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个字,乱
赵祯初掌朝堂,还显稚嫩,朝堂就一个字来形容——乱。
第一年还不觉得,太后新丧,刚开始还没人搞事情,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发酵,有人坐不住了。御史孔道辅是孔子四十五世孙,自然以儒门正宗自居,看着朝堂诸君,都是儒门出身,更是不乏范仲淹、欧阳修、蒋堂、郭劝、杨偕、孙祖德等等正人君子,真美好啊,正是我等大展宏图、致君尧舜之时。
不对,前面怎么有个匹夫,身材高大、容貌甚伟,是王德用这个武夫,他怎么能站在我等士大夫之中?
心中不平衡了,不行,要把他赶走。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孔道辅上奏:“陛下,王德用容貌奇伟,不是作为人臣的相貌,请罢王德用枢密使之职。”
理由很强大,听得赵祯一愣一愣的,王德用也觉得这人可能有那个大病,但是言官弹劾,他不能自辩,也只能自请外放。
赵祯不许,边境西夏蠢蠢欲动,王德用要留在下“以咨军事”。但是众多大臣看到大哥开炮了,自然不能落后,纷纷上奏弹劾,必须赶走王德用。赵祯拗不过,只能将王德用外放徐州,路上还派太监带去信件安慰。
王德用心态好,他是武将出身,知道朝堂这帮文人容不下他,京城虽然繁华,但是盯着他的人太多,稍微有不注意,就会被各种弹劾,还不如在地方上自在。
原本历史上赵祯废后,这帮言官还会闹一场,现在因为吕夷简没有支持,郭氏还是皇后,没有了这场争执。
但是有一个人却又不安分了——范讽。
范老夫子前期还可以说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官员,初任地方时,发生蝗灾,范讽让人开官仓借贷粮食给百姓,官吏不敢,范讽说出了事情自己负责,于是救了许多百姓,第二年也将借出的粮食收回来了。
但是官场呆久了,逐渐丧失本心,山东饥荒,宰相王曾正好是山东人,范讽请王曾将家中存粮发放给百姓,百姓都夸范讽不畏权贵。但是这件事就不地道了,山东就王曾一家有粮食吗?君子欺之以方,就是瞅准了王曾不好意思反对,结果范老夫子赚了名声。
回到朝堂后,先是依附吕夷简,做到了三司使,也是个不管事的,比晏殊还混。后来竟然想入两府,入了两府就是宰相了,即便是副相也会被人称为相公,吕夷简嫌弃他,不同意。范讽开始跟吕夷简离心,投靠了首辅李迪,范讽和李迪原先就是好友,只是以前依附吕夷简以求晋升,但是李迪也不可能让他进入两府。
这时候宫里也不安生,尚美人先是和皇后争执,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日益跋扈。有一天带着太监宫女出去玩,看到开封的工匠生活不易,就大发善心给开封府下了一道教旨,让免去这些工匠的税。这时的开封府尹是庞籍,庞太师还不是太师,教旨是太子、王爷才能下的,但是赵祯没有儿子,哪来的太子?宋朝的王爷有什么权力?你一个“美人”也能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了?庞太师不接旨,转头就跟赵祯告状。也就是庞太师还算克制,要是包龙图,能把赵祯的尚美人铡了。
当年宋辽澶渊之战时有大将王继忠被辽国俘虏,战争打不下去了就让王继忠去和谈,宋朝这边才知道他没死,和谈很成功,双方罢兵。王继忠也算对两国都立下了大功,澶渊之盟后就留在辽国为官,辽国很器重他,宋朝每年也派人送去各种礼物,王继忠每次见到宋朝使者都痛哭流涕。王继忠在辽国做大官,但是儿子王怀德却在宋朝,宋朝武将不受重视,所以升官不容易,王怀德通过妻子结交尚美人,给尚美人送礼,谋了官职。
可见赵祯对尚美人的宠爱,这也许就是尚美人敢下教旨的底气所在。庞籍来告状,赵祯和稀泥,说以后宫里不管谁的旨都不管用,你该怎么做怎么做,这件事就算了。
范讽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结交权贵,看到尚美人的力量,动起了歪心思。范讽是三司使,国家计相,好不容易管理事物,检查三司物资,检查到左藏库时,认为管理人员监管有方,申请为左藏库监库吴守则升官。很突兀,但是却说得过去。
后来又花了大笔的钱打造了一座银鞍子,送给了这个监库。为什么?哪有上司给下属送礼的?因为吴守则是尚美人弟弟的岳父,这可不是送给吴守则的,是贿赂尚美人的,想通过这种手段进入中书。尚美人能办成这事吗?办不成。庞籍都能怼她,更何况吕夷简还是副相,李迪都办不成。
也不知道是李迪还是尚美人出了力,范讽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但是免去了三司使的职务,翰林学士的上升空间就是入中书,说不上升降。但是因为得罪吕夷简,朝堂争斗,自己名声也臭了,被贬为阁学士、知兖州。仕途算是没了,临走前可能是觉得给尚美人送的礼亏了,就将翰林院里的金银器皿拿了几件,上任的路上在齐州将东西卖了,赚了几十两银子,好歹算回了些本。
