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的人生巅峰之崛起之路 > 第53 章 昌都礼仪

第53 章 昌都礼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芒康千年盐田

    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

    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次仁发起,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的波罗乡。当时四川的德格、白玉县及西藏的江达都归德格土司管辖,由于佛教盛行,服务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版雕刻工艺得到发展,由此推动了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的繁荣。四川著名的德格印经院中80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波罗乡所制。

    波罗古泽刻版在制作时,先由著名藏文书法家书写刻版内文,由两个以上的人严格进行校对,校对完成后用特殊液体将文字印在木板上,然后在阳光下晒干,再由雕刻艺人按照原文临摹刻制,刻成后还要经过12次严格校对,确定无任何错误,即刷上酥油汤晾晒,干后涂上朱砂颜料,最后用一种能防虫蛀的植物熬成水,浸泡雕版并加以清洗,而后交付工人印刷。

    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饮食

    昌都市居民主食以当地产的青稞、小麦、豌豆、荞麦为主,副食以牛肉、羊肉为主。本地群众好饮青稞酒和自制的低度藏白酒,常吃“土巴”,即以骨汤或肉块加蔬菜和萝卜或芫根熬制而成的粥类,分为巴土、糌[zān]土、米粥和酸粥。牧区的居民常吃糌粑、酥油、肉类、酸奶、奶渣等。

    婚俗

    婚期前一天,男方派婚使和媒人携带酒、哈达等物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女方家则为姑娘进行宗教洗礼,梳妆打扮。次日,新娘拜过家神、祖先及父母,伴娘搀扶新娘上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然后随亲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

    在新娘一行到达男家之前,男方派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设路席,敬酒致意。当新娘来到门前,男方将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毡铺在新娘马前,为媒人、送亲者献哈达、敬酒。妇女们扶新娘下马,用奶汁为新娘洗脸,打醋炭,以洁身清垢,除灾避邪。入门后,喇嘛诵经祈祷,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及父母。礼毕,新娘入洞房,宾客入宴席。东部农业区宴席多设在羊圈,人们席地而坐,喝奶茶,吃油果。有的地区端上面食,讥讽宾客,因是习俗,宾客全不介意。

    饭后,举行谢媒,女方为婆婆献“九毛救拉”(手工缝制的棉长袍)。最后宾主暖酒畅饮,双方歌手尽献歌技,歌声笑语彻夜不绝。从次日起,男方家属轮换宴请宾客,馈送礼物,延续三两日方毕。

    丧葬习俗

    雪葬

    雪葬这种葬法现已消失,以前曾经出现在昌都东南部左贡县一带。这种葬法一般在家族内部实行,认为是最高礼节的葬法。家族中如果死了高僧或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人请喇嘛举行超度仪式,并秘密占卦确定出葬日。从家族中挑选送葬人,在非常保密的前提下,把尸体同随葬品(珠宝、佛像等)埋葬于一年四季不会溶化的雪山或冰山上。认为只要保住尸体的身躯和随葬品,家族的运气、财源会永远不断。每年祭日,家族成员到山脚下煨桑烟、烧香、祭祀,祈祷保佑。

    塔葬

    康巴地区随处可见白塔,如果用塔进行安葬,则安葬的必定是重要人物。塔的规模也预示着死者的身份。插旌幡是表示对死者的追念,每个前往悼念的亲友可插一旌幡。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资格塔葬。

    天葬

    天葬是藏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藏族人相信,在人死后,将尸体分解喂食给翱翔在天空的鹰鹫[jiu]可以借助它们升往西天极乐世界。天葬的过程如下:在人去世后,由活佛或喇嘛卜卦确定送葬时间后,由死者亲人或家族人员背尸或用牛驮到天葬场,送葬队伍前要点香引路。到了天葬场,首先由前去的喇嘛煨桑、念经,天葬师将尸体仰铺于地,由喇嘛念颂经文,然后在死者的腹部或背部划上象征性的几刀,然后由天葬师将尸身分割成块,投以喂鹰。天葬场上,直接亲属一般不来参加解尸分骨事宜,来的人也不多,多至十几人,少则几人。对于盛行天葬的牧区,人们特别重视保护天葬场周围的鹰鹫,因为这种鹰除吃人尸外,不吃任何小动物。

