是少有的看过史书的将领。

    这般信任,苏定方每每表示肝脑涂地难报恩情的。

    武德十年,大唐的粮食产量提升了一成,这全靠科学院给出的新的耕种技术。

    武德十一年,李世民还了一部分欠下的积分后,兑换了一些高产粮种推广开来,粮食产量直接翻番。

    五姓七望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了,继续加大对突厥的扶持力度,并且要求他们袭扰大唐边境。

    苏定方与李世民一合计,觉得可行,于是便配合着演出了一把,边关告急,各路大军开始频繁调动。

    暗中,李世民派遣麾下侯君集等将领悄悄的藏兵于五姓七望之地,静待时机。

    武德十二年,李世民开始玩起了舆论战,用报纸向民间传递各种朝政,收拢人心,时不时的夹杂一些小道消息,毁坏五姓七望的名声。

    舆论战玩了一年时间,五姓七望的名声差不多臭了,别说百姓,就是那些读书人也看不上五姓七望的行径,纷纷唾弃。

    武德十三年,百姓上血书状告五姓七望,身为太子的李世民立刻上奏弹劾朝中与五姓七望相关的官员。

    李渊也知道自己这个好儿子为了这一天准备良久,当场放权,将调查的任务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又将这些活交给了魏征房玄龄等人,深入调查以后,五姓七望做出来的事情几乎全都被曝光了。

    通过报纸,这些消息很快传遍天下,一时间,五姓七望在民间的影响力降到了冰点。

    武德十四年,“突厥”再次分兵南下,在大唐境内“烧杀抢掠”,一时间死伤无数。

    各地“义军”奋起反抗,围剿“突厥”,终将“突厥”尽数消灭,一个不留。

    而民间损失很大,五姓七望几乎被杀了一个干净。

    就在大家觉得这件事不对劲的时候,报纸上公开了五姓七望勾结外敌的证据,一时间,骂声不断,也没人去关注五姓七望的真相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