但是这件事情被人告密到了庞籍那里,庞籍一听好家伙,你一个做过三司使、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的红袍官员,竟然贪墨几十两银子?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又跟尚美人有关系,不能忍了,上疏弹劾范讽。李迪为了包庇范讽,将疏奏按下不报,反而说庞籍所查的与事实不符,贬了庞籍的官职。但是吕夷简暗中支持庞籍,将事情捅了出来,范讽又被贬。
范讽事发的时候,朝堂还有其他事情,黄河发大水了,顺带着汴河水也涨了起来,对周跃的水电站都有一定的威胁。赵祯下令治理黄河,这时候的黄河可不像现在的黄河,宋朝黄河泛滥后过了河南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在江苏和山东之间神龙摆尾,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范仲淹这时就是因为治水有方被召回京城的。赵祯亲政,不懂放权,事事都要亲力亲为,又遇到水患,朝廷没有钱,赵祯只能从自己的用度中省,废寝忘食之下晕倒了。
但是又有人搞事情——石介。
本来赵祯是因为国事劳累晕倒的,但是架不住人联想。石介这时还是南京留守推官,正是水患严重的地方,他没有管黄河水患,而是开始攻击赵祯。也许是看到范讽上位的方法,他也想效仿,但是他更狠。你们这些渣渣,只敢得罪宰相,看我的,我要恁皇帝。
宋朝官员劝谏皇帝是家常便饭,但是以前都很温和,从范讽开始,好像一切都变了,不批评几句狠的好像体现不出官员的本事。
石介官职低,上奏怕皇帝看不到,就直接给接替王德用枢密使之职的王曾写信,说皇帝刚即位时还挺好,但是亲政以来就开始胡作非为了,宠幸尚美人,宫里传出留言说皇帝逐渐失德,七、八月以来听说更过分,“倡优妇人、朋淫宫内、饮乐无时”,身体经常出毛病,王相,您要多为皇帝考虑啊,多多劝谏。信里全部是“闻”、“所闻”,啥意思,你在南京都听说了?怎么东京城里没有人听说?直接将赵祯晕倒的事情定性为纵欲过度。
王曾看了信,一个头两个大,直接递给赵祯看,赵祯险些没再晕一次。
石介是范仲淹的迷弟,滕子京也是范仲淹的迷弟,而且关系更近。这位滕子京可不是死在牛栏街刺杀案中的滕子京,而是后来修了岳阳楼,并且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的滕子京。这位看到有人说赵祯沉迷女色,那还了得?就差直接说:“你把弹幕删了,让我来说。”
滕子京可是在朝堂上的,赵祯每天在政事堂忙得昏天黑地都是有目共睹,却还是上书说:皇帝,你整天呆在后宫,流连荒宴,上朝的时候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对国家大事一点都不关心。睁着眼睛说瞎话,被赵祯以胡说八道为理由降了官职,贬到江西去了。
诸位自命清流的大臣搞事情,怎么能少了老夫?——吕夷简。
吕夷简要当首相,就要把李迪赶走。吕夷简发现李迪虽然能力不错,但是才智平平,所以觉得他背后有高人指点,每次被吕夷简为难,就跑去询问,一来二去让吕夷简发现了这位高人,正是李迪的儿子李柬之。这位李家公子是寇准的学生,脑子好、能力好,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做一些不入流的小官,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所以李迪不好意思提拔。吕夷简就推举李柬之担任两浙地区的最高长官,李迪自然高兴。
李柬之走后,李迪失去了智囊,做事自然不如吕夷简头头是道,心里不是滋味。恰巧李迪发现吕夷简为八大王赵元俨的一个门客求过官,当时吕夷简拿着任命书去找李迪签字,李迪受了吕夷简的人情就签了,后来发现是八大王的门客,就以吕夷简结交宗室的罪名去赵祯面前告吕夷简,赵祯把吕夷简叫来让他自辩。吕夷简自然说不认识这个门客,任命上是李迪签的字,自己当时请假了,自己签的字是后来补上的,对这个官员的来历毫不知情。查找当时的假条,吕夷简当时果然请假了,假条上还盖着皇帝的印章。
李迪这时候才知道自己被吕夷简阴了,赵祯以诽谤同僚、挑拨君臣关系的罪名贬到密州。
吕夷简原以为李迪走了,自己就能安稳的做首相了,但是赵祯直接让王曾跟他搭班子。王曾是吕夷简的老上司,对吕夷简有提拔之情,现在却被吕夷简压一头,这能忍?
但是吕夷简已经杀疯了,不让我安稳的就是我的敌人,一个前首相走了又来一个前首相了,搞什么?别说你王曾,就是吕蒙正来了也要斗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