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好常来”大院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宋朝朱熹在《偶成》中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光阴似箭、时不我待。
而我,还没好好感受4年级中的青涩、无忧的美好时光,校园内之前那一棵挺拔茂盛的柳树就已经枯黄了叶子,秋风飒飒,带走了数片落叶。
终于迎来了放假,现在觉得以前的放假是时光流逝,是向成人迈出的一步;那时候的我觉得更多的是快乐,不用接受老师的教诲,不用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堂。
站在那棵大杨树下,背着书包,站在热热闹闹的放假队伍中,与那一年道别离。
路过广场,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我生活的大院—“好常来”大院,这个大院的名字是时隔数年之后的我起的,其实它属于部队大院,旁边是“师部”,当时大院里的人都说是“师部”,其实里面就驻扎了几百人,因此,这个大院绝对“正能量”。
“好常来”大院整体非常规则,四周由砖墙围起,北边留宽5米、长3米左右的院门,白杨树沿着南、北院墙排布,两条泥土道路将整个大院均匀的分成三部分,西侧、中间是居民房,东侧则是一个诺大的空地,平时属于我们小孩玩耍的场所。
沿着西侧道路直行,便进入了大院,院内房屋比屋连甍,甚是热闹,每一列由4间单独的房屋相连,前后两列,中间留出宽2米左右的小道,尾端再由一个单独房屋连接,这样,9间屋子组成了一个倒立的“凹”字形,东西相向的过道笔直相对,每过两组倒立“凹”字形房屋,会有一组相通的过道,当时的我纯粹的以为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玩耍用的。
连续走过6个过道,就来到大院另一端,全是大自然的味道。东侧第一片菜地是河南人种的蔬菜地,大白菜、茄子、西红柿之类的,非常丰富;第二家虽说也是菜地,但是算是“风雅”的菜地,它的主人的儿子在烟草公司,儿媳在国有银行,不管放在哪里,妥妥的小康家庭。整个菜地被一分为三,中间是小道,小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绿植,还有两只在笼中的小鸟,一边种着兰花、百合、菊花,一边种这茄子、小西红柿,每到盛夏,院里的老人都会来这赏花,戏鸟。第三片院子显得简单,仅仅只有辣椒、茄子,它的主人是一对空巢老人,据说儿子、儿媳都去新疆打工了,唯有一个孙女不时的来看他俩,也算安慰。
最宽敞的一片自然属于东侧的空地了,它的面积有一个足球场般大小,一眼望去,唯有几个不到膝盖高的小土坡比较明显,每到周末的时候,总是来着抓蛐蛐,基本每次都能找到20多只,还有小壁虎,它的皮肤完美匹配了这土地的颜色,不仔细看很难分辨的出来,所以,只到我离开这大院的那一天,都没有抓到一只壁虎,每次都只是看着它溜走。
转了几个弯,终于在西侧,第5个过道的位置到我家,靠着土泥路,一眼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