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掀翻大唐盛宴的安史之乱
这是史上最血腥的叛乱,大唐从此由盛转衰。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那么安史之乱究竟由何而起,又到底有多混乱呢?!
自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至公元763年,史朝义自尽,献首长安。
共历时七年零两个月。
谁也没想到,这七年零两个月,竟然让这片土地,在未来接近七百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没缓过劲来。
……
安史之乱中的安就是安禄山,史就是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开始,还要从安禄山的发迹说起
安禄山,本名轧荦山,没有姓氏,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巫师。
后来带着儿子改嫁给一个安延偃的人。
开元初年,安禄山逃离突厥,冒姓为安,成为了一名牙郎。
后来,安禄山偷牛被发现,差点被官差乱棍打死。
突然!
安禄山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画面和声音。
【玄宗晚年不糊涂,功绩堪比肩太宗!
评论1:“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人真的是乱世枭雄!特别是史思明,此人战略战术,真是堪称一代名将!二人身死留名,也算值了!”
评论2:“历史上,一个李隆基,一个乾隆真能活(笑哭)”
评论3:“安禄山为什么要反?!”
评论4:“手握重兵 凭什么听中原的 鸡头地区一旦有重兵就控制不住!”
评论5:“名将如云,玄宗不用。要是高仙芝,封常清不被杀,安禄山马上就败了!”
评论6:“多的是机会,听张九龄干掉安禄山,可能会晚好多年,不换掉李林甫,安禄山也不敢反,张守珪王忠嗣只要有一个在,安禄山也没那胆子,不逼着哥舒翰出潼关不会败的那么快,更别说封常清高仙芝了!”】
一些奇妙的思想种子就此在他脑海中发芽。
安禄山急中生智,急忙大喊道。
“大夫难道不想消灭奚和契丹吗?!
为什么要打死我?!”
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感惊奇,于是将安禄山收为部下,后来又收为义子。
一次,安禄山在对奚和契丹的战争中失利,被张守珪押进长安问罪。
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劝唐玄宗李隆基杀了安禄山。
然而李隆基一时心软放过了他。
晚年的李隆基将会无比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张守珪死后,安禄山升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
为得到更高的地位,安禄山主动去结交杨家,百般讨好杨贵妃,以此获得李隆基的信任。
同时,他又兼任河东节度使。
但是杨贵妃的远房堂兄杨国忠,对安禄山非常反感。
杨国忠总是觉得安禄山有异心,劝李隆基早点杀了安禄山。
不得不说,看人真准!
然而李隆基不以为然,只是派了太监去调查安禄山。
结果派出的人被安禄山收买,回来说了安禄山一堆好话。
杨国忠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让李隆基召安禄山进长安,想要瓮中捉鳖,关门打狗,在长安杀掉安禄山。
没想到杨贵妃竟然给安禄山通风报信。
什么队友啊这是。
安禄山对着李隆基一哭二闹,虽然没有上吊,但又一次成功蒙混过关。
回去以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始策划谋反了。
……
公元755年11月。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统领士卒十五万,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由于唐朝承平日久,沿途州县见叛兵袭来,竟然毫无抵抗之力。
不久,洛阳沦陷。
安禄山称帝,定国号为大燕。
半年后,长安陷落。
唐朝的宗室百官遭到叛军屠杀,李隆基仓皇出逃。
在途经马嵬驿时,爆发兵变。
士卒们把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杨国忠乱刀砍死,逼迫李隆基赐死了杨贵妃。
太子李亨北上到灵武称帝,史称唐肃宗,遥遥尊称父亲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隆基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了这一事实。
不久,伪燕政权内部出现内讧。
安禄山的部下严庄,因为被安禄山字面意思地毒打,心怀怨恨。
于是鼓动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篡位。
出来混迟早要还。
一天深夜,严庄带着阉人李猪儿,杀死了安禄山,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有一说一,在李唐王朝取李猪儿这种名字,命是真的硬啊。
……
然而安史之乱还远远没有结束。
安禄山死后,唐肃宗李亨派出了郭子仪,相继收复了长安洛阳。
弑父篡位的安庆绪逃往邺城,被郭子仪打得节节败退。
于是安庆绪派人去史思明那里搬救兵,承诺将大燕皇位禅让给他。
史思明也是突厥人,和安禄山是老乡,比安禄山早出生一天。
在洛阳被唐军收复以后,史思明见安氏政权没有前途,就率部归顺了朝廷。
唐肃宗李亨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郡王,范阳节度使,命令他去讨伐安庆绪。
但是史思明作为安禄山的老部下,并非是真心归降朝廷,而是当了二五仔。
私下里烟酒都来的,还和叛军多有来往。
于是唐肃宗李亨派出乌承恩和阿史那承庆,去史思明那里,找机会干掉史思明。
没想到却弄巧成拙。
乌承恩到处游说史思明的部下,结果被诸将告发到史思明那里。
史思明杀死了乌承恩等人之后,向唐肃宗李亨上书兴师问罪,再次谋反。
这时,被大饼刺激到了的史思明,兴奋得一,塌糊涂!
