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赵公明渡死劫
言至此,目光转向赵公明,却见其昏乱不已,闭目沉睡,鼻息粗重,似非神仙应有之态。
古云“神仙不寝”,乃是清净六根,然今日六七日间,竟沉沉睡卧,阴气未散,令人担忧。
闻仲见状,心中隐惧,暗自思忖:
“赵公明如此昏睡,难免阴煞之气侵袭,我等岂可置之不理!”
正当此时,得道的道玄自关中出,步履轻盈,气定神闲。
闻仲见他到来,立时面露喜色,急忙趋前,恭敬地禀告道:
“道玄师伯,赵公明之事,现已危急,情况不得而知,愿听师伯言教。”
道玄微微一笑,语调温和,目光清澈如水,随即道:
“赵公明此劫,切不可轻视,必有人暗算于他,然我需取金钱一卦,便能知其故。”
随即,道玄当即忙排香案,点燃檀香,香烟袅袅,缭绕于空中,凝神专注,双手拈香,口中默念口诀,搜求八卦。
八卦图出现在案前,灵气流转,光辉流动,似乎天地灵气皆在响应。
须臾之间,八卦之光渐渐明亮,缓缓聚拢,道玄脸上神情愈加凝重,便低声说道:
“已知事情之经过,术士陆压将钉头七箭书,藏于西岐山,欲射杀赵公明。”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变色,心中暗想:“此乃大祸也!”
闻仲紧随其后,额头微微冒汗,心中忧虑道:
“若果陆压得逞,唯恐赵公明难逃此劫!”
道玄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主意,坚定开口道:
“须往西岐山,抢了钉头七箭书来,方能解得此厄。”
其神情泰然自若,仿佛已知一切,众人内心稍安,心中也渐明白道玄的决策之重要。
“闻仲,命你自守营中,切不可与西岐交战,恪守职责,以待我凯旋。”
道玄神色严肃,语气中充满威严,仿佛有无形的力量,令闻仲心中生出服从之意,不敢有违。
随后道玄化作一道清风,轻盈似燕,迅速朝着西岐山而去。
万物似在他周围低声颂唱,灵气激荡,意境飘渺,仿佛已然入了仙境。
在西岐山的途中,道玄思绪如潮,内心暗自已定策略。
道玄一心设法拯救赵公明,正当他化作清风往西岐山而去之际。
闻仲见他离去,心中虽有不安,然也知此乃势在必行之策,遂缓缓整理情绪,决定稳住阵脚,守住营中,留心周遭动态。
“道玄师伯虽去,然我不能失守!”
闻仲自语,神情果敢,坚定道:“赵公明此劫非我所能阻止,惟愿他能安然脱困!”
既而,他环顾整厉,布置军营,调动士卒,便郑重派出特使,告知各方道友,诸需提防,勿为敌手之计所迷。
心中思忖:
“若道玄能成功夺回钉头七箭书,定能解赵公明之危,然我必须为之护航,不可轻言交战!”
与此同时,西岐山某处,陆压与其手下的众道士早已布下陷阱,钉头七箭书静静悬于阵中,四周灵气汇聚,仿佛警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来临。
陆压面色冷峻,长袖飘飘,目光如炬,恍若无物,神态间透出一股阴险之气,似乎已然预料到道玄的出现。
“道玄此人果然与众不同,然而我已有所准备,他今日若来,定会血溅西岐!”
陆压内心暗自得意,心中念头不停,决定在道玄袭来之前,尽早布下杀局。
不远处,道玄已然抵达西岐山,身姿矫健,气蕴如虹。
他停步于幽暗的林间,内视自身,运转灵气,灵光乍现,仿佛感受到了四周的元气流动。
“必须小心行事,随后一击必需精准,夺回钉头七箭书方能解赵公明之困。”
道玄看向前方,发觉有一片微弱的异光,心中暗自揣测:
“此即钉头七箭书之所在。”
他深吸一口气,集中全神贯注,灵力十成,缓缓靠近,双耳倾听周遭动静。
猛然,耳畔传来风声,似有法宝呼啸而来,道玄知是陆压设下的重重陷阱,心中早有防备。
立刻运转法宝,举手投出玄黄尺,显露于空中,瞬间形成一道光幕,护住自身。
“何方妖孽,竟敢妨碍我行事!”
