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司马懿的谋划
“北凉军近日异动频繁,王爷,我们是否也该动一动了?”
赵普见赵匡胤并没有回话,便继续说道:“王爷,最近收到了关于董卓军调动的情报,他们似乎正筹划一场大规模的行动,若是我们放任不管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
范质也在一旁补充道:“确实如此,董卓的势力一直在膨胀,他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兵马粮草,如果他率先发动进攻,我们就处于被动了。”
赵普连忙说道:“王爷,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行动,我建议我们集结我们的军队,加强防线,同时派出探子深入北凉军内部侦查情报,以便我们能够提前得知他们的计划。”
这时赵匡胤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古籍,抬起头看了看赵普和范质,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两个说的不无道理,那董卓也算是个枭雄,但如今之势,我们不能放任他胡作非为,若是他真的对朝廷对手的话”
“那便先不急,等他们先斗一斗,等北凉之地空虚时,我们先取他后方,再徐徐图之。”
赵匡胤说完后,想到什么,又补充道:“民心一定要稳住,若是出征,告诫他们不要骚扰百姓。”
赵普两人点了点头,看赵匡胤又继续看书,他们两个便退了下去。
而他们,也准备去做一些准备了。
等二人走后,赵匡胤才抬起头看了看窗外,轻叹口气幽幽地道:“你就这么着急吗?莽夫罢了。”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翠绿的草地延伸到天际,微风轻拂,草叶随风摇曳。
朱棣坐在马背上,俯视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豪情和野心。
远处,一群奔驰的骏马奔腾于草原之上,挟风而行。
天空中,白云飘过,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夫君,北凉那边我们真的不需要提防吗?”徐妙云看着身旁的朱棣,面容忧虑地问道。
朱棣则是淡淡一笑,道:“有曹操在,那董卓未必能泛起浪花,妙云,无需多虑。”
徐妙云却依旧担忧的道:“可是夫君,那董卓号称手下有着百万雄兵若真的大举南下,曹将军真的能抵挡得住吗,更何况还有另外两位藩王也在盯着呢。”
朱棣却有些不以为然地道:“百万?他那百万大军就是个幌子罢了,真正带甲的最多二十万,其余的不过是民夫,没什么战斗力。”
“更何况,他当真有那么多粮草可以供给百万大军?别担心,曹操挡得住的。”
听到这些,徐妙云心中这才踏实一些。
朱棣紧跟着道:“我们只需要防着赵匡胤就好了,若是他敢动那我定要让他有来无回。”
听到这话,徐妙云有些诧异地问道:“是郑和那边来消息了吗。”
“嗯,昨日才传回消息,陛下给的航海图没问题,那边确实有一片陆地,而且很大。”
“如果真的是这样,夫君,我们更要好好为陛下排忧解难了。”
还没等朱棣说什么,突然,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兄弟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朱高炽尽管很着急,可以就表现的十分儒雅,只是那胖嘟嘟的身体却显的十分可爱。
“父亲,母亲!快来看,我们刚刚学会了骑马,想让您带我们一起出去玩!”
朱棣和徐妙云互相对视了一眼,微笑着点头。
“好吧,既然你们喜欢骑马,为父就带你们去体验一下骑马的乐趣。”朱棣也是笑着回应道。
“太好了!父亲,我可以骑您的马吗?”朱高煦兴奋地跳起来大喊道。
对于这个二儿子,朱棣打心眼里喜欢,因为和自己太像了。
“当然可以。”
徐妙云担心地看着三个儿子,提醒道:“可不要冒冒失失,一定要注意安全。”
朱高燧这个眉眼最像母亲的小儿子,连忙说道:“放心,母亲,我们会小心的。”
朱棣带着三个儿子来到马厩,选择了三匹温顺的马匹。他帮助三兄弟上了马,然后自己也骑上了自己的马。
朱棣叮嘱道:“记住,握紧马缰绳,稳定身体,放松腿部肌肉,尽量跟随马匹的动作,保持平衡。”
徐妙云有些紧张地说道:“孩子们,注意安全,千万不可逞强。”
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用力点头表示知道了。
朱棣看了一眼徐妙云,微笑着说道:“放心,有我呢。”
说罢,三兄弟兴奋地跟随着朱棣骑马出发,他们在草原上奔驰,感受着马匹奔跑带来的风,迎面扑来,他们笑着,欢呼着,尽情享受着。
徐妙云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这个时刻,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是如此的平静,祥和。
郑和站在船头,眺望着眼前广阔的大海。
船队正驶入白令海,离开他们熟悉的海域,进入了未知的领域。
而眼前,也正是他们此次的目的,一片陌生而又熟悉的陆地。
船队行驶了数日,终于发现了一个天然良港。郑和下令停船,并率领着船队成员们登上大陆。
“留下一队人守着船,剩下的跟我走。”
久违的陆地踏上去的那一刻,安稳的感觉也随之而来。
可郑和却不敢放松,因为按照航海路的记载,这片大陆应该是有人存活的。
虽然记载中,这些人还是刀耕火种的时代,可他却不敢大意。
“小心戒备。”
“喏!”
随着郑和的指挥,登上陆地的将士们四散开始搜索。
他们要探索这片大陆的资源是否丰富,探索这片大陆的上人,武力值高地。
这对于他们的将军很重要。
但映入眼帘的除了一些熟悉的东西外,还看到一些陌生而原始的生物和植物。
不久后,他们发现了一些原住民,他们与船队成员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外貌和语言。
原住民对于这些陌生的人来到他们的土地上感到警惕和敌意。
不等郑和说些什么,那些原住民就已经拿起来长矛和弓箭,对准了郑和。
双方由于语言不通而产生误解,冲突随之而来。
“我们没有恶意。”郑和比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