他立刻出兵援助,大破唐军。
郭子仪久攻不下,撤军回师。
然而安庆绪瞬间变脸,不愿履行承诺。
谁舍得屁股下面这个皇帝位子啊,再硌屁股也想坐。
结果安庆绪及其四个弟弟,皆被史思明绞死,史思明篡位称帝,改元顺天。
利益让人疯狂,画大饼没有好下场。
……
公元759年。
史思明重新夺回洛阳。
然而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座空城,百姓和物资都早已被唐王朝迁走。
史思明一无所获,只得把城中搜刮一空,准备进攻河阳三城。
然而战事并不顺利,准确地说是节节失利,史思明的处境愈发艰难。
…………
公元761年。
史思明在洛阳城外大败唐军,唐军被迫弃守河阳三城。
他自信心疯狂膨胀,剑指长安,朝廷震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是要出意外了。
又是废长立幼惹的祸。
史思明走上了安禄山的老路。
他不满长子史朝义,偏爱小儿子史朝清,时常有废长立幼的想法。
史朝义心怀不满,于是联合部下将史思明杀死。
至此,持续了六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即将走向尾声。
与此同时,唐王朝的宫廷内也上演了熟悉的故事。
又双叒叕是因为继承人问题引发的灾难。
唐肃宗李亨病重,张皇后想废掉太子李豫,却被大太监李辅国抢先一步。
张皇后被李辅国乱棍打死,李豫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
……
公元762年。
突然!
李隆基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些画面和声音。
【安史之乱!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自此盛唐再也凶不起来了(叹气)
评论1:“可惜了大唐盛世。从李世民到李隆基这一百来年应该是中国古代最鼎盛了!”
评论2:“那是世家的鼎盛时期(鄙视)”
评论3:“世家影响在李世民晚期到武则天中晚期已经被消磨殆尽了,他们只是有点名气了,没有之前能够撼动帝国的能力了!”
评论4:“世家最鼎盛时期是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拇指)”
评论5:“说实话三镇节度使真的太牛了啊,直接唐王朝一半的实力都在手上,在古代如果我要是三镇节度使我也反,玄宗怎么能不警觉呢?!”
评论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泪流满面,自觉无言以对列祖列宗。
只觉得这一定是李唐先祖的斥责!
