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章 获益第章 建议
我跟在刘姥姥的身边,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这王家的大屋地处在大王庄通往京城大道的道路边缘,这王祥虽说目前过得很艰难,但说到底王朴之当年做官之后对这故居是大建扩建过的。
当年王朴之在世时,他在大王庄本地还是属于有比较显赫官职的有钱人,只不过现在他的庶子王祥过得很落魄而已。
这一大套房屋既彰显当年王朴之改建时的气魄,也显现出了现在他的儿子目前生活过得如此窘迫。
主要原因还是王祥只从事农活,也没有其他营生收入,像他这种情况,只有摆脱单一的靠天吃饭的农活,才有可能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但目前居住的祖屋还只能彰显当年的富贵荣华。
走了不久我也开始犯困,当然这是我的借口。因为我听说王朴之当年就是在这里苦读诗书,所以我就想到这里可能有书房之类的,我向刘姥姥提议,我想去书房休息。
刘姥姥一听立马就同意了。刘姥姥一个人带两孩子本来早就辛苦了,当我提出要休息,她是正中下怀的,因为她自己更想休息,只是在贵客面前不好开口硬撑着而已。
所以她一听说我想在书房休息,她就立刻领着我和板儿到了后面的一间房门前面,又从身上摸出一大串的钥匙,从中选了一把,刘姥姥就上前去开锁。
但是可能是经历了很久的时间也未开过,刘姥姥弄了好久才打开了门上的钥匙,当打开了大门时,就从屋里面散出一股发霉的气味。
刘姥姥先不让我和板儿进去,她自己进去,到屋内拿了一把大蒲扇,在房屋内扇了好久,再点上一柱香,驱赶了霉味,这才叫我进去。
我进到书房一看,也是眼皮跳了一跳,只见房内三面墙壁全是书柜,每层书柜框里面都摆放了一批书籍,也并不是太多,每一个柜框中只有一半,但是却井井有条,分门别类。
看来王朴之是个精细人,而王祥自己没有能力读书进学,就把这书房原样保留了下来,也把这科举的希望都放在自己儿子板儿的身上。
另一面靠墙是一张普通的大床。床上现在蒙着床布,看来很久没有人在这间书房休息过,床板上也只有席子,并没有被褥,大床面前摆了一条大床榻凳。
屋中央只有一张书桌和一张八仙椅子,书桌面上除了油灯架别无他物,油灯架上有碗,碗中也没有一滴油,碗里显得很干净,看起来书房保护挺好,平常是没有人进出的。
书桌前的那把八仙椅子上还挺干净,刘姥姥把我引进来之前可能临时擦了一下桌面和椅子面,所以我进来后第一时间就坐到了八仙椅子上,刘姥姥还是慌忙道歉,说照顾不周到,说没有在大床上预先铺好被褥,因为王祥一家人根本没想到我会提议到书房休息,而我可没有只想去书房休息,而是去想在这里翻书看书呢。
我告刘姥姥,我只在这八仙椅子上坐着休息就行了:“姥姥,您忙了一上午也累了,就和板儿回房休息吧!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等他们回来后,我们今天晚些时候还要回到京城里去的”。
刘姥姥赶忙道“好,好,小哥您在这先歇着,等到了时间我来请您。”刘姥姥领着板儿离开书房,也趁势关上了书房门。
我一看屋里没有其他人了,就立马起身,我先把三面墙的书柜中的书籍大致翻看了一遍,先了解了个大概书名和放置规律。
这王朴之可是个爱书之人,每本书封面都有书的名称。分门别类,方便寻找,替我节省下了大量找书的时间,当然这样做更利于保护书籍。
我想时间大短,先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相关书籍,尤其关键是看“四书注释”,我找到之后,就确立先看它,然后又去翻了一下其他的两个书柜,我终于在最里面书柜的一个顶层框上发现了王朴之先生的大量亲笔文稿,这个可比书籍更重要。
我就又作出改变策略,我决定先把这些王朴之老先生亲笔文稿先拿下来进行观看。
我就把王朴之先生的亲笔书稿拿到八仙桌上翻阅起来,这里面既有王朴之老先生的亲笔注释个人见解和体会,还有就是他临考前,临时做的许多练笔范文,我一看,心里是乐开了花,真是想要学什么就有什么。真是太幸运了!
