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最强兵王闯三国 > 第339章 问题

第339章 问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339章 问题

    张绣和曹节在城内四处闲逛,闲情逸致极高。抵近中午的时候,已经远离了将军府,便没有回家吃饭,而是就近找了一处酒肆用饭。

    下午,依旧下着淅沥沥的小雨。雨雾迷蒙,天气凉爽,分外的舒服。张绣和曹节又逛了一个多时辰,买了无数的物品才返回。

    回到府上,张绣拿着给黄月英买的玉佩,以及其余给黄月英的礼物,单独给黄月英。原本心情有些郁结的黄月英,看到张绣给她挑选的礼物,脸上又露出笑容。

    一时间,郁气尽去。

    黄月英性情,本就简单。

    张绣没带她出去,但给她带了礼物回来,便阴转晴高兴起来。

    因为张绣惦记着她的。

    张绣陪了黄月英一会儿,就回到书房,安排人询问国渊的事情。

    国渊还在吏部的衙门中,由徐庶专程接待。

    张绣安排人,把徐庶和国渊请来。两人进入书房中,作揖行礼后落座,徐庶率先道:“主公,卑职和国渊先生一番交谈,受益匪浅。国渊先生见识卓著,有大才华的。”

    他见到了张绣的书信,故而亲自接待国渊。和国渊的一番交谈后,徐庶也认为国渊才能出众。再加上国渊是郑玄的弟子,身份拉近了徐庶和国渊的距离。

    张绣笑道:“元直都认可国渊,可见国渊是没问题的。”

    徐庶道:“这是主公慧眼如炬。”

    “报!”

    忽然,书房外有侍从的声音传来。

    张绣道:“进来!”

    房门嘎吱一声,侍从进入书房中,禀报道:“将军,杜畿大人求见。”

    “请!”

    张绣吩咐一声。

    徐庶和国渊当即便请求避嫌,张绣却摆手制止。不论是徐庶,亦或是国渊,那都是张绣倚重的人,不需要避嫌。

    不多时,杜畿进入了书房中。

    杜畿如今就任京兆尹,虽说他刚上任,但一上任便展露出对政务的熟悉。尤其杜畿本身,是从底层上来的,熟悉京兆尹府中的各种政务。

    大小事,瞒不过他。

    杜畿吃住都在京兆尹府,晚上也没休息,秉烛处理公务,彻夜了解长安乃至京兆地区的情况。他一遇到问题,便立刻更改政令。一天之内,杜畿连发数道命令,调整京兆地区的错误。

    这是杜畿的做事态度。

    要做,就必须做好。

    不能辜负张绣的信任,更不能让张绣失望。

    杜畿站定后,拱手道:“卑职杜畿,拜见主公。此番拜见主公,是卑职梳理长安的情况时,发现近一个月内,有数千士子涌入长安,更有无数的百姓进入长安。”

    “长安城中,物价上涨,房租也跟着上扬。”

    “百姓居住大不易。”

    “卑职认为此事,不利于长安的长远发展。尤其长安的物价上扬后,许多寒门士子难以立足,不利于主公招贤纳士。”

    杜畿侃侃而谈,道:“如果是世家的子弟,倒不担心钱财的问题。可寒门弟子读书尚且不易,没有多余的钱财,拮据度日。”

    “他们在长安生活不容易。”

    “寒门中,有大才。”

    “如果能留下寒门士子,让无数的寒门士子为主公效力,对主公麾下的治理,那也有极大的帮助。为解决当下的情况,卑职建议由户部牵头,拿出一部分钱财,赈济来长安的寒门士子。除此外,卑职恳请开仓放粮,抑制上涨的粮价。”

    杜畿提出了他的请求。

    京兆地区的政务和政令,杜畿在不断的调整,拨乱反正。与此同时,杜畿也在观察长安地区的情况,有所发现,他便专门找到张绣,希望能解决问题。

    不求一劳永逸解决问题,至少能略尽绵薄之力。

    张绣听到杜畿的话,心思转动,招揽士子其实是树立礼贤下士形象的过程。

    张绣礼贤下士。

    如此,才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奔。

    人才多了,对张绣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那是有大裨益的。

    三国的前期,不论是魏国,亦或是蜀国和吴国,那实力都极强。可到了后期,三国的国力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吴国和蜀国都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

    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两国人才的凋零。

    诸葛亮、马良、蒋琬、李严、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去世,蜀国和吴国人才凋零,实力江河日下,落败是正常的。

    张绣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要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养人才。

    张绣思索一番,有了想法。不过,他没有提出自己的决断,看向国渊,问道:“国渊,你对于长安粮价的上扬,士子居住成本的增大,有什么看法?”

    国渊一抖袖袍,回答道:“张将军,在下认为要解决这些事,单纯拿钱财赈济士子,虽说能解决燃眉之急,其实不是长久之计。”

    “第一,汇聚在长安的士子,越来越多,难道每个士子,都给予钱财吗?”

    “人都是自私的。”

    “人的心理,都是不管寡而患不均。一旦有士子没有得到,或许他有不应得到的理由,可一旦宣扬出去,便是一滴墨汁落在缸中,会染黑一大缸水,不利于将军。”

    “所以赈济士子的计策,短期内合适。”

    国渊眼神平静,他走了很多地方,又有见识,一针见血提出了杜畿提到的问题。

    杜畿没有说话。

    他找张绣禀报长安士子的情况,是想解决事情。他提出的方案,未必是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适的,也希望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张绣说道:“赈济士子不合适,你认为什么办法最合适?”

    国渊回答道:“在下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解决他们居住的问题。”

    “如此,便足矣!”

    “曾经的长安,战乱导致十室九空,长安空置了无数的住宅。张将军入主长安后,手中必定有大量的地契。”

    “可以拿出相当的住宅,以极低的价格,租给进入长安的士子。”

    “仅仅是这一项,就可以极大限度的减轻士子的负担,也体现了将军对士子的重视。当然士子离开长安,或者出仕后,便交还住房。”

    国渊正色道:“当然,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冒充士子。”

    “能入选的,必定是人才。”

    “这方面,需要吏部牵头,考核每一个士子,仔细遴选,不至于鱼目混珠。”

    “如此,才能选出人才。”

    “世家大族,不缺少钱财,恰是出身寒门,经济拮据的人,才需要将军的扶持。将军恰恰要扶持的,就是这些人,吸引所有人来长安。”

    国渊道:“至于上涨的物价,只能是官方调控。只需要加大粮食的供应,就可以抑制上扬的粮价,保证粮价的稳定。粮价上涨,便加大供应粮食。粮食过量,便大批购进即可。”

    杜畿听完后,脸上掠过一抹惊讶神情。

    国渊所言很有操作性。

    杜畿得承认,房租是一个大开支,解决了士子居住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减少士子遇到的困难。

    徐庶赞许道:“主公,国渊所言甚是。他的建议,卑职赞同。”

    张绣点头颔首,说道:“要千金买马骨,要留下有用于我们的士子,提供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方面,但还不够。”

    国渊眼神认真,问道:“张将军认为,当如何解决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