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年代文:路人甲一心搞钱吃瓜 > 第30章开小灶,爽

第30章开小灶,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生产队长和村支书从公社回来。

    带来今年春耕以及家禽养殖指标任务。

    曾经的3年自然灾害,全国各地饿死了不少人。

    将近8年的休养生息,新生儿数量迅速上升。

    吃、穿两样全依赖基层人民的辛苦劳作。

    生产大队每年的指标任务都在叠加。

    去年全国上下动乱,城里没有工作的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戴上红袖章到处找事作怪。

    从上到下乱成一片。

    农业局年底做总结,发现农村粮食的亩产出现很大的问题,部分地区的亩产竟然往“三年自然灾害”靠近。

    这还得了。

    去年12月,领导人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一方面抓生产,另一方面安排这些精力四射的年轻男女去处。

    上面说了今年还会往生产大队安排知青。

    人力管够,土地和粮食指标相应增加。

    这时候的粮食种子,没有经过改良,产量低。

    粮食产量依赖土地数量,怎么变多?

    生产队长和村支书,俩人商量不如开荒。

    山脚下那一大片地,还有许多犄角旮旯的地方,都给它翻了,做耕地。

    荒地第一年肥力不够,就种一些耐活的植物

    山上的野兔、野鸡、野猪的鼻子比人灵敏。

    那块地离山近,容易被动物糟蹋。

    村委会几人讨论一番,最终决定种上春玉米,玉米长得高,至少能少糟蹋一些。

    第二个,玉米产量高,能在重量上凑个数。

    其它的地方就种上黄豆、黑豆,可以养养地。

    目标定下,生产队召集全村人开了两场会。

    几日后春耕正式开始。

    到冬小麦的田里清理杂草、秸秆。

    土地翻耕、耙地,土壤翻松,改善肥力,用犁具将空田耕成整齐的沟渠,以便于接下来的铺种。

    挑粪、沤肥、开荒、育种

    夏春生感受到春耕对农民的重要性和积极性。

    全村都动起来,热火朝天的干起来。

    冬天与她有小摩擦的马大花,瞧见她都不予理睬,冷“哼”一声扭头去她的小队归属麦田除草。

    忙得很。

    生产队把队里的人分成11个小队,大队长是潘民先,小队长是村里的普通村民。

    夏春生这批知青,分到9、10、11小队。

    两两一组,夏春生和有着婴儿肥的小圆脸胡抗美分到11小队。

    裘国安和陈金姑分到10小队,楼家兴和李彩娥分到9小队。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啊,不是。

    是各个小队长不喜欢女知青,柔柔弱弱的干不了活。

    潘队长只好想出这个招,分一个男知青+一个女知青。

    要么就分两个女知青。

    1~5小队被安排去麦田和准备播种事项。

    6~11小队任务是开荒。

    山脚那片地,被踩的板硬的。

    长年干农活的老庄稼人用铁锹挖一天土,下工后手掌上的老茧都能磨红。

    新来的知青们更惨了,挖了两天的土,一手的水泡。

    “嘶~~~~~~”

    “呼~~~~~~”

    夏春生倒抽一口凉气,紧紧闭上眼睛。

    下工后,三个姑娘互相挑水泡。

    李彩娥和夏春生的手惨不忍睹,一手的泡,陈金姑拿着针给她俩把水泡挑了。

    陈金姑在家的时候经常干活,手上有些薄茧,下乡时从家的带了一副旧棉线手套。

    她的手掌间只起了一个水泡。

    今天轮到夏春生烧火,手太痛了,把陈金姑的棉线手套借过来穿上,减轻痛苦后才往灶堂里添柴。

    “嘶哈嘶哈”

    “”

    吃饭的时候,“炸毛猫”“斯哈”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夏春生捧了会碗实在坚持受不住了,把碗放在桌子上,低头吃饭。

    其他几人有样学样。

    大人们教小孩吃饭,要求必须左手捧起碗,右手拿筷子。

    把碗放在桌上,头低下扒碗里的饭,那是小动物吃饭习惯。

    大家放下心里那点羞耻,去他的饭桌习惯,没有手痛重要。

    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惨。

    夏春生只觉得两只手像是浸泡在辣椒里,火辣辣,热乎乎地。

    手痛,头也跟着痛。

    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过去。

    一连5天干下去。

    夏春生原身这具破碎的身体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她干活的速度越来越慢,11小队的只有她和胡抗美这组在拖后腿。

