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罗马帝国衰亡史 > 尾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尾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5世纪可以看到的罗马废墟

    《罗马帝国衰亡史》总结

    荣华的轨迹

    教皇尤金四世(1431年——1447年在位)的时期即将结束时,教皇的侍从————博学之士波乔偕同友人一起登上卡比托利欧山,在圆柱和神庙的废墟之间坐下来,环顾面前广大的荒废遗迹。

    荣枯盛衰的光景————不只人,就连稀世作品也毫无遗迹,城市和国家也都会一一消失————让他心有所感,便和友人谈起了罗马的衰亡。罗马由于过去的荣光灿烂无匹,所以其灭亡也就显得更具悲剧性。

    “维吉尔在故事中描述的古代罗马,就是埃万德宴请特洛伊的客人亚耶涅亚斯时的罗马。根据他写的,当时这块塔培亚岩石一带杳无人踪,处处长满荆棘。之后来到这位诗人的时代,这里兴建了屋顶贴着金箔的神庙,但是现在那座神庙已经倒塌,金箔被剥光,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命运转了一圈,这里再度长满茂密的荆棘。

    “现在我们所在的这座神圣的山丘,以前是罗马帝国的心脏、全世界的核心、许多国王害怕的对象,是举行过无数次凯旋、摆饰从许多国家送来的贡品和战利品的地方。

    “可是现在看到的往昔帝国的光景,变化之大是多么惨不忍睹!那条胜利之路被藤蔓覆盖,那座元老院的议员席位被粪土涂满。

    “朝帕拉蒂尼山望去,在倒塌的建筑物之间,可以看到大理石的剧场和巨大的雕像,还有方尖碑,以及尼禄皇帝住过的宫殿前廊。其他的山丘,除了废墟和草木之外,一切都荡然无存。以前罗马人为了立法和选出执政官而聚集在一起的广场,现在也一半成了菜园,一半变成饲养家畜的地方。

    “原本希望永远屹立不摇的建筑,有的倒塌,有的剥落,有的毁坏,就像被砍下来的巨人手脚似的。这些历经漫长岁月和世事变迁的宏伟遗迹,愈发令人深深感受到罗马的凋零没落……”

    被遗忘的过去

    那个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望着散落各处的遗迹,从中学到了比任何雄辩都更伟大的真理,同时为国民对遗迹漠不关心大感吃惊。

    13世纪初期编印的城市导览,彻底显示出罗马城民的无知与偏见,当中列的名称和场所错误连篇,光是卡比托利欧神庙的传说,就会让听到的人浮现轻蔑和愤怒的冷笑。

    “卡比托利欧这个名称,”匿名作家说,“是以前执政官和元老院议员为这个场所取的,用来作为统治全世界的核心。高大、坚固的城墙包覆着玻璃和黄金,上方屋顶还装饰有精致、珍贵的雕刻。堡垒下方,有几乎全贴上金箔、镶满宝石的宫殿,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都汇集于此。

    “神庙中摆满了各行省送来的雕像,每一座雕像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铃铛,那是艺术也是魔术。如果有哪个行省叛变,雕像就会朝那个方向让铃铛发出声响,卡比托利欧神殿的先知听到铃铛声,就会去通知元老院,警告危险迫在眉睫。”

    还有一个同样会令人笑不可抑的例子————虽然并不怎么重要————那就是从君士坦丁皇帝的浴场被移到现在的奎里纳莱山的两个裸体青年拉着两匹马的大理石雕像所在的位置。

    虽然没有任何根据,但这座雕像使用了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名字,即便他们从伯里克利时代到尼禄时代活过了四百年这件事是可以被谅解的,但是若把他们当成哲学家或魔术师,这无疑令人感到遗憾。

    现在摆在梵蒂冈宫殿的纳伊尔像,是工人在密涅瓦神庙或修道院附近的葡萄园挖土时发现的,不过发现当时,由于好奇心极强的群众有如潮水般涌来看热闹,让持有人消受不了,工人们便又把雕像埋回原地。

    至于高达十英尺的庞培雕像的发现则演变成官司。由于是在隔开两栋房子的墙下挖出来的,两个邻居都坚持所有权是自己的。

    于是,公正的法官宣布将雕像的头和躯体锯开,两人平分。如果这时候没有红衣主教的斡旋和教皇的慷慨,把这座英雄雕像从鲁莽的国民手中救出来的话,法官的判决一定会被执行。

    近代的罗马城

    但是这样的野蛮作风不久也逐渐消失,到了教皇马丁五世及其继任者的时代,圣职领域的秩序和罗马城内的各种装饰物都恢复了旧观。

    罗马城在15世纪以后的改善,并不是自由和努力的自然结果。

    大都市的基础是邻近地区丰沛的劳动力,大都市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资和工商产品都是由邻近地区充足供应的。

