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太上皇殡天
汉王李元昌像个球一样,被李二一脚踢着滚出去老远,撕心裂肺的喊声传来,“啊!二哥饶命啊!臣弟错了!”
杨晓然有些同情地望着汉王,这也真是无妄之灾了。
“二,二郎……”
正在汉王又爬回来,准备去抱李二的脚忏悔的时候,床上的李渊忽然悠悠转醒了。所有人心中一凛,忙向床上看去。
李二激动地转身,抓住老父亲的手,道:“父亲,你醒了?太好了,奉御,奉御……”
李渊吃力地抬起手反握住李二的手,道:“不,不必了……朕,朕刚刚好像,好像看见你祖父了。”
似是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李渊说出的话令人伤感。
杨晓然看着床上的李渊,思绪万千。
想起二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低下头,不想让眼泪滴落,她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比起李二,李渊待她得好少了很多目的性。有时候给她的感觉就像是个普通老爷爷一般,慈祥而和蔼。
嫁入皇家这两年,和李承乾时常都会去他宫里玩耍一会儿,只有在那,是少了利益纠葛得,所以他们可以卸下所有的责任与面具,可以轻松与李渊谈天说地,甚至是来一曲合奏。
李渊啊……
这个大唐的缔造者现在虚弱地躺在床上。谁能想象出他当年的英武豪气,身姿勃发?!
英雄迟暮,这着实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
忍了半天,终于还是没忍住,眼泪滴落在手背,灼着她的心。
有那么一刻,她甚至有那么一股冲动,想用空间的金色莲子试下。但理智却在告诉她不能!
这是他们一家子最后的保命手段,一旦金莲子暴露,也意味着空间的暴露,她不知这样的东西被李二知道了,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但她只明白一点,这样的东西绝对不能让任何知道。所有知道这事的人要么就在空间里关一辈子,要么就只有一个下场:死!
而且金色莲子到底能不能救回李渊还是个未知数。
不错,李渊待她很好,就像自己的亲爷爷一般!但她是一个自私的人,又或许她与李渊的感情还未深到值得她冒险走这一步。不错,长孙是在李渊后去世得,但比起这二位的庇护,杨晓然觉得没有空间来得安全。
一时间,天人交战,杨晓然陷入了深深的矛盾,纠结与痛苦中。
情感与理智左右拉扯,像一把锯子一样,狠狠地在她心尖磨砺着,教她痛不欲生。
床上的李渊呼吸已越来越急促,可他还在勉强支撑着,似是有最后的遗言要交代一般。就连他自己也知自己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了。
“二,二郎,让,让他们,他们都退下,朕,朕,有话对你说……”
李世民眼中含泪,挥了挥手,示意大家退下。
所有人都退到了殿外,甘露殿厚重的门在小黄门的推动下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好似它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般,干涉的声音穿透着人的耳膜,让人心里紧得难受。
门,被关上了。
一群朝臣围了上来,焦虑地问道:“皇后娘娘,太上皇如何了?”
长孙目光有些呆滞,久久不语。
过了良久,方才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一声叹,饱含了太多不知名的情绪,无人知道长孙这一声叹息中到底包涵了多少重意思。
但太上皇的安危却在这一声叹中折射了出来。
所有大臣的脸色都难看了起来。焦躁在空气中凝结,慢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无形的牢笼,将所有人深深的拘束在其中,越收越紧,只觉悲伤从四面八方拢来,像一根根无形的线缠上众人的咽喉,心脏,让他们喘息不过来。
在这些大臣中有不少还是李渊当家时提拔的老臣。虽然没人为他老人家尽忠到底,投降了李二。可当年的伯乐之恩犹在,再加之心里有愧,听到皇后这一声叹息后,纷纷控制不住情绪,当场哭了起来。
情绪是会感染人的,没多大会儿功夫,便听到压抑的啜泣声此起彼伏了起来。
杨晓然默默地站在一旁,仰头去看天空。
夏日的天空总是明朗地。无雨无云的日子里,在晚间的时候总能看到天空的明月。今个儿是五月五,端午,好好的日子却出了这样的事。
看着那轮明月,杨晓然不由地想到端午的由来。想着古往今来多少的英雄豪杰都曾与自己一样,像此刻这般心思惆怅地望着天空这轮明月,未知的命运就像前方看不清的路标,自己就像行驶在黑夜高速路上的那辆车,灯光忽然的熄灭,前面的一切都变的黑暗了起来。
明月寂寥地挂在天空,她的光芒使得多数的星星变得暗淡,丝绒一般的夜幕上,空洞洞的只有那轮明月。
一朵云飘来,杨晓然眼睁睁地看着那轮明月渐渐缺角……
天……
要变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甘露殿内忽然传来李世民撕心裂肺的哭声,所有人的心都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
李世民的声音悲怆至极,像一个受伤的野兽一般,嘶叫的声音传出去老远,老远,消失在重重宫阙的尽头,又复而重来,悲悸的声音像把重锤一下又一下得敲打在心坎,那轮明月彻底沉沦了,黑暗笼罩在大地,远处的夜莺鸣叫着远去,一声一声地好似在哀唱一个时代的结束。
“吱嘎”一声,门,开了。
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门前,杨晓然感到他挺拔的身姿好像在这一瞬变得佝偻了,眼中的情绪复杂地让她看不明白。
李世民望着外面满当当的人,然后仰天一声长叹,听不出任何情绪的声音忽远忽近地飘来,让人感到有些不真实。
“太上皇,殡天……”
空气凝固,在所有人还未做出反应时,忽然一声充满悲怆的声音歇斯底里响起,“父亲啊!儿不孝!”
