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夜话
公元192年二月,众诸侯率领一万两千骑兵进入北海郡。众人也不疾行,只是边走边聊。
此次管亥所部黄巾军进攻北海,东方胜率领临时组建的乌合之众,御敌国门之外,不死一人,没有任何交战,就收降了二十万黄巾。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胜利,袁绍,曹操,公孙瓒三人对此也是推崇不已。
曹操说:“有了此次战争先例,北海城将牢不可破,任何敌人来袭,都要面对这数十万之众的民军。”
袁绍说:“这不光是数量问题,如此短的时间就能把几十万人组织起来,文举之能我不及也。”
公孙瓒说:“我所统帅人马不足七八万,每日都要为粮饷发愁。四十万人一天吃的粮食就能堆成山,不知如何筹措?”
韩馥说:“伯珪你的军队每日两餐,而北海军队每日三餐,就是百姓每日也是三餐,等到了北海城你就知道什么叫富庶。”
郑玄也说:“在我看来,文举所建北海城不亚于文景之治的长安。有过之无不及,没曾想老了老了还能见到如此盛景,此生无憾啊。”
刘备生性少言寡语,可他身边的张飞却憋不住了,问道:“融哥,你这北海到底有多少钱粮?”
这问题可是军事机密,哪有如此就问了出来。刘备忙上前训斥:“三弟你胡说什么?”
张飞也反应过来赔笑道:“融哥,我老张就是一粗人,你别怪罪。”
郑玄却说:“翼德将军不必赔礼,这北海钱粮数量都是公开的,全城百姓都知道。”
众人闻言都是大惊,曹操问:“为何如此?”
郑玄说:“这可一言难尽了,孟德可还记得夏侯兰?”
曹操想了想说:“记得,记得,昔日在元让手下为官,为何郑公提到他?”
郑玄道:“如今他和我为同僚,我们一起负责议会,文举所管政府每半年要告知议会北海钱粮具体情况。”
众人更是迷茫,都不知如何提问了。
东方胜见天色已晚,行路说话也不方便,就命令大军安营扎寨。
众人吃过晚饭都来到东方胜大帐,想听听北海的奇闻怪事。
东方胜见曹操只带了典韦,袁绍只带了颜良、文丑,就吩咐人请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高览、张郃、一起过来听听。
东方胜说:“诸位,大家都想问北海议会是怎么回事吧?”
众人点头称是。
东方胜说:“光和七年黄巾之乱,那时我就想为何天下百姓会铤而走险,跟着张角那妖道造反起事呢?”
袁绍答:“还不是那张角妖言惑众,以道术迷惑人心,才鼓动百姓造反!”
东方胜:“本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张角却是冠能使用妖术蛊惑人心,可如果百姓能活的下去,谁又不顾妻儿老小去做那杀官造反之事。”
东方胜见无人提出异议,就继续说道:“桓灵时期,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外族入侵,连年天灾,导致朝廷财政连年亏空。桓灵二帝不顾百姓死活拼命加税,世家门阀又把高额税负转嫁给平民百姓,致使百姓无路可活。大批百姓无力承担税负,失去土地,沦为流民,奴隶。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此时曹操手下大将典韦说道:“的确如此,我家早年就是因为付不起粮税,就被迫卖了土地,那世家不义还要克扣我家卖地所得,被我一刀杀了,从此逃亡,聚啸山林。”
关羽也说:“我也是如此,见那世家欺压百姓,一怒将他杀了逃出家乡。”
东方胜说:“正是如此,我就想如果能够限制皇权,不让皇帝随便加税,那百姓负担不就不会加重,百姓能活下去,即便有张角之流蛊惑,也不会出现黄巾之乱了。”
“上到皇帝、州牧,下到太守、县令手中权利不外乎立法之权,执政之权,审判之权。如能将这三个权利分开不就能限制无穷无尽的加税了吗?”
众人都在思索,就是郑玄,韩馥也第一次听东方胜的想法,也在暗暗揣度。
思索了一会袁绍问道:“那如何分权呢?”
东方胜心想这袁绍捧哏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笑着回答:“上天保佑让我孔融能执掌一郡之地,我以儒家仁爱为本,参考了墨家兼爱、非攻,融合了法家立法治国的理念,想到了一个分权的办法,就是把我太守的权利一分为三,把立法之权交给郑公、夏侯兰。把审判之权交给子节兄,我丈人陈圭,和满宠。而我只保留执政之权。”
袁绍继续捧哏,问道:“那这立法的议会就由郑公,夏侯兰两人统领了?”
东方胜干脆站起身走到袁绍身边回答:“我吸收了墨家兼爱理念,所以就让全体百姓都参与进来,让最底层工匠、农匠、医匠,让世家门阀的掌柜,家主自己选出代表参加议会。对郑公,夏侯兰书写的每一条律法进行表决,大多数通过,才能实施。”
袁绍又问:“那郑公定的律法第一条肯定是不许太守加税了?”
郑玄道:“是不许太守随意加减税,太守提出加税或者减税,议会成员七成同意才能实施。去年末太守提出减免北海郡全体农税,议会全体通过。现已正在实行。”
此时曹操,袁绍,公孙瓒,刘备等所有人都震惊了,农税全免?你这征战的粮食哪里来?
郑玄仿佛知道大家所想,继续说:“我们定的第二条就是非攻,能不打仗就不打仗,一旦有战争要通过议会全体成员表决,七成赞成才能出兵。这次对管亥黄巾用兵,就是得到议会全体通过。”
东方胜接着道:“正因全体百姓支持,我们几天时间就组织了四十万军队。而我们北海百姓这次出兵都自带粮草,因为今年免除了农税,家家户户粮食多的吃不完。大家都自愿出人出粮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幸福生活。”
曹操公孙瓒,袁绍,刘备都渐渐明白了,关羽,夏侯渊,曹仁、赵云朦朦胧胧明白了一些,至于其他人还傻傻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