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辈们比我们快乐?
我们父母那一辈虽然生活很苦
但他们快乐
而我们这一辈也很苦
但我们不快乐
这是为什么
在叔本华看来
幸福在本质上是消极的
什么意思
是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幸福
幸福在叔本华看来
就是一个人能够多大程度上摆脱痛苦
而不是他有多快乐
虽然我们的物质比上一代更丰富和富饶
但这也同时增加了我们对外在的需求
一旦需求变多
随之而来的就会焦虑、急躁、烦恼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辈更幸福的原因
他们有的吃就行
我们不仅要有的吃
还要吃得好
当然这些都是出于我们的本能
就像叔本华认为的
无论人还是动物
快乐和痛苦最终都会回归到原本的需求
食物、健康本能
而在马克思的社会现象中
人的情感和行为都可以归纳到物质基础
特别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人的基本需求和欲望都构成了行为的动机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的情感在形式上还有表达上远超动物
但从根本上讲,我们和动物都是为了满足生存
那为什么我们越想幸福却越痛苦
我们的情感本身就很复杂
我们不仅能感受眼前的事物
还能回忆过去
反思这些经历
还有想象未来那些或许会发生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很多的焦虑、希望还有恐惧
就像我们因为担心未来毕业后的迷茫而感到焦虑
或者期待马上到来的假期而感到兴奋
相比之下
动物的情感相对简单得多
动物遇到困难时可能会感觉到
就像第一次经历这种痛苦一样
他们会快速恢复平静
所以更加复杂的我们才会意识到去追逐幸福
当然也会因为追求太多而感到焦虑太多
幸福太少
难道我们人生的所有不幸都是应该的吗
别的不说
起码叔本华就是这么看待的
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由意志本身为前提
那意志和事态之间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意志产生抑郁
抑郁产生动机
接着动机又产生了发展
我们只要稍微闭目内政
就会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受意志的奴役
我们每天为了赚钱而忙碌奔波
这就是受到了意志的支配
我们渴望获得更多的钱
这是抑郁,加班和多做一份工
这是动机
最后这些种种事项加起来就形成了发展
但是呢
即使我们达到了那个财富目标
我们会发现这并没有带来长久的满足和幸福
也不能否认我们的确感到了短暂的满足感
但很快又会发现空虚和不安
因为我们意识到无论赚多少钱
内心的渴望永远不会被满足
这样的生活最终会变成像叔本华说的痛苦
所以他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并不是偶然
它是生命的普遍现象
如果人生的目标不包含痛苦
那么人生就会失败
因为痛苦无处不在
它是存在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不幸
只是不幸的方向不一样而已
但我个人认为即使不幸,那又怎样呢
我们活着并不是为了观察这些不幸,然后庸人自扰
它只是普遍规律
既然是普遍规律和现实
我们无法改变它
那就改变我们对它的看法
珍爱生命,远离哲学
当你开始理解自己时
你立刻就会误解自己
我听到了一种失望
这种失望来自于你对现实的敏感和对虚无的误解
你以为自己掌握了虚无的本质
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这种想法只不过是你面对生活挫折时的一种逃避
你的虚无不过是一种假装的姿态
一种对抗失败和恐惧的盾牌
你用它来保护自己不受打击
避免直面自己的不足
所以你并没有真正理解虚无主义
也没有理解自己
你的心还是被欲望牢牢绑住
你说你无欲无求
但如果机遇来临,或者是出生在豪门望族
你比任何人都积极乐观
虚无主义不是一张随意可以披上的外衣
它是对命运的逆境最高抹杀
所以你现在的状态
不过是用一个高深的哲学概念
来掩盖自己的逃避和自卑
你需要的不是虚无主义的标签
而是面对自己认真的审视自己内心世界
真正的虚无主义者是看透了虚假自我
但他们不是用这种理念来逃避现实
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会正视自己的恐惧和欲望
用一种更加成熟的视角来审视你的生活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