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章奇谈第章 异论
此时己是四月末至五月初的刚刚暴热开始之际的气候,也属于长日照的开始。一般人都不会那来早就去睡,大家都选择聚在贾母的荣禧堂里陪着老祖宗闲聊说一会儿话后才会各归各房。
我见到父母都在场,所以始终闭着嘴,只是带了一双耳朵听贾赦大伯和父亲贾政在哪里说着闲话,有时候还被稍带挨训,那时候我是唯唯惹惹,点头应承,因为我不想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起他们的不高兴。
也就只过了半个时辰多一点,贾赦贾政这对兄弟就各自带着自己的那帮妻妾丫鬟仆妇离开了荣禧堂,在厅堂中就只剩下老祖宗和我们这些孙子一辈的小人物,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贾母的大卧房围绕的小套间里居住的小主人,我们还能去哪里串门呢?
但王熙凤这位二嫂子是一定会选择继续留在贾母身边讨欢心的,今天贾琏在场也是为了陪自己的新媳妇。只要有王熙凤在,贾琏只好忍住待在一旁。
贾琏见到父亲那一辈人都走了,他本来也是想离开的,去和妻子王熙凤、丫鬟平儿去过三人世界的幸福生活,但王熙凤就是陪着贾母闲聊不理贾琏。
探春平时总是喜欢和我抬杆说话,这时候就冲着我说道:
“宝二哥今天又是像被锯了嘴的葫芦样一声也不吭。”
“大人们都在场,你让我说什么?探丫头,闭嘴吧。大人们在说话,别插嘴!”我是故作大人样反击言道。
“什么大人物在,我们才不是小丫头呢?宝二哥,你别在我们姐妹们面前充大人,二哥哥,你就说说吗!你说的故事我们姐妹爱听!”探春央求道。
“好吧!看在你们心诚,我就让你们也开开耳朵亮亮眼!”我是心情好,感觉是一直很愉快
贾琏未结婚以前,都是和他的狐朋狗友一起玩闹,除了节日会和父母一道来老祖宗面前应个景之外,这是他第一次陪妻子到贾母面前出现,也是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体验,觉得很新鲜,也凑趣道:
“宝兄弟,你就说说吧!也让哥哥我开开眼界!”
我是听了贾琏这话总觉的很别扭,有一股浓浓的醋味!王熙凤在一旁一听这话,她也听出了这股子醋味。这几天自己总能时常在谈话中称赞贾宝玉,提到贾宝玉,为了更像是大火上放上一坛醋,王熙凤一扬手,说道:“你别打岔,你带着耳朵听就行了,没人把你当哑巴!”贾琏一听很生气,但又拿新媳妇没办法,也只好不说话了,在一旁暗气暗憋,不再吭声,估计他也是好奇,我能说个啥事。
“最近。我读了一本奇书,它的书名叫《古今人物通考》”
“宝二哥,小妹怎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人说过有这样一本书。”
“探丫头,你别胡说八道,这部《古今人物通考》可是一本奇书,它开明宗义一开始就是一首诗:
放言、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34;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所以它收录了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许多的历史人物传记,发生的大事件,各种历史资料文献文稿等各种资料,是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很客观,很公正,多角度分析的,条理清楚。
“宝哥哥,那你讲一讲吗!”
“既然你们刚才提到‘武死战’,我就讲一个其中有名战例: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先后出战是老将王龁和白起以及王家三代将,赵国先后出战是平原君与冯亭、廉颇和赵括。”
“宝哥哥,这个我知道,是纸上谈兵赵括。”贾环一听连忙插嘴道。
“千古以来,对于赵括均是以其父之语评议:夫兵者,死地,博谘于众,犹惧有遗虑。而括易言之!括徒读兵书,不知变通。若得兵权,必果于自用,其败必矣。”
从他父亲评价,赵括确实是纸上谈兵。但实际问题是,赵括常与赵父奢论兵,虽奢亦不能难也。赵母见状肯定高兴,但赵奢蹴然不悦,言括不可为将才!所以判定赵括在于‘知子莫若父’的?还是判定赵括在于‘知子莫若母’的讨论。说穿了就是赵括这个人是父亲评价对,还是赵母评价更准确的问题!
