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教授的破局之道
李教授的话,虽然具体了一些,但仍然没有说透,显得有些云遮雾绕的朦胧感觉。
不过苏云起和周老师都大致上听明白了。
组委会征集全国的科技人才报名,作为选手参赛,而且还设置了项目预审这种非常高的门槛,这就保证了银桥杯比赛的项目质量非常高。
某种意义上,银桥杯的组委会有点像历史上的吕不韦,组建了这么大一个平台之后,再把他们收集的奇货可居的项目上架了,配合媒体的宣传造势,吸引卖家或者合作方加入,最后大家一起在各种潜在的交易中待价而沽。
这种模式确实很适合现在的苏云起,风起于微尘之间,也可以乘势而起,变成升腾空中的巨大龙卷。这跟资本市场著名的风口论何其相似。
苏云起回答道。
“李教授,您说的话我明白。不过银桥杯比赛每一年的情况都不同,不知道今年有什么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吗?”
苏云起的话问到了点子上,李教授摸了摸下巴,显得非常满意,然后说道。
“小苏,在我看来,今年的银桥杯比赛参赛选手中,确实有你的有缘人。”
李教授有意停顿了一下,既有吸引起听众注意力的意思,也有他自己抑制不住的得意之情。
苏云起此次的燕京之行,他可谓是劳心劳力、付出最多的一个人了。
校长虽然是他的老同学,但苏云起的事情,他已经是力所不能及了。他跟李教授之间,只能同步传递一下信息。至于怎么帮助苏云起解决这个难题,前途就是一片混沌,需要开拓者不断披荆斩棘地探索无人区了。
而苏云起和李教授就是这次探索中领路的那两个开拓者。
李教授基本上已经把苏云起的问题,当成了自己的问题,视角代入到其中,苦心孤诣地寻找了很久的答案。
他首先想到的是赵家,在那个老同学校长的口中,赵家在燕京应该有着深不可测的影响力。
那么赵家的路走得通吗?
李教授多番思考之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如果他就是苏云起的话,他能调动得了赵家的政治资源吗?恐怕不一定能。那么再进一步,赵家的政治资源在产业政策制定的领域吗?恐怕答案又是不一定。最后的最后,就算通过利益交换,联系到了对口的人脉关系,撮合起苏云起跟他们的合作关系,这其中的成本代价有多大,现在还名不见经传的苏云起,他付得起吗?
所以联想到赵家能出手协助的这条路,算是想太多了。苏云起不能这么不知轻重,不懂进退。
那走资本路线呢?赵家仍然也有赵明哲这一位企业家的嫡系成员,他是否可以成为苏云起资本方面的助力呢?
关于这一点,李教授跟老同学校长详细地咨询过赵明哲董事长的情况,赵明哲是校长的重要人脉资源,而且他们同在一个城市,他的信息校长确实了解很多。
但越是了解的多,李教授也越明白赵明哲这条路也走不通。
苏云起在学校的实验期间,赵明哲带来了孟专家,跟校长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团队,共事了一段时间。
赵明哲和孟专家都提到了,苏云起的光能源引擎技术在车联网方向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他们也都从各自不同的层面出发,表达了赵氏集团不会参与其中的意见。
通过孟专家的话中得知,赵明哲集团下的车联网公司仍然以基础研究为主,并不深入到产业链条之中,也就是说他们的业务不会涉及光能源引擎技术在造车领域的应用。这样的公司布局意味着,他们即便想帮助苏云起,也是有心无力的,条件并不具备。
而赵明哲这位庞大集团的掌舵人,他却在那段时间里隐晦地表示过,苏云起的技术成果应该以公益性、普惠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是来着他身为赵家人的政治觉悟的影响,也意味着他对苏云起个人或者他这项黑科技成果的期盼。公益性、普惠性,换个说法也就是与政府合作,由政府牵头,跟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息息相关,互相配合,实现一套系统工程效应。
但是不得不说,赵明哲对苏云起的期盼太高了。李教授代入苏云起的视角,也感受到这其中的各种艰难。更别提苏云起因为跟赵清歌的关系,肯定会长期在赵明哲,甚至更有分量的其他赵家人的重点关注名单上。每当李教授想到这一点,都替苏云起感到辛苦。
不过对于苏云起这种优秀的少年来讲,他正是朝气蓬勃得如同旭日初升一样,阳光灿烂才是他这个阶段的人生底色,所以说这种考验也算是一种在痛苦中成长的快乐。这一点让李教授也羡慕不已。
可是寻找解决办法的事情却陷入了僵局。
李教授不得不彻底抛开了赵家助力的可能,以一种孤勇者的苍凉心态,重新将视线投入到了银桥杯比赛上来。
但李教授没想到这退无可退之后、以退为进的一招,却给他带来了新的惊喜与灵感。
他身为组委会的资深专家,自然有权限审阅参赛选手和参赛项目的信息。李教授在众多报名参赛的项目中,突然找到了一个跟苏云起的光能源引擎技术非常匹配的合作项目。
如果以新能源造车的技术路线图来看,苏云起的光能源引擎技术可以带来能源系统的大幅升级,而能源系统又是动力系统的上游,它们需要紧密配合起来,才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苏云起在学校的实验就是因为光能源转化效率极高,却找不到巨大能量的输出途径,最后只能让它们湮灭在了电磁效应中,留下那些堪称工业超导体的强磁铁块成为它存在过的证明。
而这一届银桥杯比赛,正好有一个参赛选手的项目课题就是车载电机的动力系统研究。他提出来一个新的设想,汽车产业的车载电机要设计出来一个超越四轮驱动的更强动力系统,用来大幅度提升驾驶体验。
李教授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惊喜不已,但也是感慨连连。
苏云起和这一位同学的参赛项目,哪里是他们这个年纪的少年可以完成的啊?
但他们就是勇敢地提了出来,并带领着项目在往前走。他们如同科技朝圣道路上的孤勇者一样,彼此都是互相最有力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