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超市扛大米 > 第五十一章 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愿望

第五十一章 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愿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敏感的人们或许已经察觉到,去年的气温似乎比以往要略微低一些,而据传闻,今年夏天也不会太过炎热。最为令人担忧的是,温度的下降可能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

    因此,过完年后,姜然便着手查阅有关将沙漠转变为耕地的资料。如今,已有许多沙漠地区开始种植各种植物,甚至包括小麦等农作物。这些地方大多采用在表层沙土下方铺设防漏水物质的方法,以此来降低人工灌溉的损耗。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产量相对较低且成本偏高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姜然在一篇文献中读到,每片云朵通常都会携带相同种类的电荷。这一发现令她灵机一动:为何不设计一款特殊的网呢?这款网的前端应带有与云层内部相反的电荷,如此一来,便能够吸引云朵移动。倘若云朵能够被成功引至沙漠上方并直接降下雨水,那么灌溉所需的费用便可省去。

    关于网的材料选择,姜然突发奇想,她决定采用菌类的孢子作为原料。菌类的孢子确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它们轻盈且非常适合在电场中飞行。孢子可以由风或太阳能驱动,飞向天空,吸引云朵,然后利用电能牵引,就像在大海里撒网捕鱼一样。

    然而一朵长达一公里的云一般重达 500 吨,如果要将它们以汽车的时速(每小时 40 公里)移动,那么每秒将需要高达六千多万焦耳的能量,这听上去似乎完全不切实际。然而,姜然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此沉重的云朵能够在大气层中飘浮,是借助了大气浮力的力量。而浮力又与密度成正比,由于沙漠上空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其密度相对较小。从理论上来讲,那些原本在高密度空气中飘浮的云朵到达沙漠上空时便会下沉,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不少能量。接下来,只需让网中的孢子浸染一种特殊的生物薄膜,为云朵做好保温措施即可,以免它们在阳光或温度的作用下四散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物薄膜乃是我国科学家近期才发布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而且,它会在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下失去活性,所以到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此外,有时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甚至还能利用这种薄膜迅速搭建起大棚来。

    当孢子引导云朵到达目标地点(如沙漠上方)时,可以通过改变网上的电荷分布,使云朵降水。这可以通过调整产生电荷的设备的电流强度和方向来实现。

    如果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吸收大气中氮元素转化为氨基酸的菌类孢子,那么孢子会随着降雨一同降落,然后释放出氨基酸,为植物的生长提供额外的营养。如此一来,植物生长所需的要素就全部齐备了。

    现今,西部沙漠地区的太阳能发电已形成一定规模,因此用电方面毫无压力。

    然而,电场和大规模的网可能会引发安全问题。需要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包括防止电击、火灾等风险。这种撒网作业必须交由机器执行。幸运的是,市场上的机器人种类繁多,姜然只需按照自身需求选购几款,然后稍作改装即可展开实验。

    由于气候和地形存在差异,它们对云朵的形成与移动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想确定最适合布置网的位置,则必须展开更为深入的气象学以及地形学研究。

    借助科技手段,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互融合,这种构思无疑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灌溉难题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然而,若想真正落实该计划,少不了科学家、工程师、环保人士以及农民四方通力协作、共同奋斗。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艰巨任务。

    于是乎,姜然面向社会广泛招募此类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工程师,并将他们汇聚成一支队伍。她给这支团队取名为“大气渔夫”,只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那些在海洋里捕鱼的渔夫而言,他们则是在大气层内捕捉云朵罢了。

    通常来说,像这样庞大的研究计划肯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遗憾的是,姜然无法向团队成员提供太多资金支持。尽管如此,小组成员们仍然通过各种深入调查和精确计算,成功获取到了理论数据,并对成本及各种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评估。最终,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凝聚成了一份犹如砖头般厚重的详尽报告,被呈交到了沙漠水利部门手中。

    在国内,民间一直卧虎藏龙,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人进一步挖掘出了自身的脑力和体能潜力。可以想象,一定会涌现出许多精妙绝伦的创意构想。至于具体应该如何抉择,那就交由专业人士去定夺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