    他们这组一天比一天挣的工分少。

    在胡抗美小同志对她不满之前。

    夏春生下午下了工拎着背篓往山上去。

    一直往里走,直至这片林地鲜少有人的痕迹才停下。

    “呼!”重重的吐一口气。

    在一处树林环绕的地方,搬来几块大青石头搭个简易炉灶。

    周围都是枯叶,树枝,生火的好材料。

    从农场仓库里拿出自己的搪瓷茶缸里面装满了水、半盒火柴。

    瓷缸放在三块石头中间,试了试稳定性。

    意念一动,冰箱冷藏里的鸡蛋出现手上。

    搪瓷缸里的水太满了,倒出半缸水清洗其中一块青石的表面。

    拿出一根火柴在火柴盒的侧面擦出火,引燃了枯叶干柴。

    火柴盒的侧面涂抹出一条深棕色的竖条,竖条里是红磷和玻璃粉。

    火柴头沾上红磷,红磷一经摩擦受热就着火了。

    火柴是50年代~90年代的农村,最常用的引火工具,便宜方便。

    (在2000年以后,部分老人(女)对打火机接受程度低,农村部分地区还保留着使用火柴的习惯。2010年之后火柴。)

    (随着打火机的普及,2012年亚洲(在中国)最大的火柴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倒闭)。)

    夏春生记得小时候,奶奶把火柴叫做“洋火”。

    一般从西方传入境内才会这样的称呼。

    她特地去查阅资料,发现在《南村辍耕录》里就记载了有人削松木成薄如纸的小片木片然后将硫磺涂在顶端,名曰“发烛”。

    在北宋陶谷所写的《清异录》里就有描述过民间百姓为了更加方便起夜,觉得燃灯过于繁琐,就制作了简易版的火柴。之后在南宋时期,被称为发烛的火柴就被作为商品进行售卖。

    相较于发明第一盒安全火柴的伦斯特姆。

    他是在1855年所研发出来的。

    我国北宋时期古人更具智慧。

    “咕嘟咕嘟~~~”出神的夏春生回过神。

    往翻滚的水里打入3颗鸡蛋,敲了一小块红糖。

    滚烫的青石上放入长条薄片的五花肉。

    这是她在意识空间里往加工厂设定的切割方式。

    薄片能快点熟。

    往靠近火堆的方向靠一靠,青石头太厚了,她怕热的慢,不熟。

    条件有限,没有孜然,没有干碟,没有烧烤酱。

    撒上一点点盐,搓搓手开吃!

    “唔~太美味了。”

    她终于懂得老人们常说的,‘现在的肉不香,没有他们那个年代的土猪肉好吃是什么意思。’

    土猪肉,肥肉均匀,相较于白猪肉,脂肪含量更高,肉的风味更独特。

    脂肪含量高适合烧烤,更适合缺少油水的夏春生。

    夏春生两片一起烤,吃一口肉,喝一口红糖鸡蛋汤。

    烤了半斤五花肉片,吃了3个鸡蛋,半缸子红糖水。

    半饱,舒坦~~~~

    揪了几片树叶擦了擦嘴巴,哈了口气,有肉味。

    盯着树叶看了三秒,往嘴里塞,嚼吧嚼吧,吐掉。

    哈口气,有树汁的味道,没有肉味了。

    三块青石头收入空间农场仓库,把火星一点点的踩灭确定没有一丝火星开始下山。

    边走边从空间农场里挑了1只鸡,七彩锦鸡。

    哈哈哈,不得不承认她当时的选择困难症真是对症了。

    因为不知道选择养殖哪儿些品种鸡仔,她选择都养。

    结果这里面就有野鸡的一种:七彩锦鸡。

    拎着鸡,往地上滚了几下,确认翅膀和毛都沾上了泥土才罢手。

    七彩锦鸡:你吃我就吃我,何必侮辱我,咯咯咯~~~(我不服)

    随手捡了两根干草茎,捆好鸡脚。

    又随意拔了几根它身上的鸡毛,揉了揉它的后背,造成一种拼命奔跑,不敌捕猎者被抓的惨状。

    回到知青点,晚饭刚做好。

    夏春生放下背篓掏出野鸡,惊呆五人。

    大家一致决定今晚杀了吃鸡。

    他们住在村尾,前后没有人家。

    现在山脚这片地在开荒。

    白天,大家都从他们知青点门前路过,要是听见有鸡叫会惹麻烦。

    吃到嘴里是最安全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