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印刷术的出现,唐凡开创报纸
一日,唐凡工作完后看着小吏们抄写那些文书书籍抄写在了新纸之上,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抄写六、七个时辰,很是辛苦。而且众人的字体和大小都不一致,如果遇到写字难以辨认的小吏,更是能让看书之人看到崩溃。
唐凡便想到了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如果能将印刷术创造出来,不仅能够减轻官员们的抄书之苦,还能建立报刊,印刷报纸,掌控舆论之权。
想到这里,唐凡便马不蹄停的跑向研究司,张宁在后方甚至都快要跟不上他的步伐。
当唐凡来到研究司后他便召集熟练雕刻和打铁的工匠,向他们解释印刷术的作用。
众人听的很是迷惑,唐凡讲的也是一知半解。他只知道好像最初的印刷术是将一个个文字雕刻在一个个铁方块上面,然后将铁方块用模具制作出来,这样在方块上的字沾染了墨汁后便可以印在纸上,经过排版后形成一篇文章。
唐凡不知道他的记忆对不对,他也没办法解释得更加详细,只能将脑中所想向众人说出来。但很明显,大家也是不明所以,听的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唐凡无奈,便回去召集文臣和蔡邕,郑玄等人向他们说明印刷术的大概原理。众人一听眼睛一亮,对他的这种想法很是赞同。蔡邕之前在雒阳撰写碑文时,使用了摹印和拓印等方法,这可以看成是简单的复制之术。
但蔡邕也不是工匠,他对于此技术也是一知半解,其他人也没有相关的知识,只能结合自己所学所看的给唐凡提一些建议。唐凡一一采纳,记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唐凡不停的给研究司里的众人讲解印刷术的作用和大概原理,却也进度不大让他感到很是苦恼。
一日,唐凡正在研究司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才能将印刷术中的字模给制作出来。这时候马钧带着黄月英前来觐见他,黄月英看出了唐凡有心思,不自觉的询问了起来。
唐凡也是没有隐瞒,告诉了他们印刷术的作用和原理,他也没想到他能在黄月英这里收到意外之喜。
黄月英思考了一阵,对他说道。
“凡哥哥,我好像明白了你的想法,你看这样可不可以。。。”
唐凡一听,眼前一亮,他也是没想到黄月英可以为他解决这难题,忍不住拍手叫好。
黄月英想着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很是轻薄,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如此一来,便能利用一个一个的反体字用墨水沾上后按照需要排版刻印在纸上。大大提高抄写和制书的效率。
唐凡听完黄月英的想法也是明白自己陷入了记忆思维的误区,他需要去找会制作陶瓷的匠人,而不是会打铁会雕刻木头的匠人。
他立马让人寻找制作陶瓷的匠人,看着黄月英,很是惊奇,询问黄月英她是如何想出来的。
黄月英解释她以前在书上看见过类似的复印术,她对此很是感兴趣,便闲暇时研究了一番也没想到可以帮唐凡一个大忙。
此时的黄月英在唐凡的鼓励下早已眉笑眼开,对她自己能够帮到唐凡很是开心。自从黄月英一家举家迁到幽州后,唐凡对她和她家很是照顾。
唐凡又不嫌弃她的长相,对她百般爱护,还给她送到了大师马钧边学习,她到如今却没有能够帮到唐凡,心里常常很是惶恐和羞愧。
如今她终于可以帮到唐凡了,这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作用,从此以后她便慢慢的自信起来。
唐凡连连夸赞了黄月英的想法,并赏赐了她许多奖励。黄月英没有拒绝,很是受用。
接着他又看向了马钧,心里很是尴尬,刚刚光顾着和黄月英聊天了,却是冷落了他。唐凡连连向马钧道歉,马钧惶恐,急忙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匠,不足以让他如此对待。唐凡也是坚持,马钧于是不得不接受,心里也很是感动受用,他从唐凡这里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人尊重。
“州,州牧大人,我,我这,我这里有一件新的作品想要请您,过,过目!”
马钧不善于言辞,平时他又很少言语,又有口吃,很是艰难的向唐凡说明了找他的原因。唐凡很是耐心的听完了马钧的话。
原来是马钧将历史上著名的龙骨水车和水转百戏图给做了出来,这对农民的农作物灌溉起了很大的帮助。唐凡连忙让马钧带他前去观看成品。
马钧带着唐凡来到了屋外的河边,他一边指挥着下人将一众零件带到河中,一边让他们装好水车,演示效果。
龙骨水车作用很是显著,不一会儿大量的水从河中抽到了农田之中。唐凡又观看了水转百戏图,效果也很明显。
唐凡询问马钧可否批量生产,得到马钧的肯定后,连连也赏赐了马钧许多钱财,鼓励他继续努力改进这些利民的农业机械和军械武器,将来封侯不成问题。
马钧得到了唐凡的鼓励和画饼之后更是犹如打了鸡血一般,更加努力刻苦的工作了起来。
今天双喜临门,唐凡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都快溢了出来,众人都看出来了唐凡的喜色,不知不觉间也被他感染,全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第二日,唐凡找到了会制作陶瓷的匠人,向他们说明了印刷术的制作方法,询问他们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匠人们都说先试一试,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成品如何,找不出改进的方法。
唐凡又令下人将蔡邕,郑玄等人请了过来,蔡邕在众人中书法是最好的,他请蔡邕在烧制好的陶土上写下几个反体字,然后令工匠们雕刻出来沾好墨水印在纸上试试效果。
成品的效果展示出来很是不错,唐凡便请蔡邕将目前所有的字都写在了陶土之上,工作量也不大,蔡邕一天便写完了。
工匠们将一个个活字雕刻出来后蔡邕郑玄等大儒都迫不及待的使用了起来,成果依然很是良好,众人啧啧称奇。
唐凡又令工匠们将字体的模具制作出来,以后将可以批量制作活字,又让他们慢慢改进制作方法和材料等,并严令他们不得泄露出去,众人称是。
从此,唐凡成立了一个印刷部,归由工部管理。印刷部的官吏们开始大量印制书籍和文章,渐渐取代了官吏们抄书的工作。
唐凡又成立了一个报社,专门刊印一些官府的政令,大儒文人的文章,各个地方的风流趣事等等。他又像后世那样将报纸分区分刊,又鼓励商人们前来投递广告,赚取经费。
虽然现在的纸张很是昂贵,但唐凡坚持将报纸的价格定的很低,让平民百姓也能买的起。这样既能宣传他们官府的政令,又能宣传幽州的人文风光,还能吸引大批文人墨客前来幽州,最重要的也还是让他们的幽州报可以掌握舆论的话语权。
相比这巨大的效益,那些成本金钱却也无关紧要了起来。唐凡从来不是一个喜爱钱财的人,在他看来只有钱花出去的才叫钱,花不出去的也只是一枚枚铜板罢了。
渐渐的报纸在幽州慢慢的流传开了,最终流入了其他各州各地,天下之人也是渐渐知道了报纸这个新生事物。
有识之士也渐渐看出来了这个报纸身上巨大的能量和效益,。诸侯们从最初的不解到现在的惊讶,慢慢的有些诸侯甚至抵制这些报纸,毕竟舆论的力量实在太过于恐怖,他们承受不起。
越来越多的商人也是来到了幽州不惜花费巨资也要在报纸上打上广告,报刊也从巨亏慢慢开始有了收益,甚至最后还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