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中秋宫宴(下)
“是,剪秋姑姑。”祺贵人自信地扬起头说道。
剪秋看着面前的祺贵人一脸得意,忍不住提醒道:“方才丽嫔的琵琶很是受皇上喜爱,接下来小主的表演不求让皇上多高兴,但只求不要出任何差错才是。”
祺贵人点头答应了,随后便借口说要上妆了,将剪秋打发了出去。
“真是唠叨,就算丽嫔的琵琶弹得再好,终究也敌不过她那张人老珠黄的脸。再说了,皇后能安什么好心,把我打发到碎玉轩,还让我再后面出场,这不存心给我难堪嘛。”
“小主,奴婢相信,凭借小主的美貌,皇上定然会对小主动心的。”
剪秋还未走远,祺贵人尖酸刻薄的话语便传到了剪秋的耳朵里。
剪秋一脸不屑,嘴上嘀咕了两句:“娘娘费心给你安排,倒显得是我家娘娘不对了。真是不知好歹。”
嘀咕完后便气冲冲地回到了殿内,俯身在皇后身边耳语了几句,皇后的脸上也多了几分难堪,但这份难堪和愤怒转眼便烟消云散。
大殿内,烛火通明,众人专注地欣赏着眼前的歌舞,时不时也会同身旁的人聊上几句家常。
果郡王借着酒醉,得到皇上应允后,便出了大殿去消散一些醉意。
孟静娴看着离席的果郡王,刚想让身边平时没带出过门的燕儿跟上去,余光便瞥见身旁有些一脸不悦的甄玉娇,心里一下来了主意:“妹妹,王爷说是有些醉酒便出去了,我对这宫里不熟悉,但心里担心王爷,妹妹从前是从这皇宫里出来的,想必十分熟悉这紫禁城,不如妹妹跟上去看看,以免王爷有什么不测。”
原以为甄玉娇会推脱一二,可不料甄玉娇并没有多想,直接就跟了出去。
孟静娴见二人都出去了,才让燕儿也跟上前去。
觥筹交错间,烛火摇曳但大殿依旧被这些烛火照得金碧辉煌。
乐声刚消,琴声又起。
只见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身着一身罗兰紫渐变舞衣,踩着细碎的步子,来到了大殿中央。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随着身后歌姬的唱声,祺贵人的水袖轻盈地甩向两边,里面藏着的秋海棠花瓣也随着水袖的挥动撒了出来,仿若天女散花一般。
(花瓣不小心落在了敦亲王正在吃的炙羊肉盘子里,瞬间敦亲王的脸就垮了下来。刚要开骂,好在敦亲王及时发现,将自己的那份炙羊肉换给了敦亲王,这才平息了敦亲王的怒火。)
看着眼前祺贵人曼妙的舞姿,皇后宜修是越看越眼熟,微微侧过身去,一脸疑惑地看向剪秋,低声道:“怎么祺贵人跳得是《惊鸿舞》,不是让她跳《霓裳羽衣舞》吗?怎么回事?”
剪秋紧张地低下身子,轻声道:“想必是祺贵人自作主张了,而且方才我去提醒祺贵人的时候,不小心听到祺贵人不满娘娘你安排她住在碎玉轩以及让她在后面表演的事情。”
“好啊。”皇后戏谑一笑,随后便不再过问。
皇上看着眼前有些东施效颦的祺贵人,这舞跳得既不如安陵容跳得优美轻盈,又不如甄嬛跳得自然舒心。唯独那张年轻的面孔还将就能看,皇上想到从前陵容的舞蹈,目光随即落在了下方端坐在自己位置上的陵容身上。
陵容感受到皇上的目光,浅浅一笑,举起酒杯轻抿了一口。
只见皇上与陵容对视一眼后,也举起酒杯做敬酒状,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随着歌声琴声渐渐消散,祺贵人也渐渐停了下来,盈盈一拜后,刚想离去。
一旁早就不满的敦亲王,一脸怒意地开口道:“ 刚才还说皇兄宫里的娘娘那琵琶技艺高超,可现下看着这位娘娘倒是还不如本王宫里的舞姬跳得好。
美则美矣,既毫无新意,又彷如东施效颦。
本王记得此舞当年纯元皇后还在时,跳得可谓是‘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既优雅柔美,又轻盈飘逸。”
祺贵人被说得有些不知所措,正打算说些什么时,只见皇上抬起手:“你先下去吧。”
祺贵人一脸惶恐地行礼告退后,才听见皇上略有不满道:“纯元的当年作《惊鸿舞》时,的确美轮美奂,难为敦亲王如今还记得。”
“皇上恕罪,王爷有些喝醉了,这才胡言乱语。”敦亲王福晋站起身来,行礼道。
“无妨。”
敦亲王福晋坐下后,扯了扯敦亲王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话。
皇帝原本笑着的脸垮了下来。好在时间也过去的差不多了,倒也不必特别在意。
可一旁皇后黑着的脸倒是多了几分得意,又吩咐剪秋道:“你去关心关心祺贵人,让她明白本宫才是她最大的靠山,让她少自作聪明。”
“是,娘娘。”
此时,之前离席的果郡王也回到了席位上。
果郡王满面春风,似乎出去一趟后人都精神了不少,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
倒是甄玉娇却没有跟着果郡王一起回到席上。
孟静娴用余光左右扫视一番后,才看见燕儿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
靠近孟静娴后,俯身耳语道:“福晋,刚才侧福晋跟着王爷去了寿康宫。
王爷进去后不久便出来了,随后在寿康宫门口的侧福晋同王爷吵了两句后,也气冲冲地进去了。”
孟静娴点点头,心里也明白了个大概。甄嬛前不久才搬进寿康宫里的春禧殿,如今果郡王就这般急不可耐。不过果郡王同甄玉娇吵了起来,想必甄玉娇也明白了些事情。
一阵锣鼓声起,戏曲班子就登场了。
只见头戴点翠凤冠,身着红白色戏服的“昭君”,随着锣鼓声便惊艳登场了。只听“昭君”嘴里唱着:
“别离泪涟,怎忍舍汉宫的辇。无端反贼弄朝权,汉刘王,特煞柔软。”
……
原本有些疲惫地宫妃、王爷及其家眷等人,现下也都打起了精神。
此时的皇上还未看出眼前的“昭君”有何不同,倒是皇后觉得这人的声音十分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