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场休整
交锋后的宁静
科举的第一场经义试炼结束,考场内原本紧绷的氛围逐渐松弛下来。士子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笔,有的长舒一口气,有的则眉头紧锁,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答题。李智权也不例外,他缓缓站起身,伸展着因长时间伏案而略感酸痛的筋骨,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身旁同考的士子,他们的眼中既有疲惫,也有一丝未完全散去的斗志。
茶歇间的交流
按照科举的惯例,两场考试之间会有一段短暂的休息时间,供士子们稍事休息与调整。李智权随着人流来到特设的茶歇区,这里备有简单的茶水和点心,供士子们享用。他找了个角落坐下,一杯清茶在手,热气蒸腾,似乎也带走了几分紧张与疲劳。
不久,几位同考的士子围了过来,他们显然对李智权在经义试炼中的表现颇感兴趣,想要听听他的见解。李智权微笑以对,谦逊地邀请他们一同坐下,开始了轻松而深入的讨论。
思想的碰撞
“李兄,你刚才的论述真是别出心裁,尤其是将现代的平等观念融入古文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一位同考的士子率先开口,言语中带着几分敬佩。
李智权微微一笑,“多谢夸奖,其实我只是尝试着将所学古今结合,毕竟,学问之道,贵在融会贯通。在我看来,无论古今,许多根本的价值观念是相通的。”
“确实如此,”另一位士子接口道,“不过,李兄,你如何平衡古文的严谨与现代思想的创新呢?我总觉得这两者之间很难做到无缝衔接。”
李智权沉吟片刻,缓缓道:“关键在于理解与转换。我们既要深入理解古文的背景和语境,又要把握现代思想的核心,然后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或对比点。比如,我会思考,若古人遇到现代社会的问题,他们会如何应对?这种思考方式帮助我构建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共鸣与启发
周围的士子们听得入神,李智权的话语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思想天地。一位士子感慨道:“听李兄一席话,我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们的学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可以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
“正是如此,”李智权回应道,“学问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我们不仅要学会读书,更要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友谊与竞争
茶歇时间悄然流逝,士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了了解,也激发了彼此的斗志。李智权感到一种难得的轻松,虽然他们是考场上的竞争对手,但在这个短暂的时刻,他们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学问的真谛。
随着休息时间的结束,士子们陆续返回各自的考棚,准备迎接接下来的策论考试。李智权深吸一口气,心中既充满了对未知挑战的期待,也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流淌——那是来自同伴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对自己的信心与肯定。
在接下来的策论环节,李智权将携带着这段中场休整中的感悟与启发,继续在科举的舞台上,挥洒才情,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