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江南
朱权带着一份文书来到杨兴的办公室,“陛下,这是剿灭拜月教的情况报告。”
杨兴接过文书,“坐吧,报告一会再看,你先大概说一下。”
“几个当年北方土地改革跑到江南的土财主,在江南又买了一些地,没到一年江南也开始分地,拿了点赔偿款选择留在江南,去年开始搞出‘拜月教’,到处拉人入伙,参加的大部分都是原来地多的人,地痞流氓也有不少,有些是不知道真相的老百姓,以为是跟拜庙里的菩萨一样,锦衣卫和影卫派人混进去,上个月十五那天,趁他们聚集拜月亮,让振兴军配合,全部拿下,金陵一千多人,临安八百多人,明州六百多人,总数近三千人。”
杨兴翻开文书看了一下,“那一千多不知道真相的百姓批评教育一下就放回去吧,让他们的乡长平时关注一下就行。”
“是,那还有一千多是就地处理还是押到京城?”
“处理什么?几个小蟊贼,一个也别杀,就让当地州府公开审判,按他们的级别判,几个带头的判个二十年,轻点的也要判五年,都押去挖煤。”
“是,陛下”
杨兴开始批阅政务部送过来的文书,一份建设局要修水泥路的文书,让他想起还有几万战俘在西北修路,本来要修马拉轨道,福星部考察后的报告让杨兴改变主意,改成修普通的路,以后再修水泥路。
水泥的配方已经公开了,各地也都在修水泥路,杨兴准备先让各州先修着,过几年再修几条主干道,把各州修的连起来。
晚上回到坤宁宫吃饭,杨兴边吃边说:“我想去江南看看,现在都华武七年了,不能整天看那些文书,要亲眼去看看才行。”
“把小三带上吧,她毕竟是江南人。”苏云试探着说。
“带她不方便,我就带几个人骑马方便点,速度也快,看三个月能不能回来。”
“准备什么时候走?”
“这边安排一下,过几天吧。”
第二天一早,杨兴就把沈复、方哲、许铎、周成、刘业、林喜叫到办公室,跟他们说了要出去看一下各地的情况,几人并不是很同意他出去。
杨兴态度很坚决,众人也没办法。
三月初,杨兴带着朱全和几个锦衣卫换上普通衣服就出发了。
一路走一路看,有时还停下来跟在地里干活的大爷大叔聊聊天,十天后到了金陵城附近,看到一家人在地里干活,杨兴下马走过去,“大叔,跟你打听一下,这里离金陵城还有多远。”
大叔停下手里的活,看了杨兴一眼,说道:“不远了,也就二十多里吧。”
“哦,大叔你这是种的稻子吧,一亩地能收多少?”
“这块田毕竟好,能收四石左右,要是差点的田,也就三石多点。”
“那你们家一年下来够自己吃的吗?”
“够吃,年轻人,你是官府的人吧。”
“是,我们是京城来的,皇上让我们到处看看。”
“咱们现在这个皇上可真是个好皇上。”
“大叔,您别光说皇上好,皇上让我们出来,是想听听老百姓的真心话。”
“我说的就是真心话,我家六口人,分到十八亩地,一年下来能剩下十多石粮食,以前可是给别人种地,一年得有几个月吃不饱,这还不好吗?”
“大叔,你们这里别人家也能像你家一样吗?”
“也没有,有些人懒,不好好干活,收成就少一些,还有更懒的,要不是地不能买卖,早就卖了。”
“是啊,自己懒不干活,皇上也没办法。”
“年轻人,你是京城来的,我跟你打听个事。”
“啥事,大叔你说。”
“皇后娘娘办的那个大学校,里面的女老师月俸真有那么多吗?”
“是不少,应该跟一般的知州差不多吧。”
“还真有啊,我那闺女去年就是去那个大学校读书了,前几天乡长还跟我说,要是以后我闺女有出息了,留在那大学校当女老师,我家得还官府三亩地。”
“大叔,是有这个规矩,拿了俸禄就不能跟老百姓抢地。”
“那怕啥,都吃上皇粮了,不在乎这几亩地。”
“大叔,我们还要进金陵城,就先走了,以后路过再来跟您说话。”
“好嘞,慢走啊,年轻人。”
看着走远的几个人,大叔喃喃道:这京城的人就是不一样,知道的事多,说话还好听。
金陵城不愧是古都,金粉之地,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几人随便找了间客栈,赶了这么多天的路,先睡一觉再说。
翌日,杨兴几人在街上闲逛,他想了解一下金陵的物价,一群人围着告示栏七嘴八舌议论着。
“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撑的,放着好日子不过,还想造反。”
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人说道:“现在咱大明可比以前的大唐还厉害,更别说大楚了,这些人就是觉得朝廷把地分给老百姓,他们吃亏了,也不想想复兴军是什么军队,那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现在让他们去挖煤都便宜他们了。”
“张公子,你知道的事多,我想去城外分点地,你说行不行?”一个中年人对书生说道。
“马老板,你好好的杂货店开着,官府不是给你免了那么多税吗?你还想要分地?也行,你把店盘出去,全家搬到城外住就行。”
“你可不知道现在种地比我这杂货店还好,我一个亲戚家在城西三十里,家里分了三十亩地,每年都能有几十石的余粮,现在住的是宽敞大瓦房,小儿子还去京城那个大学校读书,我这个店一年下来也就够家里过日子。”
“你怎么不说人家种地要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京城那个大明学院是真好啊!我是没机会去了,得让儿子好好读书,过几年送他去。”
杨兴站在旁边听着这群人说话,不知不觉露出了笑容,继续往前逛。
也不知道逛了多久,有点饿了,看到路边一个夫妻经营的小面摊,几人就过去准备吃面。
“大哥、大嫂,给我们来几碗面。”杨兴看着桌子和板凳都挺干净的,直接就坐下。
三十岁左右的妇人连忙过来招呼,“公子,您几位是要吃什么汤头的面?”
