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夜之梦 > 教育与文艺

教育与文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明治四十四年(1)六月十八日于长野县议会议事院

    我没有想到会受到本地教育会的邀请。差不多一个月之前我就接到通知了,但是,因为要到那个时候看情况如何而定,所以没能够马上回答、不过,谬蒙热情邀请,从情义上也不能不来,就只带着一个身子赶来了。决不会谈出个子午卯酉来,如方才所说,只是带着一个身子,为了合乎情义而赶来的。

    我讲演的题目,不是这个教育会场上可能讲过的,所以颇觉为难。但是,因为这个会的名称是教育会,接受邀请的我是搞文学的,所以我想还是谈一谈教育与文艺比较好,所以,就把教育与文艺作为讲题了。这里所说的教育和文艺,诸位本是理所当然的主人,但是我要把教育放在前面。

    因为往往造成误解,如果发生误解那就实在对不起了,所以我要先说一声,我讲话一定略加注意。一提起教育,人们往往以为指的是学校教育,我这里所说的教育,也包括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其次,我这里所说的文艺就是文学,说到日本的文学,我以为首先就是小说、戏剧。我讲的顺序也许有些颠倒,我想谈一谈广义上的教育,特别是德育,以及文学方面尤其是和小说、戏剧的关系状态等等。如果把日本的教育作一今昔区别和比较,那就是:从前的教育是树立一种理想,使这个理想的概念务必实现的教育。这种理想无非是忠与孝,把一种抽象的概念直接化为实际,也就是化为这个社会能够实际存在的,使之成为理想,以孔子为宗师,即使不能完全实现孔子的教导,但毕竟是以此为目标前进的。

    如果说得详细些,那就是圣人中的孔子,佛教中的释迦,加上节妇、贞女、忠臣、孝子,这是一个理想的集体,现实社会几乎不可能存在那样难得的人物,但必须以这些为理想而前进。为父母的当孩子不听话时,就立刻摆出二十四孝告诫孩子,这时,孩子就无话可说只能俯首了。由此可见,从前是上边的没有束缚,上边对下边的有束缚,这就很不好,也就是说,父母要求子女必须有理想,但子女不能要求父母必有理想。妻不能要求其夫有理想,臣不能要求其君有理想。总而言之,使忠臣、贞女成为极其完美的人,使孝子只知事其亲,忠臣只知事其君,贞女只知事其夫。这的确是不得了的事。原因是缺乏科学精神,对这种理想不加批判,不加考虑,只是遵命奉行。还有,因为从前等级制度非常严,把过去的英雄豪杰看作非常伟大的人物,还因为把比自己位高的人看作伟大人物,而且古人存在于现实社会的信仰弥笃,因为相距遥远,对于远在异地的不能直接看到,因而事事无限地夸大。现在因为交通方便,所以再也不会有这种事了,我们这样的人,即使不张扬也会被看成大家。因为当时是把理想摆在眼前,也就等于把企图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激情摆在眼前,所以它成了一种激情教育,不是以智育为主,而是可以称之为类似灵感的情绪教育。把没有任何事做不到,“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这种格言口号当作事实。意气冲天,怒发冲冠,彪炳日月,如此等等词句,古人特别喜欢反复使用。激情就是这种情况,因为是激情教育,所以一般人的生活状态也是感情的,容易被感动的努力主义。受这种教育者会出现像前面所说的情况,那么社会又如何呢?它是非常严格的,不允许发生一点错误,如果有少许抱愧之事,那就实行不是出家当和尚就是切腹自裁的激情主义,也就是从社会本能来说必然出现这种情况,就本体说来这是日本重视的所在,到了明治年代(2)就和从前大大的不同了。

    纵观四十年来的历史,过去从理想出发的教育,逐渐变化成从事实出发的教育,从事实出发决不是有理想但无法实行,因为人不可能只靠概念的精神成长起来,人是有表有里的,社会能教育自己,自己也能教育自己。从前不论公或者私,不论什么,一概用孝道推行,现在是有尽孝道的,有不孝的。也就是从前是一元的,现在却是二元的了。凡事再也不能以孝贯彻始终,以忠贯彻始终。这是单凭想象就能明白的结果。对于从前的激情主义,现在的教育是使它消失的教育,在西洋是从痴迷中觉醒,在日本固然意思不同,但毕竟可称之为醒悟或者觉醒。为什么从前是这样的?如果不妨细说,那就是德国哲学家们创造了概念和创造了定义。不过巡警的概念如果定为穿着白制服,腰挎指挥刀,那么,如果另一种概念定为身穿日本和服腰系青年宽幅布带,就显得倨促。佛教界的学者说,用定义决定什么,世上的事就一塌糊涂,什么都不明不白。

