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匆匆那年7 > 第十一章炊烟袅袅

第十一章炊烟袅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班车刚刚停靠在路旁,我们便拿着提前准备好的物品下车,步行不过300多米,便来到萍妈的亲妹妹英姨家。

    每年看望姥爷姥姥前,都会先去英姨家,再由姨夫骑着“三蹦子”(90年代主要交通工具)带着我们去姥爷家。

    姨夫家挺大的,这与西北地广人稀的特点相匹配。整个前院大概有200多平米,左侧连续3间20多平米的屋子依次排布,第一间是大女儿静妹的房间,第二间客厅,但是在角落也摆了一张大床,可以兼卧室,第三间是主卧,姨夫姨妈小青妹睡觉的地方。右侧由一间15平米的厨房、40多平的车棚组成,2辆“三蹦子”、3辆自行车整齐停放在车棚里。

    穿过一扇小门,就到了后院。不到200多平米的后院,圈养着5头耕牛,7只羊,以及看院的两只大黑鹅(其实是两只大白鹅,只不过羽毛上沾满了不少泥渍而染黑)。

    10点多到英姨家,姨夫英姨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饭菜。姨夫去鸡笼里抓了一只大公鸡,右手熟练的拿下刀,左手将鸡头紧握,沿着鸡冠位置滑开放血,“这个鸡估计得有5、6斤,够咱们吃了”,刚才活泼乱跳的公鸡,没“扑腾”一会便没了声响,随后放到盛满热水的盆中拔毛处理,静妹择菜,萍妈压蒜,英姨烫豆角,短短30多分钟,丰盛的午餐便摆在餐桌前。

    高端的料理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再加上家人亲自合力炒的这个“buff”,菜总是最香的,在哪都是一样。

    “大盘鸡、白菜粉条肉、茄子辣椒、凉拌牛肉、油泼豆角、皮冻,每一个都是简单的家常菜,加入油盐酱醋,几个亲人汇聚在一起,谈笑之间,俨然成为了世间最美好的画面。

    吃完午饭,静妹驾驶着三蹦子先带着我们出发去姥爷家,英姨准备好二箱牛奶、辣椒、茄子、西红柿诺干随姨夫青妹第二辆车紧跟其后。

    沿着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转过6个弯道,就来到姥爷家门口。还没到门口、就看到姥爷家炊烟袅袅,估计姥姥已经知道我们这个时间回来吧,后来想想,每次返乡到姥姥家,不管什么时间,姥姥都会提前煤灶,看着这袅袅炊烟,彷佛就是我返乡的信号。

    “咚咚咚”几声聒噪的敲门声,每次军爹都要教导我:“敲门的声音小点,那么大声,吵到别人了”,但姥爷总是开心的开门,我觉得他喜欢听这个敲门声,因为只有他的孙子孙女才会这样肆无忌惮的敲门。

    将“三蹦子”停在车棚下,萍妈和英姨便立马进入火房帮姥姥,“我的亲娘,我们刚吃过饭过来,你这又开始做饭了,别做了,回去坐一会”英姨嘴上说着手底下择菜,姥姥回应:“简单做点你们吃,边吃边聊天,再说孙子孙女还要吃呢”,舅妈也圆场“简单炒几个菜,老爹肯定得和姐夫喝几杯,下酒菜”。萍妈也不便多说开始和面,大人在上房看着新闻、喝茶聊天,我、静妹和青妹便出了门。

    姥爷家比较有辨识度,站在门口向前眺望,一望无际全是田地,一条条曲折的水沟相互串联着一亩亩田地,田地就是财富、就是希望。姥爷在村里是名副其实的种地大户,手中有20多亩土地,羡煞旁人。门口两侧种了几株桃树,树下种满了韭菜、辣椒、茄子。每到春日,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怀疑姥爷是读过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春日来到此地,此情此景,确实相差无几。

    一炷香的功夫,舅妈、英姨相继向正房端饭菜,舅妈的女儿莉妹学习出来,收拾着桌子,分发着碗筷。“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甚是温暖。

    村庄房舍,袅袅炊烟,沃野百里,阡陌交错,溪水潺潺,便是人间最好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