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李世民受命除虫灾
在大隋皇宫中,隋炀帝杨广正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地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这些奏折都是关于全国各地洪灾过后虫灾泛滥的消息,那密密麻麻、通体发红、张牙舞爪的虫子,让他心中烦闷不已。
“这都是些什么啊!”杨广暗骂一声,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他站起身来,在大殿内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忧虑。
那泛滥成灾的虫子模样甚是奇特,有着两双大钳子,通体发红,在地上横行无忌,根本无惧人类。从农田到路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百姓们皆惊恐万分,躲在家中不敢出门,认为这是天降灾祸,极为不祥。
“陛下息怒。”宇文化及和秦王杨浩趁机上前,躬身说道,“陛下,这些虫子的确可恶,但请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杨广冷哼一声,说道:“你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这些天你们除了在朕面前告状,还做了什么?”
宇文化及和杨浩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得意。他们就是要让杨广对李世民产生不满,这样才能趁机除掉李世民。
“陛下,臣等听说李世民在民间私自酿酒,售卖盐铁,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朝廷的律法。”宇文化及说道,“臣等以为,应该将李世民召进宫来,问个清楚。”
杨广皱了皱眉,心中有些犹豫。他这段时间每天都收到李世民送来的美酒佳肴和钱财,俨然把李世民当成了财神爷和自己的皇家御厨,心中甚是高兴。在他看来,只要李世民不危及自己的皇位,又能提供美食钱财供自己享乐,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陛下,李世民此举是对朝廷的不敬,应该严惩不贷。”秦王杨浩说道,“如果陛下不处理他,恐怕会引起其他官员的效仿,到时候朝廷的律法就形同虚设了。”
杨广心中一凛,他虽觉杨浩说得有道理,但是心中始终有些犹豫,毕竟李世民是他的财神爷,何况此事和虫灾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他本就不喜欢处理朝政,但面对如此严重的虫灾,他心中着实忧虑。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民怨民乱,危及自己的皇位,那他还怎么能继续享乐呢?
“好吧,那就依你们所言。”杨广敷衍道,“传朕的旨意,召李世民明日早朝进宫见驾。”
次日清晨,李世民正在家中与秦琼、程咬金喝酒谈天。突然,有太监来大隋第一楼宣旨,召李世民即刻进宫觐见。
李世民心中一紧,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让秦琼和程咬金不用担心,然后跟着太监进了宫。
大隋皇宫的大殿内,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给沉闷的大殿带来了丝丝温暖。然而,整个大殿却弥漫着一股透心的凉意,让人不寒而栗。杨广坐在殿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要滴出水来。下面的大臣们都沉默不语,无人敢发出一点声响。
杨广满脸怒容,拍案而起,怒喝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养了你们这么多人,如今遇到事情,却无一人能为朝廷分忧,真是一群没用的废物!”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群臣,最后停留在了站在一旁的宇文化及身上,“宇文化及,你来说说,这虫灾该如何应对?”
宇文化及心中窃喜,他早已胸有成竹,就等着杨广问他呢。他向前迈了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认为此次虫灾来势汹汹,必须采取强硬手段才能遏制。臣建议立刻调动军队,对受灾地区进行大规模捕杀。同时,发布告示,鼓励百姓自行捕杀虫子,以减轻虫灾的危害。”
杨广听了,微微点头,说道:“嗯,你的建议不错。不过,调动军队需要时间,而且也可能会引起百姓的恐慌。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这时,秦王杨浩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以在受灾地区张贴告示,悬赏捕捉虫子。这样既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又能减少朝廷的开支。”
杨广思考了片刻,说道:“这个办法倒是不错。不过如今百姓恐虫如斯,门都不敢出,又如何敢去抓呢?”
正在这时,太监禀报李世民求见。杨广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自己以前没少为难李世民,但他总会有办法应对,此次必然也能有好办法,当然也不能直接让他帮忙,这样岂不是显得整个朝廷无可用之人。”想到此杨广按下心中的欣喜,冷声说道:“宣李爱卿进殿。”
“宣李世民李大人觐见。”随着近侍太监马魁尖锐的声音响起,小太监便领着李世民进得殿来。
“臣李世民参见陛下。”看见隋炀帝杨广,李世民赶忙上前一步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知陛下急招臣前来所为何事?”
“平身吧。”杨广故意黑着脸说道,“李世民,朕听说你在民间私自酿酒,售卖盐铁,可有此事?”
李世民心中一凛,他知道此事定是杨浩和宇文化及所为,但他还是冷静地说道:“回陛下,臣确实有在酿酒,但也是只供自己酒楼所用和献给陛下而已,但臣并没有售卖盐铁。”
“哼!”杨广冷哼一声,“你还敢狡辩?朕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你在民间私自酿酒,售卖盐铁,赚取了大量的钱财。你这样做,是对朝廷的不敬,是对朕的不敬!”
李世民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杨广会抓住此事不放,但还是说道:“陛下,臣酿酒只在自己酒楼供客人食用,并没有其他的意图。至于售卖盐铁,陛下大可派人去查,如查却有此事,臣任凭陛下处置,望陛下切莫中了小人的谗言。”
“哼!”杨广冷哼一声,“你倒是挺有担当的,你且起身,朕自会派人去查,不过,如你真违反了朝廷的律法,朕决不能轻易放过你。”
“谢陛下!”李世民心中一喜,他知道此事算是过了。
杨广继续说道:“李爱卿,近来全国各地发生虫灾,众官员都束手无策,不知你是否有解决之法?如能为朕分忧,朕自有重赏。”
李世民心想:“虫灾?难道是蝗虫?我来自现代,什么样的虫子没有见过啊,只要能知道是什么虫子,凭借系统的帮助,肯定能有解决办法。”
于是便问道:“陛下,不知是何虫灾,可否让臣看看那虫子?”
