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私生子怎么了,一样可以成为英雄 > 第122章 槟阳

第122章 槟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新民军势如破竹,一路破关斩将,迅速抵达了位于宁州和梧州交界处的一处名为槟阳之地。历经将近一个月持续不断的奔波激战之后,部队已然疲惫至极。槟阳所处之地乃是宁州珠江水网冲积平原的边陲地带,此地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地势险要且易于防守,但却难以攻克。此外,当地居民淳朴善良,物产丰盛。李治与张迪以及众多新民军指挥官们共同商讨后,毅然决定在此稍作停留,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

    此时此刻,新民军已壮大至三万余人之众,同时还有数以万计坚定不移地跟随他们前行的黎民百姓。由于队伍规模庞大,行军速度相对缓慢,期间数次遭受宋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尽管大多数遇难者均为平民,但这仍然对部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随队而行的普通百姓大多属于新民军家属。他们的伤亡情况,不仅激起了众人更深沉的愤恨情绪,更使得新民军内部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李治与张迪商量,决定就在此地建立一个后方基地,将槟阳及周边发动起来,把随行的老百姓安顿下来,使这里成为新民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赵徐臻这段时间已经彻底掌控了整个橡州地区。橡州民军第 1 路军遭受重创,大部分人要么被俘,要么投降宋军,并成为宋第 11 军团补充兵力的重要来源。只有一小部分成功逃离橡州,转而投靠其他民军部队。

    橡州的战事对赵徐臻所率领的军队也造成了很大损失,迫使他不得不暂停行动,对 11 军团和 101 军团进行整编。其中,第 33 镇被调入 101 军团。紧接着,从嘉州新组建的 35 镇也被调出,与投降的民军共同整编成全新的 102 军团。如此一来,赵徐臻麾下拥有了三支强大的军团,总人数超过三十万。通过这次整合,每个军团都配备了一个主力镇。此外,投降的民军中有许多历经多年战火经验丰富的士兵,这使得赵徐臻的部队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新民军在槟阳地区停顿下来,一边修整一边安置随行的百姓,李治利用在欧罗巴学到的知识,组织起一部分精干人员,到槟阳地区各乡里进行宣传发动,很快建立起基本的政权。李治跟着从新民军中抽调出一部分随行百姓亲人的战士,组建了槟阳新民军自卫军,各乡里都组建了自卫队。张迪李治也借此机会,将新民军再次进行了整合,全军辖2旅加4个直属营,兵力达到三万五千人。

    宁州宋军原本仅有16镇一个军镇以及一些地方巡防队而已。负责宁州军政大权的,则是原宋陆军 16 镇总制——包成刚。此人暗中投靠了中丞李立泰,并趁着内乱之际,秘密掌控了宁州的民政权力。他还与驻守南彝的 17 镇勾结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保护的关系。

    随着寮国和普国入侵南彝,17 镇未等朝廷下令,便擅自撤退进入宁州,与 16 镇会合。就在朝廷授予赵徐臻所率领的嘉州军“11 军团”编号的同时,经中丞李立泰极力争取,宁州的这支宋军也升格为第 23 军团。包成刚被任命为军团统领,名义上归属于赵徐臻都督指挥使麾下。实际上,赵徐臻根本指挥不动。类似于包成刚这样的军阀,在周边各州可谓比比皆是,赵徐臻很清楚,彼此之间谁也无法真正指挥谁。

    新民军在槟阳声势浩大的行动,刺激了宁州的宋军军阀。包成刚一边组织16、17镇向槟阳压过来,一边暗地与赵徐臻这个名义上的上司达成协议,双方决定合围张迪这支民军,将其消灭在槟阳这个地方。

    赵徐臻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将101军团派出来,沿梧州与宁州交界区域向槟阳压过来。两股宋军形成夹击之势。宁州宋军(宁军)先一步与新民军接战。宁军17镇一个大队与新民军前沿的7连遭遇,7连21队占据有利地形的优势,打退了宁军的多次进攻。

    苟五的21队经过槟阳整编,满员一百五十人,之前的阻击战损失较小,士兵战斗意识强烈,且多数经历过沿途奔袭作战,适应性较强。苟五趁宁军短暂停火,将班排长召集起来,再次进行动员。21队的任务是在此坚守一天,为3营其他部队展开争取时间。

    1旅旅长张耀和参谋长朱测正在地图上分析宁军动向,目前1旅的作战部署是,以3营为阻击部队,沿槟阳交界的山川丘陵建立防御阵地,准备以1、2营为机动兵力,看准时机,给宁军来个突袭,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新民军之所以采取这样的作战方式,是有其目的的。尽管新民军起事之前储备了大量物资,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加上长途奔袭,消耗巨大,尤其是弹药方面。尽管王强等人在沿途设置了补充据点,但新民军的扩充、战损等因素,消耗远远大于补充。现在计划在槟阳建立基地,必然需要时间重新建立补给线。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从敌人手中缴获一定数量的物资,将大大减轻全军的压力。

    李治和张迪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赵徐臻的102镇已经从梧州方向压过来,2旅已经派过去了,李治和张迪手中有4个直属营作为机动兵力,其中8营为辎重营,7营为炮营,实际能够正面作战的只有新组建的9营和10营。此外,还需要分出一部分人员筹建更多的地方武装自卫队、自卫军。李治和张迪的想法是在槟阳坚持三到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等槟阳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后,再挥师南下。毕竟,深入宁州,河道纵横,地势平坦,如果作战顺利还好,一旦受阻,很可能陷入泥潭。

    宁军17镇在槟阳外围被新民军3营阻挡了一天一夜,没有任何进展。恼怒的17镇总制袁世瞿在第二天将其主力27营调上去,镇属重炮联队也拉了上来,誓要攻破3营的阵地。一场大战就此拉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