5月3日,李隆基去世。
幸运的是,同年史朝义在洛阳北郊惨败,史朝义众叛亲离。
不幸的是,同年唐玄宗李隆基的继任者,唐肃宗李亨驾崩。
……
次年,即公元763年。
史朝义被迫自尽,首级被送往长安。
至此,安史之乱彻底平定。
……
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让无数黎民百姓死于战火之中。
在平叛过程中,藩镇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与朝廷分庭抗礼,宦官势力也日益强大。
因此,在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年时间里,李唐皇室不得不与藩镇和宦官共天下,直至灭亡。
……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十五日。
唐玄宗李隆基终于摒弃疑虑,确认安禄山确实已经起兵谋反。
他紧急召来宰相杨国忠,两人商议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
李隆基迅速作出决策,他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同时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命其领兵防守洛阳。
为了进一步加强防御力量,唐玄宗还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担任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
共同领兵东征,意图一举平定叛乱。
李隆基又特别派遣使节毕思琛,急速前往东都洛阳,任务是在当地招募士兵,加强城防。
然而,当时唐朝的精锐边军多数还未回防,高仙芝和封常清只能在长安、洛阳两地临时招募士兵。
这些新募士卒大多是市井子弟,不仅缺乏实战经验,而且尚未经过系统训练,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尽管安禄山在进攻过程中,遭遇了不小的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指挥失误和无能表现。
使得安禄山得以在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成功攻占了洛阳。
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坚决拒绝投降,他们英勇抵抗,但最终不幸被俘,惨遭安禄山杀害。
而尹达奚珣骨头没那么硬,选择了向安禄山投降。
面对如此不利战局,退守潼关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决定采取守势,他们深知潼关之险要。
因此坚守不出,意图以守为攻。
李隆基却又开始了他的骚操作,听信了监军宦官的诬告,误认为封常清和高仙芝失律丧师,一怒之下将二人处斩。
唐军的士气遭受沉重打击。
……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
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
为了弥补骚操作造成的损失,唐玄宗起用了因病在家休养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任命他为兵马副元帅,统领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
哥舒翰同样深知潼关的重要性,进驻潼关后立即着手加固城防,挖掘深沟,筑起高墙,决心闭关固守。
在严密防守下,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率领的叛军,对潼关的进攻被成功击退。
安军的主力被阻挡在潼关之外长达数月之久,无法西进。
在战局稍显稳定之际,李隆基却再次开始了骚操作。
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力薄弱的情报后,他不顾哥舒翰和郭子仪、李光弼的劝阻。
执意命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无奈领兵出关,结果不出意外,真的出意外了,在灵宝西原遭遇崔乾佑的伏击。
唐军被诱入狭窄山道之中,叛军利用地形优势,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同时纵火烧毁唐军的毡车。
唐军陷入混乱绝望之中。
最终,近二十万唐军在这场伏击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八千余人逃回潼关。
哥舒翰也在火拔归仁的胁迫下投降安禄山。
这场战役成为了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
唐玄宗李隆基的错误决策,和过早反攻导致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
……
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至十月。
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睢阳城成为抗击安禄山叛军的重要堡垒。
节度副使张巡等将领,率领军民坚守睢阳,他们面对的是安庆绪麾下名将,尹子奇率领的十三万大军。
尹子奇作为安庆绪手下的得力干将,以归、檀及同罗、奚等部族的精锐士兵为先锋,一路横扫,城镇纷纷陷落。
在这危急时刻,睢阳城仍然屹立不倒,成为抗击叛军的重要支点。
睢阳太守许远见形势危急,急忙向张巡求援。
张巡考虑到宁陵城小,难以抵挡叛军的强攻,便率领三千精兵从宁陵入睢阳,与许远会合。
两人合兵后,兵力也不过六千八百余人。然而,他们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与叛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尹子奇全力攻城,张巡率领的将士们却丝毫不惧。
他们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就能打退叛军二十余次进攻。
连续战斗了十六个昼夜,张巡的军队共俘获叛军将领六十余人,杀死士卒两万余人。