李世民的身影矮了下去,眼泪顺着他轮廓分明的脸颊滴落,随着他的跪倒,泪水落到地上,瞬间隐没在甘露殿前的地板上。
短暂的停顿后,震天的哭声响起,承天门上的古老大钟响起,一声一声地,惊动了还沉迷在节日喜悦里的长安百姓。
李渊的时代结束了,这回是彻底结束了。
大唐在一夜间变成了白色,悲哀弥漫在这个国度里。
在葬礼上的杨晓然穿着白色的孝服,跪在李渊的灵堂里,三个孩子被她搂在胸前,李承乾已哭昏过几次,李二还在昏迷中,杨晓然冷眼望着这些哭得悲怆的人,忽然替棺材里躺着的李渊不值。
人死如灯灭,活着的时候许多人都对他不闻不问地。现在人死了,什么都听不到察觉不到了,哭成这样又给谁看?
在这些人里面,除了那汉王与自家相公是真心难过,其他人对于大唐这个缔造者又有多少真实的感情?
李二或许有,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可他更多地应该是松了口气吧?
无论关系怎么样缓和,可横亘在心头的裂缝却始终无法愈合,每见李渊一次,那裂缝就会隐约痛一次,提醒他,他到底对自己的老父亲做了什么。
现在,老父走了。
他再也不用面对老父亲望着自己时的复杂眼神,也不需要再向父亲不断证明自己比哥哥强,在松口气的同时,或许他也悲哀着,就像一个一直想获得父母认可的孩子,忽然没了方向,不知往后的努力方向该在哪。
哭声依旧在耳边不断响起,醒来的李二固执地要继续守灵,在朝臣的赞叹中,杨晓然似看到棺材中的李渊笑了。
那笑容很复杂:悲伤又欣慰。
再揉了揉眼睛,李渊还是双目紧闭的模样,没有任何变化。
这便是天家吗?
杨晓然在心里问着自己。
不由自主低头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
自己以后也会变成这样吗?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时代,所以可以抛弃一切情感?
没人知道李渊最后的时候跟李世民说了什么,又对朝局有着如何的变化。
在和尚道士们日夜不断的超度中,四十九日后李渊的棺梓被抬出了承天门,沿着朱雀大街,在百姓们的哭声与拜服中朝着三原县而去。
那将是这位老人最后的归处,早就完工的献陵豪华壮丽,可那里除了一个老妻在等待着他外,别无他人。
李渊,这个大唐帝国缔造者,在纷乱的世道冷静观察,在各路诸侯中,大唐是最弱小的那支。而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冷静,隐忍忍耐,最终以弱胜强,结束了纷乱的世道。
儿子的光辉太过耀眼,当我们提起唐朝,我们能想到的是他的开放大气,包容奔放;能想到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承前启后的短暂执政,以及随即而来的开元盛世,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
唐朝有着太多让后人怀念的东西。强盛的兵锋,唐诗三百篇的文化瑰宝,华丽飘逸的书法,可却很少人想起李渊。
这个刚刚走掉的老人。
是他一手缔造了大唐,一手缔造了这个让后世子孙为之骄傲的时代。
李渊走了,历史的车轮终于还是以他不可逆转的惯性,顽固地偏回该有的轨迹。
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另一个时代的真正开启。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农历五月初五,李渊,崩!
第二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