    水葬

    水葬在康区主要在芒康、左贡一带,人死后,由背尸人把尸体背到江边,把尸体展开,开腹取出内脏,在尸体上捆绑石头,扔进河里。也有的把尸体砸成块扔进河里,还有的把尸体放进大箩筐中加上石头扔进河里。

    火葬

    火葬主要在芒康、丁青三岩一带,人死后,把尸体抬到火葬场,以座的姿势放在地上,周围用木柴堆起,点火烧毁,在焚烧时撒喇嘛诵过经、祈祷过的青稞,尸体烧尽后过几天在捡骨灰,装在白色的袋子中带回家,存放几年然后撒在江河、草原上。芒康藏族群众最忌春天到秋天火葬,若在春至秋季死亡的人,将会被把尸体装在袋内,并在地上挖一大坑把尸体在坑中吊放,上面添上土。过了秋天再挖出进行火葬。

    节日庆典

    古庆节

    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昌都各寺院都要举行隆重的古庆活动。古庆节期间,远近乡村及城镇居民都到寺院朝拜跳神舞。在长号和唢呐声中,装扮护法神的喇嘛头戴不同护法神面具,手上挥舞降妖驱魔的法器,跳起神舞。当地居民相信该仪式能消除妖魔,保佑来年万事如意。

    安确节

    安确节,又名燃灯节,也是僧众换袈裟日,在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进行。这一天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圆寂日,城镇和农村牧区每个家庭都会在当晚点上一排酥油灯。寺院大殿灯火辉煌,喇嘛们吹奏起长号和唢呐,人们手捧藏香、燃柏枝,向寺院朝拜神灯,拜佛转经,以表示对祖师宗喀巴的敬意。

    拉白节

    每年藏历九月二十二被称为拉白节,又名降神节,又称帕巴拉活佛圆寂诵经日。当日,寺院会集中全寺僧人进行颂经祈祷,给神殿中的所有佛像敬供品,同时向全寺僧人发放布施,祈愿祈福。广大群众会到寺院焚香、煨桑烟祈祷,添滴酥油灯进行供奉。

    萨嘎达瓦节

    藏历四月被称为“萨嘎达瓦”(即氐宿月),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铁猴年萨嘎达瓦月七日降生,木马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成道,铁龙年萨嘎达瓦月十五日圆寂。故藏族人民把此月视为佛祖降生、成道、圆寂的颂经节,视作吉祥的月份,并在四月初一至十五共度萨嘎达瓦节。在萨嘎达瓦节期间,各大小寺院均要举行佛事活动,居民会请喇嘛到家中诵经,供酥油灯。有条件的家庭还会给主尊佛像涂金,发放布施,给僧众烧茶敬食。

    民间艺术

    舞蹈

    芒康弦子舞

    弦子舞是芒康当地特有的民族歌舞。人们相聚成圈,跟随中心舞者一同起舞。舞者随着弦子乐曲晃动而发出阵阵“颤声”,舞蹈动作相应产生“颤法”,这些动作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形体特征,有“孔雀吸水”“兔子欢奔”等类别。现存芒康弦子有不少各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如端庄稳重的盐井弦子舞、潇洒飘逸的徐中弦子舞、动作难度较大而轻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自由开放的曲邓弦子舞等。

    芒康三弦舞

    芒康三弦舞是西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曲孜卡乡的达许村。据考证,芒康三弦舞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表演时,男女分开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带领人群拂袖起舞,时而聚圆,时而散开,时而绕行而舞;唱词为“谐”体的民歌,也可即兴创作;男女一唱一和,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此起彼落。