    可是罗马城的大部分土地都化为荒凉的旷野,王侯和圣职人员的领地,懒惰的子民并没有费心耕耘,仅有的收获不是贮藏起来就是向外倾销。

    大都市的发展还受到其他不可或缺的人为因素影响,诸如君主的住处和奢华宫廷的庞大支出等。

    可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行省和上供物品早已不在。因此,尽管有些许秘鲁的白银和巴西的黄金流入梵蒂冈,再加上红衣主教的收入、圣职者的报酬、朝圣者和庶民的捐献以及一部分的教会税,但是只有这些,也仅能勉强养活懒惰的城市和宫廷罢了。

    现在(18世纪后半叶)和其他欧洲大都市比较起来,罗马城不超过十七万的人口简直不值一提。位于城墙内的七座山丘,大部分也都变成葡萄园和废墟。

    近代都市壮丽的街景,有不少要归功于政府的浪费和迷信的影响。任何时代都会有新的家族兴起。没有孩子的罗马教皇,会以教会和国家的公帑,为那样的家族增添荣耀。

    这些幸运者的宫殿,是耗资惊人的优雅和隶属的象征。建筑、绘画、雕刻的珍品都供他们使用。这从古代的贵重物品,或是出于嗜好,或是出于虚荣,从四面八方搜集借以装饰在宫殿的长廊和庭院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教会收入的用途则比较合理,历代教皇都把教会收入用在盛大的礼拜仪式上。只不过若是在这里将礼拜使用的祭坛、礼拜堂、教堂等建筑物都一一列举出来,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在宗教建筑物当中最光辉的“梵蒂冈的太阳”————圣彼得大教堂面前,小小的星星全要黯然失色。

    伯拉孟特、封塔纳、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利奥十世、西克斯图斯五世的名声增添光彩。往昔的皇帝毫不吝惜地将一切费用投注在教堂和宫殿上,而这几位教皇也以同样的慷慨致力于复原古代作品,鼓励新作品和古代作品竞争。

    倒在地上的方尖塔被扶正,并被移到最显眼的地方。恺撒和其他执政官兴建的十一座铁道桥,当中的三座也被复原。另外经由数座新旧拱门引来人造河,不断为大理石水盘供应新鲜的水。

    至于圣彼得大教堂,矗立在两座大喷泉之间,高达一百二十英尺的埃及花岗岩圆柱,即使是想飞快登上台阶的朝圣者,也会忍不住驻足观看。

    在古物专家和无数学者研究下,古代罗马的地图、介绍和纪念物,已经逐渐鲜明。以前是蛮夷之国的北方国度的国民络绎不绝地来访,想要一睹英雄足迹和帝国遗物。

    作者的总结

    这些新的朝圣者目睹罗马帝国的衰亡遗物,当然会感慨万千,即使是各位读者,在罗马这个大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中最宏伟也最庄严的帝国————衰退和覆亡的历史中,应该也会感触良多。

    早期的皇帝以巧妙的政策表面上维持了“共和国”的名称和体面。无数军人僭帝引发的国内动乱,基督教的发展与各宗派,君士坦丁堡的建设,帝国的分裂,日耳曼人和斯基泰人的入侵与定居,制订编纂法典,西罗马帝国的复兴与衰微,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世纪的罗马城,等等,各种原因和现象以如此饶富趣味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但即使是再怎么强调这个主题的重要与多彩多姿的历史学家,也一定会痛切感受到自己力量之不足,同时偶尔也有缺乏数据的困扰。

    这部作品的构想第一次从我的脑海中掠过,是在我伫立于卡比托利欧废墟中的时候,以后我将近二十年的岁月都献给了这部作品,这也是一段快乐的岁月。原先的抱负并非全部实现,不过在本文最后,我愿意将这部作品交给各位敬爱的读者,并希望读者不吝赐予温情的批评。

    1787年6月27日,写于瑞士洛桑

    解说 罗马帝国的遗产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本精致的精华本之后,有很多人应该会第一次或者重新对这个巨大帝国的历史发出深深的感慨,并对这个古老而遥远的帝国萌生亲切之情。但若是熟知罗马一直流传到现代的遗产,感触应该更深刻才对,而且对欧洲文化的理解也会大有帮助。

    这个古代大国的影响包括语言、文学、美术、宗教、建筑、政治、行政等许多方面,这里就列出罗马帝国的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项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语言————语言是形成民族、国家特性的重要因素,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拉丁语是现在欧洲各国罗曼语系的母体,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都是公元8世纪以后从拉丁语衍生发展出来的语言。

    拉丁语的影响不限于同语系的语言,也广及欧洲其他系统的语言,诸如日耳曼语系的德语和英语的词汇中,就有无数拉丁语的变形。

    至于这部《罗马帝国衰亡史》(原文为英文),如果将在一般话语中使用的单词排除,那么拉丁语源的单词就占全书整体的一半左右。即使在非罗曼语族的英语中,拉丁语的影响也极其明显。拉丁语不只是世界共通的学术用语,其他欧洲语言新造出来的语汇,有很多都以希腊语或拉丁语的词根为基础。

    文学————文学是语言的直接产物。在欧洲,直到当下,通晓希腊语和拉丁语者都被视为有教养的人。领导近代欧洲的理性,大都是从以希腊语和拉丁语写成的古典作品中获得的。

    英国学制中著名的“文法学校”可以作为说明的例子。这是为进入大学而准备的中学,于16世纪创立,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文法的学校是文法学校的前身。17世纪以降,带领英国发展的人才,有很多都在这样的学校中接触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