我是充分发挥我的神技“一目十行”和“过目不忘”的本领扫描开了,我的打算就是先把这批文稿在短时间先背下来,回到家之后就可以默写出来,我再利用开了心窍的神识把这些王朴之老先生的亲手文稿进行消化、吸收,成为我个人的思想体会,成为将来我去考秀才的依靠。
我在阅读的同时,从王朴之的亲手文稿中体会到当时临考的思想,更是体会了一位老人对自家儿孙的那股浓浓的爱意、和满满的期冀,他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倾注在这些亲手文稿注释之中。
而我是全盘接受了书稿传承的文化知识。大概花费了两个时辰我就利用神识扫完了所有手稿的内容,并记忆下来。
直到有人来敲门,我赶忙又把这些亲手文稿放归原位。然后再假装起身开了房门一看,原来是板儿气喘吁吁地抢先跑来报信,他的父亲带着贾瑞他们回来了,大伙儿现在都还在厅堂休息,相互说话呢。
王祥因为家里比较穷,并没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平常家里都是上午早餐和下午晚餐的两餐习惯。所以这会儿正好是下午晚餐的时间。
我和嫂子王熙凤以及仆妇是客随主便,被请上桌等着准备吃晚饭。然后就趁着天色还能看见路速回京城。
贾瑞他们在中午就吃了很久,吃得很饱,都是卖地家主王建安的付出花费,因为他是同时还要招待官府相关人员和贾瑞他们一起吃喝,这时候就是贾瑞和四个精壮汉子共五人都待在厅堂面前等候。
王祥陪着我和嫂子王熙凤边说话闲聊,因为刘氏母女都还在厨房准备晚餐,菜食还未上全呢。
我心中一动,就立刻问道:“王大哥,你今年这次买的八亩田地准备种些什么农作物?”王祥也是一愣,这十岁的男孩怎么会问到这样的专业问题,但出于礼貌王祥还是答道:“我今年上半年只能先种红薯,到八月成熟就会有收获了,然后争取接着种芝麻,到了十一月份开始是一定要种过冬小麦的。”
“我们这大王庄大伙儿都是这么做的,此刻是天寒地冻的,这会儿大家利用炕火的余温都在育秧呢!”
我一听全大王庄的农户都在利用去年的红薯根去营养栽培育秧根,那今年就算是大丰收,但是红薯就是越多农民就越卖不出去,价钱还会被压得更低,农民还是要亏本的,这王祥又会陷入老套路,这可不行啊!
我必须要救他们一次,试探去道:“今年难道非要种红薯吗?难道不可以试着现在改种像花生这样的经济农作物?”
王祥一听,面露难色,苦笑着说道:“小哥有所不知,那花生种植是点种花生种子,现在是荒年,种子价格很贵,而红薯育秧不用再多花钱去买种子,农户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另外,花生种子一旦种下去,后面就有人去地里刨出来吃掉了,现在大家都饿得肚里发荒,见什么吃什么,谁都吓得不敢种花生,本地平常年份都很少有人种花生的,我们当地很少产出花生,到中秋节时候都是商人从外地购进花生,做花生生意的商家都发财了”。
我一听原来是这么一种情况,那这事好办多了。
我连忙说道:“这种情况我们是可以做到圆满解决!”
“什么方法能解决?”王祥也来了兴致,毕竟年年种红薯还少吗?亏本的年成还少吗?他是非常想摆脱目前为止的囧境啊!
我开忽悠,“我们贾家在很久之前有个老祖宗叫贾思勰,他老人家著了一本书叫《齐民要术》,专门讲各种农业方面的好方子,按照种花生的方子你现在的任务就是:
在你居住的大王庄去到各家各户收集人尿,每天早上去把人家尿桶中昨夜里的排出尿液去收集来备用,你还要再去弄大量黄土碾成了黄泥土粉末,然后再将尿液加到黄土粉末混和在一起做成黄尿土沫,每天干了的黄尿土沫,就再加尿水,再做成黄尿土沫备用,你能不能做得到?一定要加到五六次尿液的黄泥尿沫!”
王祥一听有点面露难色,刘姥姥刚好从厨房端了一盘菜出来,待在一旁听说了,就自告奋勇答应下来。
“到了点种花生的时候,你当着全村人的面把花生种子倒入黄土尿沫中去浸泡,去搅拌,我相信这样浸过黄土尿沫的花生种子,那上面已经有尿液土的花生种子谁还会去偷了来吃吗?”
“这不就解决了花生种子被人偷吃的难题吗?据老祖宗说这样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发芽率高,生长整齐,结实率高,肯定会大丰收!”
王祥一听很激动,他恰好是一个“听风就认雨”的性格,就和上次一样,一听刘姥姥的话,就相信就行动,才有了刘姥姥去了一趟贾府,才有了钱财,才有今天买地的壮举。
说不定今后种花生就能摆脱目前的困境,我又趁势告诉王祥,继续打听谁家还想卖田地的情况。
然后我就对琏二嫂子王熙凤说道:“嫂嫂回去可以先找我娘去借钱,我娘应该手中有很多现钱银子,现在我娘手中的银两是毫无收益的,那可不行!必须动起来,花出去买土地,只有流转才能钱挣钱!”
嫂嫂王熙凤一听我这个十岁孩童的话都呆住了,她怎么也想不到我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都忘了接口说话,只剩下点头了。
事实上王熙风比我想的更多,她考虑得更周全,她只是见我居然有这些见识,内心感到很奇怪。
王熙凤心想这孩子大了可就了不起了,贾宝玉年龄这么小,就有这么远的见识,这么高的见识,实在难得,这难道是娘胎里带来的吗?
我当然没有想那么多其他的事,只想着和嫂子王熙凤,还有王祥结合成联盟,但我知道,只有当利益结合的时候,这种联盟才是最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