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着工厂去逃荒 > 第42章 上梁

第42章 上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等垒完墙,最关键的一步来到了,那就是上梁。

    村长王守仁提前两天便过来叮嘱了,让肖凌儿准备一匹红绸,三尺红布,一个红枣花馍,八大碗蒸菜,还有三十人的饭菜。

    二月二这天,肖凌儿的新房终于迎来了上梁。

    她没想到古代的上梁这么隆重,基本上全村老少都来观看。

    首先是祭梁,将正梁抬进屋里,贴好门联、吉联,将太极图用红绸系到梁上,然后在正间“姜太公在此”的牌位处放上一张供桌,在桌子上摆上八大碗。焚香、烧钱、磕头、以示祭梁。

    然后是上梁,祭梁结束后,众匠人用已经拴好的绳索,齐心协力,把正梁抬上屋顶,抬梁和拉梁的时候,匠人们还要唱上梁歌。

    正梁安放固定平稳后,下面便有人敲三声铜锣。

    接下来是接斗,三声铜锣后,盖有圆圆的“大枣花馍”的喜斗,三尺红布蒙着,顺着梯子递给老栓叔。

    老栓叔一边接斗一边念念有词。说的都是赞美肖凌儿家的顺口溜,这些彩词大都没有文字记载,都是口头相传。老栓叔一边口念彩词,一边登上墙顶,把红布搭到主梁上,把圆圆的枣花儿馍放到墙头上。

    下一步就到了最热闹的“抛梁”,老栓叔一边念彩词,一边把斗里“荣华富贵”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人越多表示主人的人缘越好。

    在“抛梁”时,匠人口中彩词不断:“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粮圈白米年年满,东一把西一把,哪里人多给那撒……”

    而新房周围的小工、邻居、小孩们此刻大都昂面翘首,紧盯老栓叔的抛洒方向,随着抛洒,落地的糖果被众人纷纷低头俯拾,以求众人拜梁之仪。

    老栓叔撒着撒着发现不对了,怎么全是糖,这个时代的糖堪比黄金,最后一把没舍得撒,装自己兜里了。

    上梁的最后程序是待匠,也就是招待盖房时前来帮忙得人。

    最好的菜,也就是作为祭品的八大碗,当初做了八成熟,现在再蒸熟供上桌食用,也就是村长,族老和匠头们这一桌吃。

    这八大碗,肖凌儿也是用心制作,有黄焖鸡、小酥肉、粉蒸肉、条子肉、 带把肘子、梅菜扣肉、四喜丸子、八宝甜饭,最后还上了一坛42度兰陵醉。

    即使活了大半辈子的族老们,也第一次吃这么丰盛的饭菜。

    甚至王守仁开玩笑的说:“肖姑娘,你搞的这么隆重,让以后的乡亲们怎么办?”

    其他人,肖凌儿早已经统计过,一共三十多人,做这三十多人的饭食,可是个浩大的工程,又不能搞个大锅菜就应付,所以她搞了两锅。

    大席菜一共做了两个,一个大锅全羊,一个大锅丸子。

    一大早,老王头、秀英、张婶子就来帮忙了。

    全羊的做法简单粗暴,是老王头跟着兰陵本地人学的。

    选了一头100多斤的大羯羊,也就是公羊。从耳朵后面下道,把血放入盐水中搅拌,凝固后,切大块入锅、加热浸到不老不嫩时,取出备用。

    羊肠、羊肚用盐搓洗后洗净。头蹄用火烧,烧到皮色焦黄时把毛灰刮净、劈成数块,放入水中浸泡待用。

    将分割后的羊肉块,羊头羊蹄放入大锅内,倒入山泉水漫过羊肉,再放入山花根一把和小茴香、白芷、香叶适量,大火烧开,改小火煮约一个时辰,此时的肉已经熟了。

    将大块羊捞出后,将羊肉取下备用,羊杂下锅,大火烧开,改小火煮半个时辰,捞出羊杂备用。

    在大锅前摆一张柳木板,客人来了,将羊肉,羊杂,羊血切一些放入碗中,舀上滚烫的羊汤,撒上葱花、芫荽、胡椒,就是一碗正宗的琅琊全羊汤了。

    还有一锅是清汤丸子,肉馅是肖凌儿提前在空间用绞肉机绞好的,选用了肥瘦适宜的梅花肉,绞的时候,放入姜末、鸡蛋清、盐、白糖。

    做法更简单了,大丫、二丫都来帮忙了,准备一大锅凉水,众人在锅边用手攥住肉馅,从虎口处挤出,用勺子一挖,就成了丸子,等丸子全部下锅之后,再开火,这样下出的丸子才能同时熟。

    熟了之后放入黄瓜皮搭配,白色的丸子,绿色的黄瓜片,再加上胡椒,盐和香油调味即可,一大锅弹性十足,又带着辣味的丸子汤就做成了。

    这两个汤,配上刚出锅的白面馒头,让来帮忙的乡亲们吃的太开心了,那些没来帮忙的,闻到香味都后悔没来帮忙了。

    吃完上梁酒,就预示着房子的主体完成了,剩下就是铺麦秆,安门窗等细活了。

    铺麦秆是非常专业的活,就交给王老栓了,而门窗,肖凌儿不得不跟着,门窗的合页、把手这些还是肖凌儿自己做的,相对于古代的工艺来说,现代工艺更轻便,更人性化。

    最后房子的样子还是让肖凌儿满意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