这一连串的胜利使得守军士气倍增,也让叛军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许远见张巡智勇双全,便将城防重任交给他。
他自己则负责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
两人之间密切配合,睢阳城成功得以长时间坚守。
睢阳之战持续整整十个月之久。
张巡和他的将士们以不足万人之众,对抗叛军的数十万大军。
结果不仅屡败敌军、杀伤敌军十几万人,还成功牵制叛军的主力部队,使其无法南下。
正是有了睢阳之战的坚守和牵制,唐朝军队才有机会进行反攻,并最终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这两京之地。
睢阳之战对于唐朝来说意义重大。
它仅保住了江淮地区的赋税收入,使朝廷得以继续运转,而且为唐朝军队的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以说如果没有睢阳之战,李唐天下很可能就会被安禄山的叛军所颠覆。
……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十月。
陕郡之战的硝烟散去之后,安庆绪的败局已成定局。
他仅率领残余的一千三百名士兵,从洛阳仓皇逃往邺城。
唐军乘胜追击,迅速收复洛阳,并派遣士卒继续向东,攻占河内等地,迫使安将严庄投降。
陈留当地的军民也自发杀掉安将尹子奇,归顺唐朝。
在这一连串的胜利中,唐肃宗李亨却因忙于迎接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回都,未能及时派遣士卒追击安庆绪的残部。
这给了安庆绪喘息的机会。
他到达邺城后,迅速重整旗鼓,从各地调集兵马。
旬日之间,蔡希德自上党、田承嗣自颍川、武令珣自南阳,各率所部纷纷抵达邺城会合。
再加上安庆绪在诸郡招募的新兵,他的军队迅速壮大至约六万人。
安庆绪虽然兵力大增,但他却对史思明的势力心存忌惮。
同年十二月,他派遣使者前往范阳调兵。
然而,史思明囚禁了安庆绪的使者,以其所领的十三郡及八万兵力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
但半年后,史思明再次反叛,唐朝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至次年三月。
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领各部唐军,围攻邺城安庆绪部。
在与史思明部的交锋中,九路兵马却意外被狂风惊散,最终溃败。
郭子仪溃退至河阳桥,李光弼整军返回,其余节度使也各自返回本镇。
史思明趁机重新占领洛阳。
……
乾元元年九月。
唐肃宗李亨命郭子仪、鲁炅、李奂,等七位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约二十万,北进主攻安庆绪。
同时,李光弼、王思礼两位节度使也率所部助攻。
十月,郭、鲁等部先后北渡黄河,会攻卫州,大败安庆绪亲领的七万援军,克卫州,诛杀叛将安庆和。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的战斗中,唐军遭遇了史思明的顽强抵抗。
史思明率兵十三万,自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一万进驻滏阳,遥为声援。
激战中,唐军虽一度取得胜利,但由于粮草不济、军心不稳,最终溃败。
史思明趁机收集部众驻邺城南,诱杀安庆绪及高尚、崔乾祐等人,入城兼并其军。
他留下其子史朝义守邺城,自己返回范阳。
……
唐乾元二年至宝应二年。
唐肃宗在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虽发兵数十万,但缺乏统一指挥,而且粮草供应不足,久攻不下。
在史思明反击下,唐军遭受重大损失。
……
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春天。
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
史朝义孤立无援,率五千骑逃往范阳。
但他的部将李怀仙已献范阳投降。
史朝义走投无路,最终于林中自缢身亡。
其余部分叛将也相继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唐朝廷虽平定安史之乱,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为安抚各地降将,稳定局势。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等人。
这些节度使在各自辖区内拥有极大权力,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颗巨雷悄然埋下。
……
惊天之变,猝不及防。
安史之乱如晴天霹雳,震撼了太平已久的大唐帝国。
同时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的安禄山携部下史思明。
以奉密诏,讨伐当朝宰相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
七十二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带着几千禁军,携家眷亲信,在夜色中逃离长安。
安禄山的势力与野心,最终刺破了绚烂盛景的气泡。
长安,再也不是那座流光溢彩的都城。
举国观望之际,北方突然传来消息,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
听闻此讯,正在流亡中的杜甫即刻北上,却在途中被叛军俘获,押回长安。
岁月不知人间有变,又一个春天如常到来。
杜甫百感交集。
目睹繁华转身后的血腥与黑暗。
诗人杜甫的悲伤开始超越个人的凄楚命运,覆盖到大唐惊变的芸芸众生。
诗,不再只是闲情雅兴的抒发,它成了历史的记录。
大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
【寿命成功增加一天。】
【余额成功增加一万元。】
杨不让准备退房,租个自己的狗窝。
……
他租了一间十平方的打工人专属小家。
艰苦朴素嘛。
打扫完卫生之后,杨不让躺在床上,继续刷起了短视频。
下一个!
【现在向你走来的,正儿八经真的是兰陵王他亲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