杨广点头道:“来人啊,把虫子呈上来与李爱卿一观。”
不一会,就见一个小太监哆哆嗦嗦地端着一个大木盘走了进来。盘中装着几个奇形怪状、非常丑陋,看起来十分恐怖的东西在不停爬动,举着大钳子,似乎在向众人示威。
李世民一看,不由得心中暗笑:“我草,原来是小龙虾,这哪是什么虫灾,分明是美食,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想着小龙虾的美味,李世民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
李世民毕恭毕敬地向杨广行礼,说道:“陛下,这些虫子,臣有办法对付,但是不知道陛下有何赏赐呢?”
杨广听了李世民的话,心里不禁有些惊讶。他暗自思忖道:“这小子莫非想朕赏他金银,给他封官?我从大隋第一楼收来的钱,还没焐热呢,他就想来打主意?”想到这里,不禁心中感到一阵肉疼,心里暗自琢磨:“还是赏钱比较好,绝对不能给他升官,这小子太聪明了,不能让他涉足朝政之事。”不过,他转念一想,现在全国都在闹灾,民怨沸腾,如果不尽快解决,对大隋朝廷的影响可就太大了,那自己还怎么能安心享受呢?还是先让李世民解决虫灾的问题,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于是说道:“李爱卿,只要你能解决这次虫灾,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朕一定会尽量满足你的。”说完此话,杨广不禁暗自得意起来。心中暗想:“朕说的是尽量满足,可不是一定满足,赏钱没问题,要是想封官,就借口没有空缺。嘿嘿,朕真是太聪明了,不愧是天子啊!”杨广心里暗自得意。
李世民说道:“要解决这件事,陛下需要答应臣一个条件。陛下曾把华夏新农村赏赐给臣,那里有几千亩荒山,经过臣的改革,百姓的生活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仍需要进一步发展。臣希望能在华夏新农村处理虫灾之事,到时请陛下亲到现场参加杀虫大会,并让朝廷官方进行宣传,制造影响力,让全天下人效仿,这样就能彻底解决虫灾了。”
“至于赏赐嘛,臣说过只喜经商。如果此事能办成,请陛下允许臣在大隋经营盐铁和白酒的生意即可,也省得总有小人在陛下面前说臣的坏话。当然,臣也会按照大隋的律法向朝廷纳税的。”
杨广一听,不需要掏钱,也不需要封官,还能有收入,心里不禁大喜,立刻点头说道:“朕准了。”
这时,宇文化及和杨浩二人对视一眼,然后不怀好意地走了出来。宇文化及斜着眼,上下打量着李世民,阴阳怪气地说道:“李世民,君前无戏言,你说能够解决虫灾,若是解决不了,你当如何?”
李世民神色从容,淡定地回应道:“王爷和宇文大人想怎样?”
宇文化及眼珠子一转,阴恻恻地说:“如果你解决不了,那便是欺君之罪,你需立下军令状,若解决不了,就让陛下追究你的责任。”
杨浩也趁机凑上前,得意洋洋地说道:“哼,李世民,若你解决不了,就给本王跪下来磕头认错!”
看见杨浩和宇文化及如此刁难李世民,杨广本就不想搭理这档子事。毕竟李世民最近既给他送美食,又给他送钱,让他十分享受。所以他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也想着看李世民如何应对此事。若是李世民不愿意,他定会出言偏袒,毕竟李世民现在可是他的神厨和财神爷啊。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就如宇文大人和王爷所言,如果我做不到,就让陛下治我欺君之罪,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但如果我做得到,你二人当如何?”
宇文化及和杨浩对视一眼,宇文化及说道:“如你立下军令状,你若做到,条件由你来提。”
李世民坦然说道:“我向来只是喜经商,若我做不到,甘受陛下处罚,若做得到,宇文大人和王爷只需每人赔我一百万贯即可。”
“一百万贯钱?这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啊。”听了李世民的话,宇文化及及和杨浩不由得一阵哑然,同时心里有些肉疼。不过他们随即想到:“如今全国那么多虫灾,纵使李世民再有办法,也没有千军万马,没有三头六臂吧,除非他手法通天,否则不可能轻易解决掉全国的虫灾。”想到这里,他们咬咬牙,说道:“好一言为定。”
见二人答应,李世民上前一步道:“还请陛下做个见证,俗话说,空口无凭立据为证,我等三人需立个字据,陛下和众大臣做个见证。”
一听还要立字据,秦王杨浩和宇文化及顿时犹豫了起来。他们本想万一李世民赢了,凭着王爷的身份拖着不给,难道李世民还能明抢不成。谁成想李世民如此狡诈,竟然要签字据。
“怎么,弱王爷和宇文大人不愿意?要不此事就此作罢。”李世民看了看秦王杨浩和宇文化及,假装要要走。
杨浩,宇文化及沉思道:“不知道最近皇上怎么了,近来无论怎么告状,都不理不睬的,催得急了,还被会训一顿,估计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报复李世民的机会了,绝不能错过机会。”于是二人对视一眼,咬咬牙齐声道;“签,但必须加个期限,虫灾之事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解决掉。”
李世民笑道:“行,一月就一月,但虫灾之事如得以解决,王爷和宇文大人必须马上付钱,否则按照每日5计息。”李世民暗笑:“何需一个月,半个月就够了。”
“一言为定,立据为凭” 三人当场击掌为誓,殿前立据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