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急行军,万平分兵!
翌日晌午,王璋一行人,终于到了大漠边缘地带。
这时陶冶子突然御马上前,对着王璋说道:“王公爷,出了大漠,马上就要到万平境内,老夫觉得我们还是换上北凉军服,继续前行,方为上策。”
王璋觉着有理,便问道:“陶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我等如何去获取北凉军服?”
陶冶子指着西方道:“此去大漠边缘,自有北凉哨骑巡逻,若我们运气好,可斩尽他们,换上军服。”
“这……”王璋有些犹豫。
陶冶子看出了他的顾虑,“公爷,切莫妇人之仁,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的残忍。”
王璋想了片刻,自己的肩上还挑着这么多兄弟们的姓名,便叫停了众人,吩咐道:“所有人听令,二十人一队,散开而来,将敌军哨骑合围在大漠之中。”
众人领命,迅速四散开来,快速朝西面奔袭而去。
过了一会儿,让王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敌军是碰上了,可全部都化为了一具具尸体,静静躺在雪地之中。
王虎上前检查了一下,“少爷,这些人全部都已经僵硬,看样子死了有段时间。”
王璋心中疑惑,问向一旁的老者,“陶先生,你怎么看?”
陶冶子凝视着眼前的尸体,若有所思,“老夫心中已有一个猜测,若是我猜的不假,王公爷接下来这一路必将畅通无阻。”
王璋则是更加疑惑,“先生何出此言?”
老者却是摇了摇头,“公爷稍歇,老夫先卖个关子,且看这一路还会遇到什么事情。”
王璋心中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让众人迅速换上北凉军服,再度出发。
与此同时,在距他们极远处的沙丘之上,还有一队人马,皆沾染血迹。
蒋光慈手持一个竹筒模样的物什,一端似乎还覆盖着玻璃片,启国人管这个叫“千里眼”。
他远望着王璋一行人的离去,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身旁的大漠十八骑统领,一身黑衣,正跪在他的面前,不解道:“将军,为何我们要帮王璋一路北行?”
蒋光慈喉头微动,轻笑道:“不忙,大哥那边战事吃紧,我们助王璋杀入北凉京城,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说完他便翻身上马,“弟兄们,我们接着北行!”
众人不敢违命,也开始上马。
“驾!”“驾!”
十八骑整齐划一,跟在蒋光慈身后。
仔细看去,他们所骑马儿流的汗,隐隐有血红之色。
…………
王璋所率人马换上北凉军服之后,行迹也变得大胆起来,都敢正儿八经地在官道上骑行了。
很快嗷,他们便进入了万平境内。
万平境内只有一座高山,其余四面皆是平川。
王璋他们也不做他想,便来到了山下。
山路崎岖,没有走马之地。
王璋有些纳闷,邱镇他们到底在哪里?
还是王七眼尖,看到了树梢上挂着的布条,顿时眼睛一亮,飞身取了下来。
“少爷请看,邱将军留的记号,看来他们就在此处不远。”
王璋接过一看,他对这个布条很熟悉,似乎就是邱镇从衣服上上撕下来的。
不过这一路来,沿途那么多记号,邱镇不会已经衣不蔽体了吧?他暗戳戳的想着。
这时,远处有人高声喝道:“你们是哪位将军麾下的?”
王璋抬头一看,那人站的有些远,看不太清面容,不过也是北凉军服。
于是他反问道:“你们又是哪位将军帐下的?”
那人沉默了半晌,并未应答。
这时那人旁边又出现一个光头汉子,有些惊喜道:“是主公吗?”
这下,王璋听出了声音,惊喜道:“是邱将军?”
不多时,那边便来了一个骑兵,待靠近前,正是邱镇。
邱镇此刻也是一身北凉军服,只不过没戴头盔,锃亮的脑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翻身下马,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了王璋的手,“主公,我原以为你是贪生怕死之辈,可听到要去北凉京城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你才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啊。”
王璋笑道:“诶,邱将军所言差矣,我们这些兄弟们,个顶个的都是好男儿。”
两人双手紧紧握着,都大笑起来。
邱镇指着前方道:“粮草全部都藏在那里的山洞中了,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
“先不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王璋拉过一旁的陶冶子,“邱将军,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陶冶子前辈,我已经拜他为军师。”
邱镇神色却无惊讶之意,笑道:“陶先生,你还真是闲不住啊!”
陶冶子轻捋胡须,也笑了起来。
“怎么,你们认识?”王璋看两人像是十分熟络的样子。
陶冶子神色有些得意,“公爷,我说过,翁口酒徒好酒,酒友更多。”
“原来如此。”王璋看着两人,笑了起来,不管怎么说,社交能力强是好事。
一旁的将士们也跟着乐了起来。
“好了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北凉境内,承蒙王公爷看得起,老夫就斗胆就说一下接下来的计划。”陶冶子收起了笑容,拿出来了一幅舆图。
“我们一行千人,若是同时进发,目标太大了些,我建议,还是分为两路,到国京前的太平口汇合,直捣黄龙。”
“邱镇将军,王七将军,欢娘女侠可率领一队,从黔通进发。”
“剩下的便跟着王公爷走渭南。”
王璋看着舆图,沉声道:“这样一来,邱将军他们要走的路程可远了些。”
“主公,我等不惧。”邱镇一脸豪气。
陶冶子解释道:“黔通与渭南之间的秀青,是北凉的养马之地,应该还有不少驻军,避开此地,也是为了更稳妥些。”
说着,他又一指舆图,“我们此行,到了北凉京城,不可恋战,只要他们报信的斥候一出发,我们就立刻从这里班师。”
王璋顺着他手指的地方一看,“我记得焦坪这里,再往南一些便是东越境内。”
然后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样,一拍脑门,“陶先生所言甚是,那我们到时候就从这里撤军。”
众人还有些不解,陶冶子笑着解释,“东越国民风彪悍,除非那小丫头想挑起三国之间的大战,否则她绝不敢派大军来围剿我等。”
将士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领命再度向前急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