陆压怒喝,手中法宝飞出,雷电交加,席卷而来,意图将道玄困于其中。
但道玄面对此势,心态依旧平静,心念再动,瞬间发出一阵神秘波动,将雷电托起。
化为道道灵光消散于虚空,随即乘势而上,向钉头七箭书疾驰而去。
陆压意识到形势不妙,声色俱厉,急忙调动灵力,再度召唤法宝,试图阻止道玄的逼近。
与此同时,四周的道士亦纷纷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力图将道玄压制于此,纷纷展现出各自法门,意欲将其击退。
道玄见此情形,在心中暗自嘀咕:
“若不速战速决,恐误赵公明之时。”
于是,他手中灵力愈发凝聚,太极图光华灿然,逐渐形成一道强烈的门户,直取钉头七箭书而去。
道玄陡然冲入其中,恍如化作流光,瞬息即逝,令陆压等人无法反应。
只见那钉头七箭书在灵气流转之中,悬在空中,周围法阵摇曳,似有无形的拓印俯视。
道玄心中一紧,遂运起太极之力,猛然撕裂法阵,令众道士为之一怔,同时奋力一挥,钉头七箭书便飞入掌中。
光芒万丈,宛如星辰霁月,瞬间驱散四周阴影。
“这回你逃不掉了!”道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心中大定,随即迅速转身,劈开重重围困,朝着营中急速而去,心中默念:
“赵公明,待我回去即能解得此厄,速去速归,势必得以救之!”
道玄回至营中,众道友见其面色凝重,皆上前询问,神态间充满关切与焦虑。
“怎生可救赵公明?
”闻仲焦急道。
道玄点头,目光坚定,语气沉稳:
“无妨,已得钉头七箭书,然需施法护住赵公明之元神,方可解其厄难。”
言罢,迅速取出十二品清净白莲,轻轻抚掌而呼,莲瓣绽放,光华璀璨,四周灵气环绕。
璀璨之光仿佛化作一层护盾,将赵公明的元神包裹其中。
白莲凌空而上,轻轻落于赵公明之头顶,顿时迸发出清雅之气,环绕其周身。
道玄口中默念咒语,灵力加持,白莲光芒愈发明亮,犹如晨曦初照,逐渐将赵公明的灵魂包裹,令其安然静谧。
须臾之间,赵公明元神终于得以稳稳归位,脸上透出一抹红晕,仿佛与清净白莲之气共融。
道玄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目光微微一凝,随即运起法力。
从一旁取出草人,施展咒语,将书中所具之魂魄缓缓注入赵公明体内。
草人乍见法力流转,魂魄似乎被无形之力牵引,渐渐化作道道灵光,随着道玄心念,飞向赵公明体内。
众道友不由屏息静气,心中皆为赵公明祈祷,神情间透出几分忐忑与期待。
“待你归来!
”道玄低声叨念,祈祷草人之灵顺利注入。
言语间,周围灵气翻涌,不一会儿,光华四射,赵公明体内传来一阵震颤声响。
元气复苏,太真气流转,如泉水汩汩,渐渐冲击而至。
须臾过后,赵公明面颊微微颤动,眼皮轻启,缓缓睁开双目,神采奕奕,却又显得虚弱不堪。
赵公明感受到周围的氛围,心中异常感动,仰望道玄,声音微弱,却夹杂着无尽的谢意:
“道玄师兄!谢尔救命之恩,我赵公明愿以万千恩情报之!”
道玄微微一笑,神态温和,语气温情:
“无妨,师弟安然无恙,方为我所望。若非缘法,有失时日,然今已回归,方可重振威风!”
赵公明深吸一口气,似乎再现了勇气,微微颔首,神情渐渐坚定:
“我定不负所托,誓以此生将恩情铭记于心!”
此言一落,众人无不默然,心中感慨万千,皆为道玄之义气所动。
赵公明抬手轻拭额角,显现出几分疲态,然心中仍蕴藏着斗志,
“待我复元,必将继续为教争光,归还一份薄情!”