    物是常常变化下去的,世上的事也常常变化,所以,规定了孔子这个概念并把它理想化的人,到了后来终于有一天醒悟,那纯粹是个错误。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这是因为物理、化学、情物等等科学大有进步,对于任何事物总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把这种科学精神用于观察和研究社会了。还有,取消了等级制之后,交通也立刻方便了。因为诸如此类的变化,终于引起了例如现在的思想变化。

    至于道德上的事,古人毫不宽容的事,在现时的人们眼里是容许的。允许任性、放肆,社会宽松,这一切毕竟由于道德价值起了变化。也就是说,允许发挥自己所长,因此,即使把自己的短处以及缺点全都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也根本不当回事。因此,被强迫的事没了。从前是死也不认输,残酷的事全靠忍字当头。现在,这类事渐渐少了,对于自己的弱点并不觉得可怕,让别人知道了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古人的缺点,究竟是什么?认真地说不过是或多或少有些虚伪而已。现在的人坦坦率率不加掩饰地出现于众人面前,从而发展了宽容精神。结果是社会也显得宽容了。从前一旦被社会葬送的人,很难重新站立起来,现在,正如俗谚所说,“传言最多过不了七十五天”,这表明社会宽大了。也许可以称之为社会制裁缓解了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事实上对于可能存在的这种缺点是以二元的态度予以承认的,并且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总而言之,没有强制了,没有观念的束缚了,事实终归是事实,水落石出。从前斯巴达克的教育之中有一桩故事说,把狐狸藏了起来,那狐狸即使把自己的肠子挖了出来,仍然一声不吭,现在再也没有硬着头皮逞能的了。现今教育是把自己的特点非常坦率地在人前表现出来,以表明自己的诚实,但是过去却被看作耻辱,绝对不这么干。这是事实,称之为第一之物,并非一元的,这一点是早就被人们认为无碍和可以原谅的了。许多青年学生常常到我家来访,他们回去之后也常写信来。其中有的信上说,去府上拜访的时候,是下个决心进去呢,还是先不进去呢,曾经稍微踌躇过,心想最好偏巧赶你不在家,所以没有见到你,那样最好不过云云。总之,把当时的内心活动毫无遮拦地全写出来,十分坦荡。从前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拜访人家如果偏巧不在,以为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决不会把这些事向别人坦白交待,决不干老实到这种程度的事。硬着头皮逞能,实际上是装成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给人看,显得很有风采。是在激情概念驱使和熏陶之下,才创造出这种不诚实的硬着头皮逞能的人。

    说说文学这个方面吧。文学,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浪漫主义文学,另一种是自然主义文学。如果把这两者和以上所说的教育对照,浪漫主义和从前的德育、也就是受概念束缚的教育,在特征上相同,自然主义和现今以事实为主的教育相通。以前的文艺,曾有超越道德的说法,而且还有持此论的大家,但这是大错特错的。道德和文艺之间固然没有接触点,然而大部分是有联系的。伦理和艺术不能两立,但是,并没有二者必舍其一的必要。比如,我正在推这张桌子,过了一会儿就和这张桌子一起掉下去。对于掉了下去的这一事实,你们大家一定要笑。但是,如果从伦理的角度来说,人掉下去了就不应该笑了,而是应该感到遗憾、同情。很明显,不笑是礼仪上应该如此,笑了就违背伦理了。但是,笑和感到同情这二者必舍其一的时候,单从滑稽趣味的角度看这件事,那是艺术的看法。然而我如果跌成脑震荡,诸位的笑声肯定变成伦理的同情。这样,虽然艺术和伦理有一定程度的脱离部分,归根到底还是必须归结到伦理上去。所以,小说、戏剧的材料甚至有七成选择道义上的批判作为内容。描写恋爱的浪漫主义作品中,相遇于途的男子一见钟情,立刻相恋。后来突然遇到意外灾难,或者双目失明,或者落下残疾,成了瘸子,惹起一系列烦恼懊悔。但是,这类事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这都是感动派在他们的小说里或者夸大情绪,也就是企图把抽象的理想具体化而制作出来的。这类作品,距事实较远,但动人之处较多。

    浪漫的道德总是让人感到作品中的主人公的伟大。自然主义的道德,有老老实实暴露自己缺点那份诚实招人可爱之处。

    浪漫主义的艺术总是让人对于那些容易动感情的人物觉得伟大,自然主义艺术却使人感到作品里的人物富于理智、诚实、务实。也就是从文学上看,浪漫主义传达虚伪,使人承认人物的精神伟大或者崇高等等现象,使人的精神和未来结合。自然主义作品在素材的处理上是诚实的,而且尽力注意表现眼前的事实,所以使人物的精神和现在相结合,比如,一开始把人写得不完美,评论人物的缺点。浪漫主义总是描写远比作者伟大的人物,所以很能打动人心,但是读或听这部作品的人,以为内容和自己毫无关系,印象上模模糊糊。相比之下,自然主义的作品不论多么差劲儿,就像自己照镜子一样,感觉上是亲切的。细想起来,人都是轻微程度的浪漫主义的信徒,他批评或者要求别人的时候,那水平都是超过自己的。

