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内政大才——张既
自黄巾之乱伊始,徐州的许多世家大族,政治嗅觉灵敏,纷纷迁徙至江东躲避战乱。
故而,江东之地,世家盘根错节,本身就是士族名门出身的顾雍行事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他凭借世家背景,协调各方,稳固江东局势,功绩卓著。
反观雍凉之地,却是另一番景象。此地贫瘠,势力割据,战乱频仍,以前董卓、李榷、郭汜之乱,皆为典型。
世家大族也因此稀少,后又有曹操迎天子至许昌,世家纷纷向东靠拢,使得关中的世家大族几乎没有。
但也正是因为这般局势,使得张既这位寒门出身、雍凉之地土生土长的英才,得以独步一方。
他凭借自身才能与对地方之深入了解,后期治理雍州、凉州,成效显著。
故此,张既与顾雍,虽出身背景迥异,却皆能在各自之地,展现非凡治理之才,但若两者调换治理之地,就不一定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了。
所以二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顾雍在江东的那一套不能用到关中,张既那一套也不适用于江东。
言归正传,此刻,嬴放心中犹如海浪翻涌,澎湃不已。
他手中可依赖的力量,仅北地一郡与精锐火骑兵,麾下人才空乏,张既的出现,无疑填补了嬴放内政人才的空缺。
嬴放认为,文臣可分军事、内政两类。
军师精通兵法,能决胜千里,其智慧如星,激励人心;
政治之士则如舵手驾舟,洞察世事,稳健外交,调和内政。
在政治集团中,军师与政治之士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而从系统所录之经历来看,张既的种种事迹皆展现其非凡的政治魅力。
曹操争霸北方时,他助力灭袁氏集团,战功赫赫;在他的布局下,刘备夺汉中城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后又为曹魏抵御蜀汉北伐,不断输送人才。
这些事迹均凸显出张既在政治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一想到可能得张既相助,嬴放心中就涌起难以言表的激动。
他努力平复激动心情,轻咳一声打破沉默,真挚笑道:“自母亲提及德容先生,放便渴望一见先生风采。
今日得见,幸甚!入城后,细观先生治理新丰,成效显著,百姓安居乐业,秩序井然。
先生智慧、才能,堪称当世翘楚,放深感敬佩。”
张既闻言,将视线从黑龙令移开,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微笑着回应道:“承蒙夸奖,实不敢当。某只是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
张既的声音平和而坚定,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敬意。
嬴放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对张既的深深欣赏。他温和地问道:“德容先生胸有丘壑,见识非凡,对于天下大势,先生有何独到见解?”
张既闻言,眼眸微垂,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抬起头,声音沉稳而有力:“自古以来,天下大势便如江水,奔腾不息。
夏禹立国,桀王失道,商汤、武王继之,纣王又覆其业。
周朝八百年,东西分治,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并立。
强秦一统六国,建立万世基业,然汉朝继之,今亦乱象纷呈,国家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言及此处,张既眉头紧锁,忧色尽显:“然此纷乱时局,百姓们却饱受战乱之苦,水深火热!唉!”
嬴放没想到张既不仅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见识,更有着一颗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这样的人才,在古代很难遇见啊!
于是更加郑重地说道:“德容先生果然目光长远,洞察秋毫。
放空有韬略和那一腔复国之志,也希望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重整河山,但苦于麾下人员空乏,不知先生可否相助?”
自从嬴放亮出黑龙令,张既便洞悉了他的来意,且能够直截了当地道出自己的目的,无疑是对他的一种信任。
但张既还是陷入了沉思,在心中权衡着利弊。
嬴放见张既沉默,心中焦急,担心自己分量不足而被拒,苦思劝动张既之法,忽然想到了投其所好,不是说文人骚客钟爱诗词吗?
自己虽不擅作诗,几千年的诗词宝库,难道还怕找不到一首能打动他的诗?
已经决定抄诗的嬴放,脸不红心不跳道:““先生,观您深谙天下大势,心怀苍生,感念百姓,不才有感而发,得诗一首,愿献与您。”
张既抬头,知道嬴放是想用诗歌来打动自己,但他并不认为初出茅庐嬴放能有多深的感悟来做出一首诗。
但还是点头笑道:“但说无妨!”
嬴放步履从容,神情庄重,姿态做足后,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既初不以为意,但嬴放话语渐引人入胜,他神情专注,仿佛目睹山河壮丽。
嬴放继续吟咏:“望西都,意踌躇。”
张既眉头微皱,开始认真领悟嬴放的话语。他想象着西都的繁华落尽,心中涌起一股惆怅。
嬴放声音愈发低沉:“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既心震,似见辉煌转荒凉,历史无情沧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随着嬴放最后一句落下,张既惊得目瞪口呆,只觉得振聋发聩,豁然起身:
“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子骁真乃大才!此诗难得一见,年纪轻轻,却胸怀壮志,见解非凡啊!”
随后又细细品味诗中深意,感叹历史变迁中百姓所受的苦难,最终叹息:“潼关啊潼关,历经沧桑,见证了多少兴衰更替!”
张既深吸口气,然后对嬴放直言:“子骁心怀天下,我愿一试,暂为你效力。之后我会观察你品行,再定去留。”
他继续道:“嬴氏曾助我,今你重任在肩,若能让强秦再辉煌,我必竭尽全力相助。”
嬴放恍然大悟,明白了白母的话。原来嬴氏曾对张既有恩,难怪白母如此确信他能得张既之力。
随即嬴放向张既深施一礼:“多谢先生信任,得先生相助,乃放之幸。”
虽张既是暂助,但嬴放自信能折服他,使其成为心腹。
张既忙扶嬴放:“子骁不可行此大礼,臣岂能令主弯腰?”
嬴放笑言:“先生当得起,复秦重任在肩,日后还需先生多多操劳。”
张既见嬴放自信满满,心中微动。他深吸一口气,对嬴放道:“子骁,请稍候,我需交接县内事务,方可全心投入。”
嬴放笑道:“先生请便,我在此等候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