语气虽弱,却透出无尽坚韧,仿若风雨后傲立之松。
道玄见赵公明逐渐恢复,心中松了口气,然见其元气仍显虚弱,遂向赵公明沉声说道:
“如今你元气大伤,不宜久留于西岐,欲请速归峨眉山道场静养,修复元神。”
赵公明点头应允,神情间透出几分愁苦与感激,语声温和:
“多谢道玄兄关怀,然西岐之事——”
道玄打断道
:“西岐之事,自有我处置,切勿劳神担忧。
师弟要安心调养,待你元气复苏,方可重整威风,方显英雄气概。”
道玄的话语中透出深切的信任与扶持,神情坚定,仿佛似乎在为赵公明铺就归途之路。
赵公明心中感慨,深知道玄之意,心中愈发感激不已,遂缓缓掏出金蛟剪,金光闪烁,显得格外耀眼,恭敬地递给道玄:
“此乃金蛟剪,愿以此宝助道玄,助你平定西岐之乱。”
道玄接过金蛟剪,目光中流露出欣赏与认同
:“此物乃大力之器,善于破敌,赵兄放心,定会好好运用,以解西岐之厄。”
随后,赵公明心中向道玄致以万千谢意,神态愈发庄重,向承护之徒儿道:
“劳烦,助我骑黑虎,速回峨眉!”
两位徒儿闻言,立刻恭敬上前,扶持赵公明,于黑虎之上安稳坐定。
黑虎猛然低呜一声,似乎亦感受到主人的气息,蓄势待发,佳音四扬,威风凛凛。
道玄见赵公明已准备妥当,渐渐放松,微微颔首:
“师弟万事小心,需回道场之后,早日静养,待我除去西岐之乱,再去寻你叙旧。”
赵公明再度拱手致谢,面上闪过一丝决心:
“道玄师兄所言,赵某铭记于心,待我伤愈之时,必再与兄相聚。
同时,务请珍重自身,护持道场安宁。”
两位徒儿迅速策马,黑虎如电,疾驰而去,仿佛乘着风云奔腾,逐渐消失于树林之间。
静谧的营地中,只余道玄一人,目送他们远去,心中暗想:
“赵公明此去,虽临时有伤,然死劫已经度过。”
随即,道玄握紧金蛟剪,内视灵力,思虑周全,便在原地调动法宝,回顾西岐之局,心中默念既安:
“西岐之事,须尽快处置,然善与恶之辨,必需审慎。”
言毕,他渐渐步向营中心,心中已有新策,欲为冲破迷雾之路,毅然前行。
随后道玄嘱咐闻仲几句,往三仙岛而来。
此时,“红水阵”主王变见赵公明重伤,气势汹汹,遂急速出营,将“红水阵”依次排开,径自至篷下,大声呼喝道:
“玉虚门下何人欲会吾之‘红水阵’?”
阵中杨戬方在篷上,耳闻燃灯与陆压之言,见阵开,心中忧虑。
遂命燃灯率众弟子分作左右,然见王天君赫然骑鹿而至,倏然变换形态,脸色凶狠,正应曰:
“此人气焰,未可小觑。”
由此不禁感到紧张而凝重,似乎一场恶斗即将展开。
焉知王变来势汹汹,口中喝道:
“一字青纱头上盖,腹内玄机无比赛。”
此诗饱含深意,暗喻敌人来临,修炼惹下诛身之债,众人皆为之变色。
燃灯见此情景,心中已知难以善后,遂命诸弟子:
“曹道友,你去破阵一遇!”
曹宝面露坚定之色,温声答道:
“既为真命之主,安敢推辞?”
随即持宝剑大步出阵,高喝道:
“王变慢来!”
王变认得是曹宝散人,立刻神情一凛,冷然相问:
“曹兄,你乃闲人,此处与你无干,何故执意来受此杀戮?”
曹宝神态平和,言语透出一丝坚定:
“察情断事,尔等扶假灭真,岂不知天意有在?
