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们班的那几个人
我们班有六个人,三个民警三个巡防,平时用语是三警三巡。我算一个,还有穆主任和封哥,三巡是苏哥,刚哥和根哥。我比穆主任大两岁,其他都是哥。
我刚入警,还没有配发警服等警用装备,穆主任给找了一套警服,肩牌也是他的。他让我先负责填写台账资料,就是各种登记簿各类表格,里面详细记录值班人员姓名时间,值班情况,装备技术情况及数量等等一切需要登记的事情都需要登记甚至签名。我从头学起,认真听着,一步一步虚心请教学着。
夜里,根哥陪同我到谈固东街拿行李物品,在华夏家园小区大门内倒车的时候,后边撞上了小区停放的车辆。门卫看到后急忙联系车主,我在部队时很少开车,车技不好,也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和根哥一块联系了穆主任。
穆主任以前是交警,到来后熟练地询问着联系着。封哥也来了,骑着值班摩托车,他关心地问我情况怎么样,没事吧,我激动地说没事,倒车时没看清后边的车,顶了一下。这时车主也从楼上下来了,他们看了看自己的车,穆主任和他们商量着处理办法,车主没有说什么,我看在眼里,默默地感受着同事对我一个新警的关心。
听说穆主任入警在交警队,经常在路上疏导交通,指挥过往的车辆安全通行。后来,他调到刑警队,听他说去外地押解犯人,赶到火车站时,已经没有了火车票,情急中找到车站工作人员反应自己押解犯人的特殊情形。车站工作人员安排上了车,但是没有座位。他带着犯人在列车的连接处,席地而坐,不敢怠慢一丝一毫。
穆主任经历交警,刑警,后来又到特警大队任中队长,2011年春夏之交,警务站如雨后竹笋一般在石门破土而出时,他又到平槐警务站升任副主任,在警务站他分管车辆维修方面的工作。阅历丰富了,职务升迁了,但是所谓的官架子并没有给他扯上关系,同事们都喜欢和他聊天,喜欢和他逗闷子,有的还给他开玩笑,不管是土的洋的,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他也不抹红了脸让同事们下不了台,总是随和着回敬两句,算是习武之人不打不相交的习惯之举。我有时羡慕他那随性的调侃式的见面礼,背后应该支撑着理解信任与不可撕裂的朴素之交,至少不会因为几句话或莫名其妙的误会而受到常见的隔阂。这一点我是思虑过多次,因为我感觉这方面不如他,缺少那种打是亲骂是爱的历练与沉淀,不可小视的。
封哥是从武警部队转业回来的,听他说在武警指挥学院学习的,毕业后在石门市武警部队工作,当过中队长,在一个飞机场带领中队官兵站岗执勤,听他说话像讲故事一样。平时乐乐呵呵,与大家天南海北的聊,遇事不糊涂,工作中胆大心细,智慧过人。
封哥中等身材,光头,自己在家理发,简单省事,他说话和他的头型差不多,清楚明白,哪怕是绕着弯子说,也像是微风吹在他的头上,明摆着一样。
我看他一次处理警情,像教科书式,反复看了几遍。封哥赶到现场后,先问谁是报警人,了解报警事由,做好登记,对方在一边强行解释不同意见,封哥说你先让他说完行呗,围观的人愈来愈多。封哥初步了解情况后,问双方咱们换个地方说可以呗,双方跟着封哥离开围观的人群,到旁边安静的地方,与双方一块分析商量纠纷事宜。
换个地方,这是封哥的做法,封哥说,人都爱面子,有人围观,谁也抹不下面子,你换一个地方就不一样了,有些纠纷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争那么一口气。封哥认真地瞪着明亮的眼睛看着大家,我体会着其中的奥妙。
封哥转业后分配到了派出所,经历过很多警情,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派出所的警情很多都是纠纷,有些纠纷起因不是多大的事情,有些纠纷需要站在情与法的临界点把握一个度,怎么把握,是一门学问,封哥悟出了一些,在情与法的处理中于情于法交相辉映。
根哥是我的搭档,中等身材,较瘦,饭量偏大,饭堂师傅的媳妇笑着说他没良心,吃那么多不长肉。
警情像矛盾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实很多警情就是矛盾纠纷,无时无刻不在,特别是吃饭的时候,你越是想安静地吃完饭,越是事情多。
警情就是命令,我和根哥吃着饭,手机响了,一看是站上值班的老刚,有警,在槐中路红房子那边,买瓷砖纠纷。事不宜迟,争分夺秒,放下碗筷,一前一后走出餐厅,出门遇到其他同事,有警?有警,我快步走出大门口向警车走去。
红房子在槐中路上,槐中路在元北路的北边,元北路是一条小路,东头在平安大街,西头到彭村。槐中路比较长,西起铁路东侧的胜利大街,东到东二环,路不是太宽,路况不好。路两边多是店铺,有公交车来往其间。红房子是一个外观红颜色的大型商场,主要卖瓷砖。
刚哥个子最高,身材魁梧,说起话来就像大江大河波澜壮阔,时有涛涛怒吼,令人闻风丧胆之势赫然呈现。穆主任喜欢带着他一块出警,提神壮胆,好不神气。但是也有受窝囊气的时候。
那次夜里,我和刚哥一块出警,在一家地下ktv,负一层,两个喝了酒的男子与收银员发生了纠纷,我接到指令后,赶到现场,两个人在ktv的大门内豪言壮语就是不结账。刚哥瞪着明亮的眼睛说了他两句,那人看看刚哥的肩膀上,你是民警吗?你什么东西,有你说话的份。刚哥确实不是民警,世面上的人看肩牌就能看出来。刚哥说他不听,我询问他的有关情况,做好登记工作,对方看看我,看我的警号,用手就抓。我抓住他的手,他抓住了我衣服上的警号。
现场有围观者,拨通了110指挥中心电话,反应了现场情况。随后所里值班警力赶到,把两名当事人传唤到了所里。在所门口,我接到市局指挥中心电话,问我身体有没有受伤,我说没有之类的身体状况,我的眼睛阻挡不住滚烫的体液,泪目在朋厚街派出所大门口北侧,单位名称牌子的下方。
苏哥人白净,聪慧,虽然年纪比我大了许多,有些事我还需要像师傅一样请教他。有次我出警回来,电脑上反馈警情的页面操作不了,要知道警情的处理讲究时间效应,不可耽搁一分一秒的,我有点焦急。实在不行关机试试,也不行。苏哥走了进来,我的眼睛亮了,仿佛找到了原因似的,热情地喊着苏哥。
闲暇之余,苏哥会聊起往事。那时候,他是石门市一家知名企业的业务科长,经常代表企业走南闯北,业务相当了得。后来企业改制,他进入公安队伍,做起了巡防队员,家就在附近,苏哥想着往事,吧嗒着诚恳的嘴唇看着我。
说苏哥聪慧可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溜须拍马。你进的站来,看到物品摆放,内部设置,你看玻璃上面一个小格子整齐摆放着的水杯,苏哥说那是主任安排他设计的,尽可能把有限的空间布局合理运用好。苏哥像讲故事一样,我时不时地看看他。
这些还不够,他能文,在大河新闻网发布的短文,他打开电脑上的网页给我轻声细语地朗读。还有他老家的照片,一条小笨狗在古老的家门口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向古街的尽头。苏哥说留个纪念,说不好说拆就拆了,你看老屋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