    昌都锅庄舞

    昌都锅庄舞在西藏广为流传。每逢节日或婚嫁庆典,人们相聚围圈,按顺时针方向唱歌跳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2001年,昌都县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锅庄艺术之乡”的称号。

    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也叫米拉日巴。传说昌都地区丁青县当时属热带气候,有大象在此生存,人们杀大象后取其皮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

    丁青热巴

    美术

    昌都嘎玛嘎赤画派

    嘎玛嘎赤画派综合运用色彩描绘、布贴等手法,在布、丝、绸、纸等材料上表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族风情、自然山水等题材,其中大部分内容都与宗教主题有关。嘎玛嘎赤唐卡以彩色矿物颜料工笔绘制,历百年色泽如新。嘎玛嘎赤唐卡多运用纯色平涂、金色勾线的手法,以各色丝缎加边,面上套面纱和飘带,上下两端缝以银或铜装饰的木轴,卷起后便于携带。嘎玛嘎赤唐卡多为民间和寺院所收藏,是各寺院的珍品。每逢宗教节日,寺院都会向教民展示所藏的嘎玛嘎赤唐卡。

    强巴林寺酥油花

    酥油花是一种以酥油(黄油)为材料的特殊技艺,制作时在洁白细腻的酥油中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然后进行造型。酥油花最早是苯教施食供品上的小贴花。按印度传统的佛教习俗,供奉佛和菩萨的贡品有六色(花、涂香、圣水、瓦香、果品和佛灯)。但当时冬季天寒没有鲜花,人们便用酥油塑花献佛,此传统便沿袭至今。

    名胜古迹

    综述

    昌都市旅游以高原自然风光、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风情为主要特色,有江达县岗托红色旅游、卡若区茶马城、八宿然乌湖、来古冰川等知名景点。截至2021年11月,昌都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4家,其中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17家,aa级景区5家。2021年,昌都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58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23亿元。

    重要景点

    西藏解放第一村景区

    西藏解放第一村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抢渡金沙江,在岗托村升起西藏自治区第一面五星红旗。该村也是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的先锋村,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包括岗托十八军渡口红色遗址公园、碉[diāo]楼纪念馆、十八军军营旧址等。西藏解放第一村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首个革命突破点,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西藏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具有重要的红色教育意义。2019年,江达县岗托镇岗托行政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西藏解放第一村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岗托十八军渡口红色遗址公园雕像

    茶马城·茶马广场

    茶马广场于2015年底修建完成,整个广场东西横穿城区中心,全长150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广场中心为音乐喷泉,两侧分别是茶马城回迁居住小区,商业购物服务中心,除此外还建有300户各类商铺、民族手工业商品城、民族文化展示馆、群艺馆等公共设施。茶马城的建筑集合了博物馆、藏艺馆、展示馆、茶马驿站、云南会馆、四川会馆、陕西会馆与临街商业群等,曾被授予“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名街”“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建筑文化保护典型(示范)项目”等荣誉。

    八宿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镇境内,紧邻然乌湖,是帕隆藏布的源头。来古冰川是西藏已知的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来古冰川为美西、雅隆、若骄、东嘎、雄加和牛马冰川的统称,其中以雅隆冰川最为壮观。雅隆冰川长12公里,从岗日嘎布山海拔6606米的主峰延伸至海拔4000米的贡措。来古冰川的名字就来源于紧邻冰川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来古村,藏语意思是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

    贡觉拉妥湿地

    拉妥湿地位于贡觉县拉妥乡拉妥村,海拔4288米,境内丘原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与草原并存,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拉妥湿地是澜沧江支流、马曲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境内有飞禽类动物100多类,被称为“鸟类的乐园”;还有许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盘羊、白唇鹿、藏原羚、猞猁、狐狸、獐等。2018年,拉妥湿地被评为“国家生态保护区”。

    苏飞飞和李子昂连玩在全面了解西藏昌都市,也吃了特色小吃,也玩累了就回来休息了,准备第二天的游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