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乱世王朝之天下大乱 > 第7章 寻找家人

第7章 寻找家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村子里四处搜寻无果后,刘有财心急如焚。他当机立断,派遣一部分士兵前往周围村落展开更大范围的搜索。

    经过一番努力,这些士兵终于在距离村庄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只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刘有财得知找到人后便跟随士兵一起过去询问情况。

    当刘有财见到老人时也是心中一痛,这位古稀老人,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深陷的眼窝中,双眼黯淡无光,透露出疲惫与无力。

    他的身体消瘦得惊人,骨瘦如柴,身上的衣物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仿佛随时都可能掉落。

    脸上的皮肤布满了褶皱,如同干枯的树皮,毫无弹性。嘴唇干裂,微微泛着白色,仿佛许久没有滋润过。

    头发花白稀疏,凌乱地散落在头上,没有了往日的光泽。

    双手如枯枝般干瘪,上面布满了青筋和皱纹,手指颤抖着,似乎连拿起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

    背部佝偻,走路时脚步蹒跚,仿佛随时都可能跌倒。

    整个人看上去仿佛被时间和饥饿折磨得失去了生机,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在得知老人不愿离开的原因,也是心中一叹,老人家中无儿无女,怕离开后再也回不了这生他养他的故土。

    刘有财向这老人家询问其他人的下落,得知大多数村民已经被官府统一安排到了安平县附近的一个灾民安置点。

    这个消息让刘有财稍微松了口气,至少知道了家人可能被安置到安平县城附近,知道了大概方位,只要努力寻找,找到家人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在刘有财的吩咐下,徐盛从辎重队中拿了一些粮食和一些水给了老人,希望这些东西对他有所帮助。

    但刘有财很清楚,这些物资作用不大,如今所有田地都已绝收,他们所给老人的粮食,不能帮他撑到旱灾结束。

    “唉……”在一声长叹中,刘有财带领着百人队向安平县县城而去。

    虽知道灾民安置在县城附近,但具体位置还是不清楚,所以刘有财决定先去县城找人打听打听。

    来到县城西郊外,极目远眺,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正从西城城门向外延伸着。

    这条“长龙”由密密麻麻的人群组成,他们或站或立,或蹲或坐,但无一例外都排得整整齐齐。

    远远望去,那一片片黑压压的人头仿佛一片涌动的海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穿着各异,有的衣着朴素,有的则光鲜亮丽;有的行色匆匆,满脸焦急之色,而有的则悠然自得,似乎并不在意漫长的等待时间。

    如此众多的人聚集在此处,究竟所为何事呢?这让人不禁心生疑惑。

    没有过多思考,刘有财立刻驱使着马匹朝着前方奔去,心中急切地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他来到城门口时,看到了守卫城门的士兵,于是上前询问情况。

    经过一番打听,刘有财终于明白了原因。

    原来,由于灾荒导致大量灾民涌入县城,人数众多,给城内的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确保城中的安宁与秩序,县老爷决定只开放东西两个城门,并对进城的人进行严格盘查,以确定他们是否是灾民。

    如果发现有人确实是灾民,就会将其安排到附近的灾民安置点,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救济。

    在得知灾民安置点的位置刘有财便带领队伍向安置点的方向奔去。

    远远看去,安置点一片狼藉和凄凉,破旧的帐篷勉强遮蔽风雨,却无法抵挡严寒和酷暑。

    土地泥泞不堪,散发着恶臭,灾民们蜷缩在狭小的空间里,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无助。

    灾民们身无长物,衣裳破烂不堪,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流浪至此,希望能得到一线生机。

    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食物和水源极度匮乏,疾病肆虐,许多人身体虚弱,饱受折磨。

    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饥饿和恐惧,他们的眼神迷茫而悲伤。

    老人们则默默地坐在角落里,面容愁苦,对未来感到迷茫。

    这里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苦难和等待,灾民们的落魄令人心碎。

    正在此时,一阵清脆响亮的敲锣声从安置点内传出。

    这声音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那些原本眼神空洞、毫无生气的灾民们,宛如听到了天籁之音一般,逐渐恢复了些许神采。

    他们的目光开始变得专注起来,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里渐渐泛起一丝光亮。

    原来,这阵锣声意味着发放食物的时间到了。

    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安置点,每一个灾民都深知这意味着生存的希望。

    于是,他们用尽全身力气,艰难地支撑起瘦弱不堪的身体。

    有的人颤抖着双手,紧紧握着那只早已沾满污垢的破碗;有的人则互相搀扶着,步履蹒跚地朝着敲锣的方向缓缓移动。

    人群中不时传来低声的叹息和喃喃自语,但更多的是对食物的渴望与期待。

    尽管身体虚弱无力,走路也异常艰难,但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去领取那份救命的口粮。

