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建立自己的梦想之地 > 第4章 北海(二)

第4章 北海(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孔保带路,主仆二人来到太守府隔壁院落。

    太史慈早得到消息迎了出来,寒暄过后,进屋落座。

    东方胜:“子义,今日曹操使者送来讨董檄文,你先看看,有何想法说与我。”

    太史慈看后一阵兴奋,:“常闻董卓义子吕布天下无敌,今随太守讨伐董卓,定要会他一会。”

    我去,这武将思维和文官真是不一样,祢衡诸葛瑾看了檄文想到的是粮草后勤,太史慈想到的却是和吕布碰碰。虎牢关上,武将排名第四的关羽加上第六的张飞合力都没战过吕布,你这排名第十的这是要去送死吗?上一世你四十岁完蛋,这一世你要24岁哏儿屁。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

    “子义啊,此次出征我带2500人去会盟,你率领300人守城,这北海郡如今并不太平,只有你留守我才放心。况且令堂在家也要你照顾,你就不要随军了。”

    太史慈闻言虽不情愿,但想到母亲也就诺诺的答应了。

    “子义,现在你统领的郡兵如何?会盟能不能上战场?”

    太史慈:“城里这300太守府兵一日三餐,日夜操练,兵器盔甲齐全,还是能战的。城外2500杂兵每日两餐,还要种田劳作,缺乏训练,况且盔甲不足,战力有限。”

    其实所有问题都因为生产力低,没有粮食,士兵吃不饱根本没法训练,那些穿越者用什么现代军队训练方法去练古代的兵,都是扯淡,吃不饱情况下你敢这么练兵绝对哗变。

    要想训练必须消耗大量粮食,肉蛋,蔬菜。

    各县 郡 州因为生产力低,根本不敢轻易扩军,因为养不起啊,征战时还要依靠门阀家族的私兵,有些门阀家族的私兵比官府的军队还要训练有素,比如荆州蔡家,黄家。扬州的袁家。

    这时候的中央集权并不像后世,官府一纸文书就能政令畅通,现在还是官府与世家共治地方,朝廷政令要先通知当地世家门阀,由他们执行下去。所以官府和世家谁也离不开谁。小霸王孙策就是和世家关系搞的太坏,最后命都丢了。

    孔融吩咐:“子义,自明日起,所有军士改为三餐,加紧训练,一应开销由太守府出,15日后调拨2500人与我出征。”

    太史慈:“诺!”

    回到太守府,先找来书吏给曹操写回信:“孟德弟鉴:檄文拜读,闻天子蒙难,社稷不稳,痛心疾首,恨不能朝夕亲至,灭此朝食,融已整顿兵马,半月启程,月底与弟会盟,共讨董逆。弟遣来使夏侯兰,融暂留身边,咨以繁事,待讨董后,归于帐下,万望海涵。”

    写完信,喊来夏侯兰,命他派手下人把信送出。

    这夏侯兰和赵云是发小,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夏侯兰被俘,赵云没劝动他归降,放他逃走,后来长坂坡被张飞刺死。让他去给赵云送个招募信,争取吧赵云拐过来。

    根据历史推算,赵云今年25岁,公元190学艺毕业,回到家乡,组织乡勇抵御黄巾。公元191年公孙瓒大破20万黄巾军,赵云带领乡勇投入公孙瓒麾下。公元192年结识刘备,共同辅佐公孙瓒。公元193年公孙瓒杀刺史刘虞,致使人心离散,同年赵云以兄丧为名脱离公孙瓒。直到公元200年才重新与刘备会合。

    孔融心想只要能在公孙瓒之前将赵云挖过来就好了。

    东方胜对夏侯兰问:“夏侯将军,可曾识得赵云赵子龙?可知他现今何处?”

    夏侯兰:“回文举公,兰与子龙同乡,总角之交,后子龙出门学艺,再不曾相见。”

    东方胜:“据我所知今年赵云将会学成归乡,我修书一封,你回一趟老家,将书信交于赵云。”

    “诺!”

    于是孔融又让书吏写了一封书信,大概意思就是:听说赵云学艺出师,希望来北海任职,如果不愿离开冀州,也愿成为神交的朋友。北海郡随时欢迎赵云来投。

    其实以当时孔融的名望招收小弟成功率很高的,但是对于赵云,东方胜还是没有急于求成,多多书信来往,增加情义,争取水到渠成。

    打发夏侯兰出去送信,孔融又画了几幅图纸,他要把水车和曲辕犁造出来,还要改造纸张工艺,把纸张成本降下来。这一忙就到了晚上。吃了晚饭戌时就早早歇了。

    第二日一早,东方胜早早起身唤过孔保:“今日你随我到城内走走,看看百姓生计。”

    二人换了装束,来到街上。只见街道笔直,黄土铺路,两侧民房多为土坯结构, 也有店铺酒肆,客栈镖局,医馆妓院。因黄巾之乱已经基本平定,所以街面上还算安宁。

    看看身边经过的百姓,让东方胜想起一个词“面有菜色”。说白了就是脸是绿的,人类长期营养不良就是这个样子。上一世的北朝鲜老百姓啥样子现在北海百姓就是啥样子,甚至更加不如。

    路上卫生情况极差,因偶有牛车驴车经过,遍地粪便。这时代人畜粪便已经开始用于肥料,但是使用方法很简单,只是晒干碾碎直接撒到田里,这样施肥肥力低还容易造成寄生虫繁殖。

    看人们穿着大都衣服破旧,寒风中大多数人都只穿麻衣,只有很少数人身着动物皮衣,所有人迫于生计也只有忍耐寒冷低头前行。

    这时候棉花种植虽然已经引入大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被普及。人们御寒主要是麻衣,中间填充柳絮,动物绒毛御寒。(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早指的就是衣服)有钱的人则主要以动物裘皮御寒。

    主仆二人边走边看,行至在一所大宅前,一大群流民围在大宅门口,宅门上写着“孙宅”。

    东方胜吩咐:“孔保去打听一下这是咋回事?”

    孔保过去和流民交流了一番,回来报告:“老爷,这是昌邑县富商孙家宅邸,孙家少庄主心善,每日发放些粮米接济流民,这些流民都在此等待。”

    这人看来是个贤人,三国时期名人众多不知是哪位?进去看看便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