何必执拗?赵公明既已不顺天时,今乃自讨其死,十阵之间已破,显见天心所意。”
王天君闻言,心中怒火中烧,手握长剑,豪气而起,仗剑欲取曹宝。
曹宝未曾退让,剑势相架,驰于鹿背,二人斗起,未及数合,王变已然急速入阵而去。
曹宝紧随其后,丢开对抗,不愿让王变轻易消失。
王天君一方面行径逼近,脚下一踏,随即高高举起一葫芦,向下猛然摔去。
葫芦粉碎,红水顿时如洪流般汹涌而来,四肢瞬间化为鲜血。
曹宝眼见此景,骇然失色,连忙运起法力,但仍被水所黏,凄凉地呐喊,嗓音哽塞:
“我曹宝亦有道行为何遭此!”
然灵气缠身,身形愈发虚弱,唯余道服丝绦,四肢俱化为津液,饶是心惶惶,命魂则随水流。
消逝于灵河之中,直奔封神台而去,无可奈何。
王天君复乘鹿出阵,仰天长啸,声势惊天,怒喝道:
“燃灯何无道理!无辜断送闲人!玉虚门下高明者何其众,谁敢再来会吾此阵!”
燃灯听罢,心中惶惶,面色凝重,遂命道德真君上场,立志破此阵,决心与王天君再争高下。
道德真君应命,面色和缓,心中暗自筹谋,
“此地灵气凝聚,生死相交,非我所能轻示,须得稳妥行事!”
言毕,悟力流转,布道之术于心,便一跃而起,伴随灵气化为循序之光,逐步向“红水阵”推进。
悠悠氤氲中,众人屏息静气,望向“红水阵”,欲见如何破阵之计!
话说道德真君接燃灯之命,缓缓作罢歌,饱含心绪,提剑而来,神态清雅,剑眉星目,威仪逼人。
他徐声说道:
“王变!尔等不谙天时,妄图扭转乾坤,逆天而行,终将丧身于此,噬脐何及!
今尔等十阵已破,尚不悔悟,犹然恃强狂逞,实在不可为!”
王天君闻言,脸色骤变,怒火中烧,双目暴睁,握剑疾来。
道德真君胸有成竹,面不改色,剑架迎上:
“来吧,王变,你我试比高低!”
双方剑势交错,刀光剑影中,来往数合,剑气纵横,弹指之间,霎时电闪雷鸣。
王变心中暗诧,倍感威胁,遂急速退入本阵。
道德真君见状,心中一凛,随即听得金钟击响。
声震四野,顿时一阵气势如虹,随即紧随而入阵中,决意追击。
王变上台,再次将葫芦抛将下来,倾洒红水,霎时满地皆为红光,似血流淌,气息凶悍,波涛汹涌,生机尽灭。
道德真君见而不惧,微微一笑,袖子轻抖,落下一瓣莲花,如月光般皎洁,缓缓漂浮于其下。
道德真君双足踏稳莲花瓣上,神态自若,悠然自得,任凭红水上下翻腾,皆不与他相干。
王天君见道德真君竟然不为所动,心中震惊,目光愈发阴沉,迅速复取一葫芦,欲再施杀招。
然而道德真君已然先行一步,心念一动,身上蓦然现出庆云,遮盖其头,恍如天幕,令人不可侵。
红水虽倾泻而下,触之如风,旋即被躲避,竟无法粘身,真君的步履如同一叶莲舟,轻灵飘逸,毫发无损。
“何其无知!尔等依旧执迷不悟,真乃可悲!”
道德真君目露淡然,声音清雅而透彻,似风穿云,飘然奉劝,
“快些悔悟,或可自保。”
王天君心中怒火难熄,面露狞笑:
“今日定要将尔等斩杀于此,难道真以为一蓬莲花便能安然无恙?”
言罢,攻击之势未止,怒啸道:“尔等休想逃脱!”
道德真君冷笑相对:
“若尔欲战,便来试我真言!”
遂调动周身灵气,心意已决,箭步如飞,剑势如虹,在莲花之上旋转,光华四散,直逼王天君。
王天君见状,面露惊色,心中却不愿后退,剑势相交,神秘之力暗涌,重生之道彼此交错,涌现出斗法的轩昂气势。
正是:“一叶莲舟能解厄,方知阐教有高人。”
道德真君脚踏莲舟,稳如泰山,然而于阵中已逾一时。
,王变心知此阵不能成功,愈加焦躁,遂欲抽身逃走。
道德真君见状,神色微凝,心中暗念:
“不可让他逃脱,须得用秘宝相助!”
