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听到了风的颜色 > 第 28章 生活了很久很久的地方

第 28章 生活了很久很久的地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比尔家的邻居就是毛利人,每当见到他们黎枫都紧张极了,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毛利人总人口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62万,澳大利亚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大约有4千左右。

    在新西兰,人们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人们所熟悉。

    回到北京和kim谈到毛利人时黎枫仍然心有余悸,完全陌生的国度里那些奇奇怪怪的土著人,总是让人心生畏惧。

    新西兰的波利尼西亚人。据他们传统的历史说法,大约从公元1150年开始,他们的祖先就一批又一批地从一个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神话式地方移居到新西兰,到14世纪则随着一个「大舰队」的到来而形成移居高潮。而这个神话式的地方,人们通常认定就是大溪地(tahiti)岛。但是考古学家发现,至少在800年或更早以前,新西兰已有毛利人居住。

    感谢那些取悦了我的盛开!

    最重要的是,鲜花盛开时真的很美!就像每个人都有的豆蔻枝头,无论是安静长在花丛里的还是调皮伸出枝叉的,都是一片蔓延的美。粉嫩花朵装点着生活,美得就像油画。真想光着脚在这些荷叶上走过,走到阳光斑斓下,当我们老的时候,希望这柳荫未变,路上的景色还能让你驻步停留。

    &34;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34; 姨妈喜欢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虽然她和兵二代们常常相遇在异国他乡,一张嘴说话就眉目传情,但绝不捅破那层窗户纸。有一年刮了五次台风,姨妈住在太平洋的西海岸,几年都没能探亲回国了,好郁闷吖!高速公路上汽车抛锚了,台风使海水变成了黑色,巨浪滔天十几米高,棕榈树被连根拔起抛向了天空异国他乡,狂风骤雨之中,空无一人的公路上是那么的绝望恐惧和孤立无助,姨妈哭着拨通了那家著名的酒店:请帮助我寻找一对中国情侣接电话好吗?是从北京来的游客。

    姨妈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她从来没有与他们说过一句话但她第一眼就知道他们是大院儿的孩子!上帝保佑!酒店为她找来了那两个北京人,姨妈听到那熟悉的大院儿腔:嗨!我是卢比!

    此刻,她早已是泪流满面,对着手机她大声嚎啕狂喊:帮帮忙吧!我家是部队大院儿的,快点儿来啊!拉兄弟一把!哥们儿掉链子了呜呜!

    多少年后,姨妈去总政大院儿和二舅妈的爸爸一起过生日,问她楼上的邻居家是否有个儿子叫小鲁?然后拨通了内线电话;仍然是那个亲切的声音:喂?我是小鲁!

    姨妈又哽咽了:hello!我要和卢比讲话can you help me?

    这,就是大院儿的军旅情结!这辈子能割的断吗?

    而今天的皓发红颜,重回故土,大树浓绿的颜色告诉舅舅和姨妈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

    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和少数民族,属于南岛语族-波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

    “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

    多数考古学和历史学者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岛,毛利人的语言、文化及传统建筑与台湾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

    姨妈在国外生活了多年,她有许多朋友查莫罗人(chamorro),又译查莫洛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种,是生活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土著人。他们喜欢纹身,崇尚染黑牙齿,以贝壳等作为服饰,烹饪方式原始。17世纪后,因为血腥的殖民战争,纯种的查莫罗人所剩无几。

    印第安人(英语:american indian;西班牙语:indio americano),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与欧洲人混血。

    新西兰原本就是毛利民族的土地,1839年,传教士henry williams将怀唐伊条约翻译成毛利语,一共有512位毛利酋长签署了这一条约,从此,新西兰才成为英国殖民地,或者说是现在的英联邦国家之一。

    黎枫知道一首毛利人唱的歌~

    当你将灌木丛的心取出,

    当你将语言和文化从人身上抽离,

    鸟儿将在那里歌唱?

    人们何以继续存在?

    你问我,

    什么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回答一定是,

    那就是人,那就是人,那就是人。

    新西兰的毛利文化在黎枫回国后的这些日子里一直困扰着她,她为什么会怕比尔的邻居呢?一个皮肤黝黑,让比尔评价是个很老实的男孩子,高大的身躯,似乎还有一个女朋友。每当黎枫在花园中散步,那个毛利人隔着围墙望向这边时,黎枫就脊背发凉,慌忙逃回了屋里。

    有一天,在首都图书馆,黎枫终于找到了见到毛利人就毛骨悚然的原因,原来新西兰的毛利人是世界著名的吃人族。当然现在已经有200多年不再吃人了,可是现代的毛利人仍然为他们的祖先的悍勇感到非常自豪。如果访问新西兰的北岛,旅行团通常会安排人们看一场毛利人的歌舞表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战舞。

    还有一种&34;挑战式&34;欢迎仪式:欢迎者全部民族装扮,为首的赤膊光足,系着草裙,脸上画了脸谱,手持长矛,一面吆喝,一面向客人挥舞过来,并不时地吐舌头。临近客人时,将一把剑或是绿叶枝条投在地上。这时,客人必须把它拾起来,恭敬地捧着,直到对方舞毕,再双手奉还。这是最古老的迎宾礼,也最为隆重。

    黎枫喜欢阅读史记,受爸爸影响,她很少看言情小说,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历史人物传记。叶卡特琳娜二世,讲述了她生为德国小公爵之女,却贵为俄国女沙皇。她依仗情人推翻丈夫彼得三世的统治,千百万俄国臣民却将她奉若小国母。在位34年,加强贵族专政、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所有欧洲列强都匍匐在她脚下,称俄国为“欧洲宪兵”;政绩之卓越,因此被冠以“大帝”之称号。她就是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风流与才干比肩,一生艳史不断,情人众多,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展现了她君临俄国、纵情淫糜的一生。

    这本书摆放在黎枫床头时,她还在上小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