按以上观点,纸上谈兵的评价就是认为父亲评价被认可。但当赵孝成王拜赵括为上将,替换廉颇之时,赵母上书谏曰:“赵奢临终嘱咐,括非将才,愿王勿遣!”赵王曰:“寡人意己决矣。”
括母再劝:“昔日其父受君命,载金帛于军中,今日括受君命,车载金帛归于家中,与父行事相左,愿王勿遣。“赵母的观点是:“赵括性贪,实非将才。”赵括母亲从支持儿子的一方转变为反对儿子出任上将军是从自己儿子的心理本质出发,认为自己儿子不适合为将才是品质不行,而不是纸上谈兵!
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利用的过程,人生都有第一次,都有纸上谈兵的头一回,这本质就是一个悖论,就不对!
后来战争进程进一步佐证了母亲观点才是正确!
赵括太贪心了,秦王暗中任白起为将,白起先后两次派去三千兵马,赵括则相应派出一万赵军交锋,每次都是大败秦军取得小胜,第三次派出兵马交锋时,赵括更贪心了,他不满足这样的小胜利,他开始想要的更多,如果赵括不贪心,白起派王贲一万人也败了,再派王陵一万人又败了,不管白起派送多少人头来,赵括都照单全收,但就是不动窝,积小胜为大胜,白起是根本消耗不起的,那最终胜利一定是赵括的。
我们遍观历史,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这样的策略,甚至最后做到在全局是以弱克强,但在每个细节的局部说到底还是以强凌弱,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但总而言之,长平之战是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刻(公元前260年)发动的一次非常错误的战争,对赵国而言是惨败,但实力犹存。而对秦国而言则是惨胜,到白起兵困赵括时,秦王为了支持白起,立刻发出全国的动员令,调集了大量兵员去支持白起,双方消耗的兵力是大致相当的。秦昭襄王真是个明君主!
但是赵括坚守超过一个半月(四十六天),从古至今的良将也不过如此吧!这么长时间的围困,居然最后还能组识起四路突围战,赵括这一路受到白起的重点对付,几乎所有弓箭手都来射向赵括,掩护了其他三路突围,赵括是死得壮烈,死得其所!但反观赵孝成王也好,廉颇也罢,都是待在邯郸看热闹,若赵孝成王此刻能及时再派廉颇率兵前往,理应外合,赵括中心开花,最后的大决战如此演義,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赵括败在白起手上,还不如说是秦昭襄王完胜赵孝成王才是正确的答案!
为什么长平之战对于双方都是错误呢?因为作战双方都没有如此大规模作战的战前的准备,更不要说大决战了,是被韩国人冯亭给利用了。
长平之战的开战前是秦国进攻韩国的野王城,切断了上党地区与韩国的联系,上党地区成为一块韩国飞地,迟早要收入秦国版图。
但韩国的上党守将冯亭不愿意投靠秦国,他想投靠赵国,所以赵国派出平原君带领五万大军去接收上党地区,这样一来,秦国进攻韩国转眼变成了秦国和赵国关于上党地区的争夺战,赵国君臣也大贪心了,因为秦王根本没想过要和赵国作战,秦王为表诚意早就派出了公子异人(后为秦庄襄王,第二年即公元前259年秦王政也出生于邯郸)为人质长驻邯郸。
赵国派平原君接收冯亭的上党地区,秦王为此发怒,派王龁带领大军猛烈进攻,赵王也派廉颇率二十万大军迎战,王龁趁赵军立足未稳猛烈进攻,先取得一定战果,但是廉颇善于防守战,几番布置打下来,王龁久攻不下,双方对峙长达三年,也未分出胜负,但赵孝成王后悔了,他想尽早地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派出了赵括,这就是长平之战的起因。
长平大战之后,秦将白起还想扩大战果,但被范睢丞相制止了,因为再打下去对秦国不利,秦国有灭六国中任何一国的实力,但却没有能力承担灭任何一国的后果,一旦其余五国兔死狐悲,联合起来,秦国是抵抗不住五国联军的进攻。
秦王就是不相信的,所以在公元前257年卷土重来,再度进攻赵国邯郸,战前人质公子异人(改名子楚)带3岁儿子(秦王)政由门客吕不韦帮助下也逃出邯郸。但魏公子信陵君杀其魏将晋鄙,率领魏军和赵军里应外合,大败秦兵,秦国经历两次大仗那可是大伤元气,此后近十年来也没有再交战。双方都进入休养生息的时间段。
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人人皆知,都能说得上话,但听到我的说法出于本能都是要反对的,但听着听着又觉得我讲的有根有据,想反驳人又不知从何说取,如何反驳,我见火候一到,马上抛去我的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人物,你佩服谁?你讨厌谁?你欣慕谁?又是谁做错了?”
我是一连串的问题一出现,众人更是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