遂忙取出“五火七禽扇”,此扇乃道家之重宝,集五火之精粹于一身。
其有空中火、石中火、木中火、三昧火、人间火,五火合而为一,威力无比。
扇面巧制,翅有凤凰、青鸾、大鹏、孔雀、白鹤、鸿鹄、枭鸟之羽,各具神效,上有符印。
内藏秘诀,威能之大,远非常物可及。
道德真君神情坚定,缓缓挥扇,口中默念咒语:
“五火奇珍号七翎,授人初出乘离荧。逢山怪石成灰烬,遇海煎干少露泠……”
言语间,扇风激荡,气势如虹,仿佛烈火剑拔火炮,令周围灵气暗涌。
王变见状,心中惶恐,骇然失色,怒斥道:
“道德真君,不可猖狂!”
然已然无由反抗,见扇影横飞,双翼展开,如霓裳羽衣飘舞。
道德真君侧目而视,神情毅然,挥扇疾指:
“见我法宝,尔岂能逃脱?”
随即仿佛天地变色,火光四溢,扇风呼啸,瞬如白昼,直逼王变而来。
王变心中惊骇,双目圆睁,似想渴求,然已无路可退,叫道:
“不可!我乃神仙体,何以受此?”
说罢,已然感受到焚烧之意,欲力拔身而逃。
然而时已晚矣,扇光一照,王变即化作一阵红灰,伴随狂风四散,向封神台而去,消逝于无形,似乎再无踪影。
道德真君站立莲上,神色一松,颔首自语:
“如此可知,真教之威,岂是反之者所能与之比肩?”
周围道友皆渐渐放下心来,面露敬仰之色,纷纷说道
:“道德真君果然高明,能够一战而胜,彰显道家威能,实乃我门中之卓越者。”
道德真君微微一笑,正色答道:
“吾非独行,此乃正道所在,惟行道之则,方能制敌于无形。”
道德真君成功破了“红水阵”,灵光一现,众道友皆欢声雷动,场中气氛热烈。
然则燃灯道尊心如止水,回归芦篷,静坐养神,眉头微蹙,神态沉思,似有千般纠葛,难以释然。
方才张天君急忙回入中军,面色凝重,便急奏:
“启太师,‘红水阵’又被西岐所破!”
此言一出,顿时火药味十足,场中默然无声,众将士皆神色不安,似鸣金收兵,等待太师之号令。
太师闻之,心中徒然烦恼,付诸于面,眉头紧锁,
“赵公明有钉头七箭书之事,果真凶险,然今者又破一阵,折我心志,方才望得西岐威名为何时骤然升起?”
考虑再三,言语迟缓,至此默默理军情,然烦躁之意渐增。
张天君看见太师神情郁郁,遂微微叹息,欲言又止,然心中所想,却难以言明。
便试图安慰:“太师,此次亏损虽大,但我军尚有其他阵法何需过于忧心?”
太师闻言,心头愁闷之情愈加明显,冷然回复:
“然则道教高人频出,显露神威,我等需得设法应对,不能心存侥幸。
西岐之势如虹,若再不加防范,恐将全军覆灭!”
言辞间,愈加肆意,似有压抑之痛直透心扉。
张天君凝神片刻,转念一想,心中忽然有所领悟,遂缓缓开口:
“太师,若能于此时寻得西岐高人行踪,诚可引导我军,反制其攻势,以达成功之目的。”
太师神情略放,目光闪烁,点了点头:
“然则尔等即以此为策,务必派人探听消息,稍待时日,必有策划良计。”
四周将士们闻言,纷纷齐应,心中似再添一丝勇气。
时至此刻,外界风起云涌,气氛渐渐严峻,然军中众人已意识到,倘若不战而胜,唯有深入敌后,方可图谋大器。
太师继续沉思,心中暗忖:
“然则道教尚有神通此术,若真能为我军所用,定能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