    一步接着一步,他们缓慢而坚定地向前走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向着那个能给他们一口活命粮的地方。

    在灾民安置点的空地上,摆放着几口大铁锅,里面正煮着稀薄的米粥。

    那粥,看起来稀稀拉拉的,几乎看不到米粒,只是一锅浑浊的汤水。

    负责施粥的官员们一脸无奈,旱灾已持续一年多,县城官仓已没有多少粮食。

    当地士绅豪族并没有打算帮助官府救助这些泥腿子。

    而当地官员也很无奈,这些士绅豪族大多都是朝中有人,像他们这些地方小官也不敢强行让这些士绅出粮出钱。

    所以县令就命令手下官员在煮粥时尽量少放些粮食。

    他们深知这些粥远远无法解决灾民们的饥饿问题,但有这些粥起码不让灾民饿死。

    灾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眼中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

    他们一个个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仿佛风中之烛。

    官员们小心翼翼地用大勺将粥舀入灾民的碗中,每一勺都显得那么珍贵。

    粥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但那味道却带着无尽的无奈。

    百姓们默默地接受着这仅有的一点食物,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

    有的人因为饥饿太久,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连拿碗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官员们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愧疚。

    他们尽力了,但资源的匮乏让他们无法给予灾民们更多的帮助。

    整个场面一片沉寂,只有施粥的声音和灾民们微弱的道谢声。

    在这无奈的氛围中,灾民们默默地喝着粥,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点力量,继续坚持下去。

    刘有财看到这一幕,心中悲愤交加。

    但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只是一个百夫长,而且大周国还算比较注重民生。

    虽然灾民的吃得很差,但起码当地官府还是在积极组织抗灾救民。

    刘有财对身后的士兵们说道:“兄弟们,你们后退一里地找个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注意保持警戒。

    留下十人跟我继续寻找,很快队伍就调头往不远处行去。

    刘有财刚到安置灾民的营地门口,就被看守大门的兵丁拦下,一个年约三十岁,一脸络腮胡的兵头面无表情地走上前来,眼神犀利地盯着刘有财,语气生硬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来营地有什么事?

    刘有财见状,不慌不忙地从怀中掏出自己的百夫长令牌,稳稳地递给了看守。

    那看守兵头起初还一脸严肃,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到令牌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发生了变化。

    他像是被吓了一跳,双眼瞪大,身体微微一颤。

    紧接着,看守兵头的脸色立刻变得恭敬起来,他挺直了身子,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令牌,仿佛手中捧着的是无比珍贵的宝物。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原本紧绷的神情也放松下来,换上了一副恭谦的笑容。

    刘有财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他知道,这块令牌代的官职并没什么,只是百夫长,算不上什么大官。

    但上面填写的服役军镇才是让这位兵头敬畏他的原因,因为在大周能在边镇当上军官的都不是一般人物。

    边镇的人十个有八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这是弱者对强者的敬畏,是对边镇官兵的尊敬。

    刘有财也不想为难他们,只是告知他所来的目的,希望他们行个方便。

    兵头知道刘有财来意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刘有财去见了负责管理营地的官员。

    很快,相关的官员便积极地安排了足够的人员去帮助刘有财进行寻找。

    这些人员很快通过之前登记的信息,找到了他们所在村庄的记录,并在里面找到了刘有财家人的名字。

    通过记录他们知道了要找的人在什么地方,很快就有人带着刘有财一行人找到了刘有财父母和妹妹。

    更令人欣喜的是,大牛和二狗的家人也一同被找到,不光他们的家人被找到,十里村的村民,大多也都在一起。

    当远远看到家人的样子,刘有财心中涌起无尽的悲痛。

    父母的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绝望。

    他们的身体消瘦得皮包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原本应该健壮的身躯,此刻却显得如此脆弱。

    妹妹更是让人心疼,她的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小小的脸上写满了饥饿和痛苦,原本灵动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光。

    她的身体瘦弱得像一根细竹竿,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

    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补丁重重,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那是长期缺乏营养和清洁的结果。

    看着家人如今的样子,让他这样一个见惯了生死的人都心如刀绞, 泪水不禁在眼里打转,而村里的其他人也和父母差不多,让人的感觉就像是来到了末世一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