    人心总是渴望高于自己,重要的不在于现在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就像希望比自己更伟大更高尚一个样,将来比现在更能受惠于光明。

    如上所述,浪漫主义思想就是理想主义的一种,它不可能永远变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有其永久的生命力。所以,浪漫主义文学有永久的生存权利。只要人心同它共鸣,浪漫主义思想就会永远传下去。与此相反,自然主义的道德如前面所述,富有宽容的精神。把事实写成和原来分毫不差的事实,那才是真正的自然主义文学。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的倾向渐渐在人的心目中扩大,精神彻底平民化,换言之也就是真正的平凡起来了。把人描写成确实像个人的写实,是自然主义的特征,既然是浪漫主义的人,那就描写了几乎无法希望得到的人物理想,并且把极其普通的事物一成不变地当作重点,惟妙惟肖地描写世态,不论缺点、弱点、表里,全是二元乃至多元地描写了它们的实际。因此,卡莱尔(3)崇拜英雄倾向的要求必将永久存在,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似乎多少有些变化。

    那么,如上所述的自然主义的道德文学,自我改良的念头显得浅薄,希望向上的动机淡薄,如此等等肯定会有的。这的的确确是个缺点。

    现代教育的倾向,文学的潮流,无一不趋向自然主义,所以才逐渐地显露出它的弊害,日本的自然主义这个词成了极其令人鄙视的了。然而这是错的。自然主义并不是那么非伦理的存在,自然主义本身并不表现在一部分日本文学上,他们只是显示了缺点而已。前面已经说过,不论任何文学,它决不会脱离伦理范围,最低限度它也不能不在某些地方表露出对伦理的渴望。

    只要人的内心深处永远存在浪漫主义的英雄崇拜情绪,这个心就是永存的,根本无视这一点,只表现人的弱点,并不具有文学的真正价值,而是存在巨大缺陷和失败的艺术。不管它怎样写了人的弱点,把这些弱点读遍之后,读者的心里必然对某些地方怀有恶感,或者另有伦理上的要求。这就是人心很自然的要求,艺术也在这一范围之内。现在有些小说使人厌烦,并不是自然主义本身有什么缺点,而是该派的文学家处理上的失败,说到底,是对过去极端浪漫主义的反动。反动比正动更脱离常规。所以我们站在反动的角度对于最近的消息予以厚谅。自然主义无所顾忌地把事实按其原貌暴露于人们面前,或者为了把它写出来以致造成种种缺点,为了挽救这种弊病,不是恢复过去的浪漫主义,而是创造新的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和以前的浪漫主义是两码事。虽说历史重复,但是历史决不会再走它的老路,说重复是错误的。不论在任何情况之下也不可能倒退,而是向前向前地走去。

    教育和文艺也是如此,即使自然主义有弊也不会倒退到从前。如果倒退到从前了,也一定有新的形式和内容,在浅薄的观察者眼里虽然感受到退回到从前的地步了,但是实际上不是那回事。而且,如果把自然主义作为反动看待,那么,称之为新浪漫主义的就该是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之后产生的。所说的新浪漫主义,决不是回到从前的浪漫主义,完全是另外的一种。

    具体地说就是,新浪漫主义不像从前的浪漫主义那样树立近乎空想的理想,而是树立一个程度较低但近乎实际又能够达成的目的,然后进行下去。社会总是二元的。浪漫主义的调和,依据时间和地点,按其要求适当地协调两者,如果场合是甲,按照自然主义六分浪漫主义四分那样,伴以时代和地点的要求,在保持两者完全调和的情况之下,承认新浪漫主义。我以为将来就是这样。

    从前激励人心的教育和带有当时情调的浪漫主义文艺,同现在科学上重视真实的教育主义和并非空想的自然主义文艺,两者密切相连,使两者的变迁和关系明朗化。这样,只要人心有向上的念头,那就不仅承认浪漫主义永久存续下去,同时也发现一切真有价值的自然主义也有充足的生命,我以为这两者的调和会成为今后的重要倾向。

    最近的教育家之中有人说不要文学。到此时此刻为止,我所说的话里没有说过同教育根本无关的。在现时的教育中,小学中学教的是浪漫主义,到了大学教的就是自然主义了。这两者有密切关系,尽管是两个,但是把它看作二者是叠在一起的也未尝不可。所以,如前面所说,文学和教育决不能分离。

    ————————————————————————————————————————

    (1) 即公元1911年。

    (2) 公元1868——1912。

    (3) 卡莱尔(thomas, cariyie, 1795——1881),英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散文作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