    拉丁语能一直流传到今天,要归功于基督教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仍然在举行弥撒、研究《圣经》和其他神学时使用拉丁语。

    随着蛮族逐渐开化,必然有人想要学习文明国家的文化,日耳曼各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搜寻手抄本,努力吸收伟大的罗马人留下来的光辉文化。于是在欧洲,拉丁语也成为学者的共同语言。每个国家都有以拉丁语出版的书籍,这个情形一直持续到近代。

    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不只在信仰上,就是政治上也与东西两帝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影响愈来愈深远。出于神学见解的不同,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他教派,以后欧洲各国分别继承各传统教派直到现代。罗马帝国时期产生的基督教世界观,也大大影响了现在的欧美国民。

    宗教观当然也牵涉到国际政治,诸如由于宗教不同致使基督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对立,就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例子。另一方面,遵循基督教精神进行大规模社会改革和慈善事业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至于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则可以从人口来看。根据最近一项统计,世界四大宗教当中,穆斯林约有十亿人,印度教徒约有八亿人,佛教徒约有三亿五千万人,基督教徒则约有十九亿人。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成世界宗教的基督教,随后以各种形式推动世界的发展,现在也在推动着,直到不远的将来,这个情况也应该不会改变才对。

    美术————或许将美术和建筑并举才比较正确。建设君士坦丁堡时,君士坦丁大帝从帝国各地搜集雕像来装饰街市。像这样,在罗马时代兴建的大规模建筑物中,随处可以看到精美的美术品。

    现在欧美无数古典美术品和旧式建筑物,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它们大多以源自希腊,在罗马时代发展、普及的建筑物为蓝本。诸如美国建国者之一的杰斐逊在兴建首都华盛顿时,就以罗马的建筑物为范本。而现在的美国国会大厦,模仿的正是罗马时代的多神教神庙————万神庙。

    另外,美国参议院英语是“the senate”,原意是罗马的元老院。即使是挥别欧洲要创立新世界的建国者,他们的政治和理想文化的源流也是罗马。

    罗马时代的建筑物重新在近代出现的还有为纪念胜利而建的凯旋门。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国家将凯旋门作为地标建筑纳入城市建设计划中。法国巴黎的拿破仑凯旋门,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也非常著名,它巧妙地将罗马凯旋门的厚实和希腊列柱的明快结合在一起。

    法律和政治————古代罗马当然也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和政治。前面已经提过《民法大全》成为全世界法治国家的法制基础,这里就来简单探索一下之后各国继承罗马法的过程。

    中世纪的城市国家佛罗伦萨以罗马共和国为模板,因此法制也模仿罗马法中城市国家可以采用的部分。日耳曼国家也采用罗马法。中世纪德意志地区没有中央政府,若遇到困难的案件,就从罗马法中寻找判例。

    近代的荷兰,以及之后荷兰的殖民地南非,也都以罗马法为范本。较接近现代的,则以《拿破仑法典》(1804年)和《德国民法典》著称于世。

    后来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地有许多国家进行改革或独立,使得欧洲的法制成为国际法制,直到今天。这是罗马法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现在的欧盟和古代罗马帝国,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有共同之处。倘非如此,标榜自由、独立性极强的西欧各国,应该不会想到要将欧洲整合。

    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创设的执政官一职也是受到罗马帝国的影响。拿破仑在成为法国皇帝之前,模仿古代罗马的执政官,为自己创设那样的官职。

    就这样,古代罗马的印象深深地烙印在欧洲各国领导人的脑海中。俄国沙皇的“tsar”称号,德国皇帝的“kaiser”称号,都是来自恺撒(c&aelig;sar)的名字。20世纪以降,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之所以想征服埃塞俄比亚,一般认为也是遵循罗马帝国初期远征埃塞俄比亚和“福地阿拉伯”(现在的也门)的前例。

    历法————最后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历法。现在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是根据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1572年——1585年在位)的“格里历”所创的太阳历,而儒略历根据的又是尤利乌斯·恺撒在公元前45年制定的“尤利乌斯历”。恺撒重新制定不完备的太阳太阴历“罗马历”,加入四年一次的闰年,更加接近太阳回归年。

    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与太阳回归年之间仍然存在的微妙差距逐渐累积,愈来愈大。调整尤利乌斯历,减少差距的,就是格里历。

    罗马时代制定的尤利乌斯历成为现代历法的基础,而使用这个历法的我们,日常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那个古历是经由著名的恺撒制定出来,确实也让人吃惊。

    和历法有关的月份名称也有罗马帝国的影响,比如英语的“七月”(july),就来自尤利乌斯·恺撒的名字“julius”。至于“八月”(august),则是来自恺撒的养子、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的名字“augustus”。

    其他生活方面,从欧美的各种庆典、菜肴、服饰、首饰、传统医学等也可以看到许多受到罗马帝国影响之处。

    罗马帝国就是这么伟大,留下这么多的光辉遗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