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跪下才相信上帝
不是因为你相信上帝所以你跪下了
而是因为你跪下了才相信上帝
这句话出自阿尔多塞
而我认为这句话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我们常常认为
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是由内在的思想决定
但实际上是那些外在的东西才是真正影响我们的
何必有人跟我们说某个国家多么多么好
某个姑娘长得多么漂亮
当你根据别人心的语句
开始在大脑里联想他们的样貌啊
景色等等是,不管他们究竟是不是真那么好
但你已经相信他们是好的了
同样的
如果你之前不相信上帝
但当你做出跪拜时
你的行为已经增强了
让你相信了信念,往大的说就是宗教的仪式限于教义
往小的说就是被洗脑了
另外一个方向是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
他指的是当一个人有多个彼此矛盾的认知时
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
为了减少这种的不适感
人们会尝试增加新的认知
或者减少已有的认知来达到与新认知一致性
这就是认知失调
如果用在阿尔都塞这句话里
那么行为与信念之间最初是不一致的
如果一个人在没有坚定信仰的情况下选择跪下
他就处于认知失调
因为行为和信念不一致
所以出于这些信息
我认为信念是可塑的
在我们把某件事做成功之前
我们或许不会相信自己成功
但行为可以改变
而经验就是增强我们认知和信念的关键
也就是当我们真正行动后
我们会更加的相信自己
那些不适应这个世界的人其实已经快要找到自我了
这句话出自赫尔曼·黑塞
这个不适应说的不是说你到一个环境不适应它
就像你打卡上班时
你触摸者的不再是那个客观的打卡机
而是你通过自我天生的触觉在感受了这个外在的世界
因为此刻的你明白
在你这身躯体背后
还有你的灵魂
不再为那些冰冷的物质感到迷恋或者欣喜
可当你向大家讲述这样深刻的感悟时
你来的却只是不理解和嘲笑
因为那些人无法在喧嚣中体会你深沉的秘语
就像尼采所描述的那样
听不见音乐的人以为跳舞的疯了
你听到的是你内心深处最纯粹的声音
而纯粹紧随而来的就是混乱与焦虑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
找到自我的过程是痛苦的
是痛苦,塑造了我们对自我理解的深度
赋予了我们感悟生命真谛的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实际上已经在认识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我们对常态的质疑和对平庸的拒绝
很有可能导致我们有逃避现实的想法
就像卡尔·荣格说的
那些违背意识所承受的事物
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以命运的形式出现
这就是说
每个人的潜意识中
都储存着被压抑或者是被忽视的想法
它包括我们的情感和经历
它让我们形成了阴影自我
当这些被压进的内容没有被意识所认知和处理时
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行为和生活
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了我们的命运
这也是让我们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的原因
你没有处理好负面情绪
由于这些不好的过往让有些人对此产生厌恶
开始拒绝一切不必要的交往形单影只
但我认为这不是逃避
它实际上是一种对世界之内
或者之外的一种渴望和探索
你内心里非常清楚这种状态不是逃避
而是通往着精神自由
因为你不再向外看
而是向内挂
尼采说过
精神层次越高,越能为细微之物感到喜悦
就是说
当我们的情感和思想达到一定高度时
我们就会欣赏和发现
那些生活中被认为是极其微小的事物
发现事物的内在和本质的美丽是痛苦的
特别是当我们开始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时
我们会自然发现生命的短暂无常
我们却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这种认识会使人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惧
这也是为什么尼采认为上帝已死的言论如此重要
因为尼采让我们意识到
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当你认真看完这段话时
你会觉得一个是发现后的痛苦
一个是发行前的喜悦
这种关系很矛盾
实际上,这种矛盾在哲学里叫做对立统一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它们相生相克
但这种对立面不是静止不变
而是不断相互转化
相互作用
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我们都知道尼采曾经发疯似的暴涨
马库嘴里还倾诉了那句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
只有刺痛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虽然尼撒在他的哲学中经常烫头、痛苦、死亡和悲剧等主题
但他并不是悲观主义者
他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他认为这些主题是人类经验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并且在人类的价值观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主张要积极的面对这些问题
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者否定他们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吧
让卫士将她们的美丽赠送痛苦留给一切
请你细加回味中,痛苦一经过去就会变为更美
这句话出自德国文学家歌德
就是说,让生活不受外部环境的伤害
让他独自茁壮成长
这种比喻可以用在描述一个人在困境中需要保护自己
内心不受外界的影响
这里有句话有着同工异曲之处
痛苦追随而来的是幸福
而幸福则反之
把痛苦当做一种超然的豁达
才是作为独立思想者应该意识到的
当我们无法逃避生命中的苦难时
我们依然要坚定信念
独立而又清醒的思考,不被环境侵蚀
默默的做好自己
活在当下
上帝已死
人家做好自己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