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见宋应星
朱标在得知了未来之后,一直没有表现出特别生气的样子,表面看上去宽宏大量。
实际上,以他白夹黑的性格,不记仇是不可能的,就算不介意皇位旁落,但依旧介意自己的儿子朱允炆失踪,朱允熥被囚禁到死。
朱棣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定,一点都没有顾念他这个大哥对弟弟们平时的关照。
当然,如果后世皇帝做的还不错,朱标兴许忍忍就过去了,毕竟那些皇帝也是朱家人,也是要面子的。
但做的不好,那就不能怪朱标新仇旧恨一起算了。
揍了神宗一顿的朱标整个人看起来精神焕发神清气爽,直接把文青看得笑了起来。
“啧啧,二凤说的不错,黑心汤圆说的就是你了,自己心情不爽,拿别人出气可还行?”
朱标咧嘴一笑,悄摸的将手里的家法塞到衣袖里,拿出手令递给文青。
“老师,这是从那不孝子那要来的手令,有玉玺加持,拿着它在大明境内畅行无阻,便宜行事,能省去不少麻烦。”
文青点点头,接过手令后看了一眼,又嫌弃的丢给朱标。
“你拿着吧,我不需要,这个时期的大明还是挺有意思的,你们几个可以到处转转,跟着我找人的话,估计你们也不太愿意。
挺枯燥的一件事,所以也就不浪费你们的时间了,你们随意。”
文青挥挥手,随后便迈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看起来动作很轻很慢,但仿若咫尺天涯,一步一个闪现,身影迅速远离。
这算是文青的一个特权吧,在图书馆内,他无所不能,这份特权削弱后也会延续到各个时空。
虽然不至于说言出法随什么的,但至少安全不用担忧了,毕竟,在古代,人命如草芥,文青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很危险的。
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
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
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
文青记得很清楚,宋应星与其兄长二人总共五次名落孙山,三年一次科考,消耗的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宋应星也是从此绝了科举之念,改为回乡尽孝,照顾母亲。
崇祯八年宋应星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
教授生员,是未入流的教职人员。
该年其兄宋应升调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因有政绩,被诰封为文林郎。
宋应星在分宜县任教4年,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因为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此期间。
估计这也是宋应星这辈子最轻松和开心的时间了,在兄长朋友的帮助下,天工开物得以雕版印刷并且发行。
后,这本书逐渐外传,并且直接推动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18世纪后半叶,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所谓的反清字样。
而在江西进献书籍中,发现宋应星之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
因此《天工开物》没有收入《四库全书》,并成为禁书。
嘉庆以后,《天工开物》有逐渐解禁的趋势,公开引用《天工开物》的清朝著作也逐渐增多,但也只是引用而已。
可以说这本书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文青惋惜,人力有穷尽,时代有限制,便也因此,使得封建时代很难有极大的发展。
此刻,他站在京师码头之上,看到了刚刚从船上下来的宋应星和其兄长。
两人正是年轻力壮之时,活力无限,尤其是宋应星,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喜悦。
“文青见过两位宋先生!”
他并没有偷窥人的爱好,所以见到目标后,直接上前打招呼。
宋应星和兄长宋应升初到京师,也不敢怠慢,连忙回礼,同时小心翼翼的打量了一下文青上下。
从衣着上看,文青一身典型明制华服,材质比贵重丝绸看起来都要好很多,腰间有配饰,乃是上好的美玉。
从气质上看,文青由内而外的儒雅和自信,颇有古之君子的风度,不卑不亢,或许是身居高位。
但文青主动朝他们两人行礼,这就有点让人看不太懂了。
“先生这是……”
“哦,我是后世来的人,见到两位宋公,自当行礼,以示尊敬。
不知可否有幸请二位一起聊聊?”
文青一向是没有隐藏自己身份的想法的,因为完全没那个必要。
在不大肆更改历史进程的前提下,他很自由。
施加在朱标他们身上的阻力,对文青来说,近乎于无。
不过,后世二字,还是让宋应升和宋应星兄弟两个惊讶了一番,瞬间觉得文青大概是脑子有什么问题。
不信是人之常情,当初文青第一次见到孔圣的时候,对方也不相信,但文青也不着急证明。
他来,是为了和宋应星签个合同,也没别的什么想法。
很快,酒楼之中,文青包下一个雅间,点好一桌子饭菜后,开始与宋家两位举人交谈起来。
天南海北的,话题层出不穷,主要是看看这两位如今的思想是什么样的。
大概是受到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宋应星兄弟两人不像是被八股文框起来的腐儒,言谈之中更加注重实事。
尤其是宋应星,各种技术,那是随口便能说出来,从种地到各种手工行业的技术他都有所研究。
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最有能力的才子,但他们的风格的确是与八股文不太相符。
也难怪他们屡屡参加会试都会名落孙山了。
文青对这个时期的各种技术也是能随手拈来的,一开口,深入浅出,甚至将一些技术随手便解释清楚并且加以改进。
如此表现,当即便让宋应星激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