“大嫂,我们是外地人,不知道你这什么面好吃,你就看着做吧。”
“那就来卤肉面,公子稍等。”妇人转头说“当家的,六碗卤肉面。”
只见那大哥从一个瓦盆里拿出一个面团,用力揉了几下,搓成长条再切成小块再搓成长条,撒点面粉就把小长条拉细成面条,把面条扔进锅里,又抓了把青菜扔进另一个锅,没一会就把面条捞起来放碗里,从旁边一口大锅里舀了一大勺卤汁和几块卤肉浇在面条上,又用一双长筷子夹了两片青菜放在上面,一碗卤肉面就做好了。
妇人把面端到几人面前,看着香气扑鼻的卤肉面,杨兴听感慨,原来这卤肉面早就有了,后世的人也没做什么改变啊!
好久没吃到这么熟悉的味道,是上辈子的味道。
卖面的夫妻俩在那边低声说着什么,杨兴说道:“大哥,你这面做的真好吃。”
卖面大哥走过来,笑容很憨厚,“这都是家里老人教的手艺,公子觉得好吃就好。”
“大哥,你家是这金陵城里家传的卖面手艺吗?”
“我家在城外,我爹以前也在城里卖过面。”
“哦,那大哥家里没分地吗?怎么来这卖面。”
“分了,家里兄弟多,地里的活不用这么多人,我夫妻俩就来城里卖面。”
“大哥做的面确实好吃。”杨兴低头继续吃面。
身后传了一个声音;“少爷,就是这里,那个卤肉面真是太好吃了。”
“那就尝尝吧。”
卖面大哥迎上去,“这位公子要吃面吗?”
“来两碗卤肉面,我们少爷要尝尝,快点。”
坐在旁边的朱权压低声音对杨兴说:“是齐王家的张阳。”
“不管他,一会吃完我们先走。”杨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来金陵。
两碗面很快就端到他们面前,小厮笑的很谄媚,“少爷,快尝尝。”
张阳先喝了口汤,再吃口面,“好吃,汤好喝,面也很做的很有嚼头。”
喝了口汤接着说:“卖面的,过来跟你说个事。”
卖面大哥走过去,“公子,您有什么事?”
“以后别在这卖面了,去我家后厨专门做面吧,我家老爷子最喜欢吃面。”
“公子,我只是农闲的时候才来卖面,家里的地离不开人。”
小厮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卖面大哥,“你知道我家少爷是哪个府上的吗?给你脸让你去做面,你还敢不答应。”
“你要是不答应,以后也别想在这金陵城卖面了。”张阳边吃边说。
卖面大哥显然被吓到了,说话都有点发抖,“公子,我就是个卖面的,您别为难我。”
“啪”,张阳把筷子往桌上一拍,“那你去还是不去?”
杨兴朝朱权使个眼神,朱权和一个锦衣卫过去一下子就把张阳和小厮按在桌子上,卖面夫妻俩看这架势,吓的躲到旁边去。
张阳大叫道:“你们什么人,敢在金陵对我动手,活腻了。”
杨兴转身对朱权说;“放开他。”
张阳揉了揉肩膀扭头一看,腿一软就跪在杨兴面前,“皇上,我不知道是您,请恕罪。”
卖面夫妻俩一听是皇上,马上跑过来跪下,“叩见皇上。”
“大哥、大嫂,我们大明有规定不用下跪,快起来。”杨兴挥了一下手,两个锦衣卫马上把俩人扶起来。
张阳也想站起来,刚要跨一只脚。
“我让你起来了吗?这么多年你还是这个样子,说吧,该怎么处理你?”杨兴厉声喝道。
张阳马上又跪的很标准,“皇上想怎么罚就怎么罚吧。”
很多行人看到有热闹,都围过来。
杨兴站起来走到卖面夫妻跟前,说道:“大哥、大嫂不用怕,以后还在这里卖面,没人敢对你们做什么。”
“谢谢皇上”,夫妻俩又要跪下,杨兴赶忙拦住。
“带着他找他爹去。”杨兴一挥手往齐王府走去,刚才来的路上还经过齐王府,本来是不想见张昌宗的。
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有好事者问卖面大哥“这位公子是谁啊!气度不凡。”
“不知道,他们就是来吃面的。”卖面大哥哪敢乱说。
张昌宗当着杨兴的面把张阳打了一顿,棍子都打折一根,杨兴看在张昌宗平时也很老实,就没再计较,第二天就离开金陵去往别处。
几天后张昌宗专门到面摊跟俩夫妻赔礼道歉,就这样皇上在面摊吃面,教训齐王府恶少的事传遍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