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塔平山
梦溪给我打电话,约我去塔平山,想见的时候,梦溪恢复往日的灵动,一路上打打闹闹,给我介绍着塔平山塔的来历。
塔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座七层八棱攒顶楼阁式实心砖塔,塔顶为重檐,下层外延八脊飞檐,檐头镶有砖饰张口兽头8具,兽项下各挂一风铃,每当轻风吹拂,铃声叮当作响。塔高34米,第一层塔径6米,第七层塔径3米。第4层至第7层的8面共有11孔佛龛,内供佛像。 据文峰塔碑记载:“旧有砖塔,巍然远峙,然已岁久倾圮,竟致故址无存,而科名渐减……” 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为了科考顺利,一个地方为多出文人才子,修塔的现象比较普遍。《阳宅三要》云:“凡都省府厅州县,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宜于甲、申、丙、丁四字上立一文笔塔,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山上立文笔,或平地修高塔,皆为文峰”。
塔又称文昌塔、文笔塔,一般高七层、九层、十一层。古人建造文昌塔的意愿,在于弥补当地人文气象的不足。
相传文昌帝君是上界掌管文章之神,我国古代书院在供奉孔子的同时,也要供奉文昌帝君。甚至有人在家宅或衙门供奉袖珍文昌塔。 塔位于渭河南岸二级台地。塔址的选定和修建都和一位清朝官员有关,他就是道光十六年至十八年任巩昌知府的唐树义。
自唐人韦肇题名于雁塔之上,后世建浮屠者遂多以文峰名。旧有砖塔,巍然远峙,顾以岁久倾圮,竟致故址无存而科名渐减。郡伯唐公,甫下车,即以培植斯文为己任,乃择日于南安书院开课。升其堂,遥望府东南形势,似与文昌宫指臂相应。复肩舆出东郭,行二十里许,山麓稍平处,四面环顾,谓此地建塔最宜。爰定基址,卜吉于四月朔日鸠工。且谕绅士之廉明者,选为经纪,不数月而告成。是役也,虽仍其旧,功实创修,以多年废坠之端,复振兴于一旦。微郡伯何克臻此,然予窃有说焉。从来文教之兴,虽关地理,实赖人功。愿诸生言行谨细,诵课殷勤,除饾饤浮滑之习,为精深雅正之文。竚看鹗荐秋风,鹿鸣萍野。俾邻属胶庠之士,闻而慕之,咸日夜切劘,崛起于蓬庐风雨之中。庶无负郡伯栽培之至意,此则余之厚望也夫!
梦溪对地标建筑历史知道的如此详细,是不是以前专门研究过。
我是下面这个学校高中毕业的,历史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这个塔平山的来历,久而久之,也就特别熟悉了,在塔下面,梦溪坐在我怀里,梦溪,做我女朋友吧!你也大学毕业了,我让人提亲,我们结婚吧!
糖,对不起你,我不能做你女朋友了,今天我是专门约你出来,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我不甘心的问道:为什么?糖不要问为什么,抱着我吧!我们相拥着亲吻,梦溪回应着我,那天我们去了第一次的酒店,梦溪给了我,我问到底为什么?梦溪告诉我,家里人全部准备搬迁到西域,她的工作也签到了西域,是家里给她介绍的对象帮忙签的,家里人也就不同意我们俩个在一起了,我苦笑,命运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我在西域工作的时候,你说太远你不来,我回来了,你说去西域。
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尽可能满足对方,带着忧伤带着不干,但是我希望梦溪能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