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御史大官人 > 第368章 三线战争,东海舰队大都督!

第368章 三线战争,东海舰队大都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人想如何查证?”

    庞奇听了,倒也认同。

    徐安沉默了些许后,道:“吴应雄有所隐瞒,并没有真的把守龙军组建的主因给说出来,而只是有意想把线索断在他身上。为此,他甚至不惜用性命与陛下做交易,并自曝秘密用以搪塞我。”

    “我们现在必须谨慎,不能过度相信任何人的话。如果你从幽州得到的情报属实,当年大景国真的有一名质子留在京都,并布下一个隐患的话,那么守龙军组建的真正原因,应该就与之有关。”

    “当年永和帝焚书坑儒,掩盖了那位景国世子的信息,那他应该也知道那个隐患是什么。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永和帝在驾崩之前,把这个隐患告知了当今陛下?”

    庞奇深思道:“有可能!永和帝焚书坑儒,就是不想让此事的影响扩大,而他既有所布置,驾崩前将隐秘告知陛下,就并不见奇怪!他需要告诫陛下严防那个隐患,以安社稷。但诡异的一点是,那位景国世子留下了什么隐患,永和帝既然知晓,却为何不一劳永逸,只是封锁了消息而已?”

    “此事不必盲猜!首先我们要确认两点,第一,景国世子的真实性。第二,守龙军这次的暗中组建,是否与那个隐患有关!老庞,明日你有两件事要去办。”

    “大人请说。”

    “去一趟吏部调阅欧阳晋三人的详细资料,我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共通点。之后,设法让张家主开口,找出当年张太尉的密信是留给了谁。张太尉能留书给他的挚友,就证明背后是有所交代的。那位挚友或许也会留下此信,传到后人手中。找到那家人,拿到那封信。”

    “是,下官明日一早便去办。”

    “好。”

    庞奇离开以后,徐安并没有立即回房休息,而是从书桌的抽屉中拿出了一个竹哨并吹响。

    清脆而幽远的哨声响起,没多久,夜叉便现身书房。

    一见面就递给徐安几份文书,浅笑道:“你还真是着急,本使以为你会等明日才见我。这是要的东西,贵妃张青鸢的底细已查明,她的身份你应该会意外。”

    徐安接过,但并没有立即查看,却问了一句题外话,道:“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你的身份,能让我看看你的真容吗?”

    夜叉微微顿住,“幽灵卫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你说能不能?除了陛下,也就御史大夫能知道我们左右双使的身份。纵然你持有孙大夫的印鉴,且是台府两院监察使也不行!何必明知故问?”

    徐安一笑:“是吗?那你敢说萧尔康和修罗,以及马冀,都没有见过你的真容?”

    夜叉沉默,面具下两眼一滞,却说不出话来。

    “其实你不说,我也大概能猜出你的一点底细。”

    “哦?”

    “从我吹响竹哨,到你出现,前后不到半刻钟的时间。说明你就住在附近,第一时间听到我的暗号后,便马上赶来了,没有耽搁太久。而前次我在台府内召见你之时,你拖延了近两刻钟时间。证明你是通过其他幽灵卫的告知,才收到我的传信。而以徐氏老宅为中心,半刻钟脚程为半径内,便是你的潜伏地所在。对吗?”

    夜叉沉默,目光却逐渐变冷。

    “再观察你的身高体型和说话的声音,可以判断出你年纪不老,而立之年左右,且武艺高强。能住在这条街的人家,大多非富即贵,那你用以潜伏的身份就非同一般。要准确找出你,得从那几户顶级的豪门士族中找。”

    夜叉依旧沉默,片刻后,才轻轻笑叹:“你说得没错。但你本无心挖掘我的真实身份,否则,便是去做,而是当着我的面说。”

    徐安点头:“是。你想让我知道的时候,自然会说,没必要对你究根问底。只不过好奇罢了,但很显然,你现在还不愿说。”

    “既知如此,没什么事情,本使便不和你闲聊了。”

    说着,夜叉便要转身。

    徐安却叫住道:“等等,有一件事要你去办。”

    “说。”

    “查一下张家在京都的底细,还有秦氏,看看他们最近有什么动作。”

    “张氏和秦氏?这两家可都是望族,前后两任皇后就出自这两家,你让我去查,便等同于动了陛下的外戚,可知轻重?”

    “知道,但这有什么?当初你我联手,连小皇孙都敢绑架,更何况一介外戚?废话少说,尽快给我结果。”

    夜叉闻言,迟疑了半分,不过倒也没有拒绝,随即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次日正午。

    御史台府书房中。

    庞奇顶着一双黑眼圈急急进门,道:“大人,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徐安放下手中的卷宗,抬头看着他,眉头皱起。

    见这货精神萎靡,两眼乌黑的样子,怕是昨夜至今都没怎么睡过。

    “不是让你好好休息吗?干嘛去了?”

    “没事。大人不是想知道张太尉那封密信交给谁了吗?下官便连夜审了审张家主,是用尽了办法,倒也成功撬开了他的嘴。”

    “密信交给谁了?”

    “陈家。永和帝时期的尚书阁阁老,陈永年。他与张太尉同朝为官,既是同僚,也是挚友。”

    “这应该就是你想说的好消息吧?那坏消息就是你已经去过陈家,但没有拿到密信?”

    “是。当代的陈家主在礼部为官,早年因为一桩案件,下官倒是与这位礼部陈侍郎有些交情。我已经去找过他,起初他千般否认知道此事,但耐不住我软磨硬泡,最终还是承认了。他说当年陈阁老确实收过一封张家的密信,但并没有留下来传给后人。而是在病入膏肓时,亲手将之烧掉了。”

    “烧了?你确定?”

    “陈侍郎为人正值,既能承认此事,那就没有说谎的必要。而当年陈阁老对此信极为看重,并没有给其他人看过信的内容,以至于陈侍郎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而已。信中内容,一概不知。”

    徐安深吸了一口气,深沉道:“还真是个坏消息。陈阁老烧毁了密信,相当于断了我们追查景国世子当年布下那个隐患的线索。永和帝为了掩盖景国世子之事,不惜焚书坑儒,那么当年的知情者怕是都已经死绝。我们想要确认如今守龙军组建,是否与当年之事有关,已然无门。”

    庞奇想了想后,却道:“那倒未必!当年的知情者若全都死了,那焉有张太尉的留书?陈阁老亦不能正常寿终正寝!下官倒以为当年非但有知情者活着,而且活到现在也不是没有可能!”

    “什么意思?”

    “大人想想看,永和帝焚书坑儒,烧尽有关记载这位景国世子书籍,原则上把所有知情的人都给坑杀了。但这只是表象,其实还是有些人可以活下来的。例如,那些深受永和帝信任的人,张太尉便是其中之一。再者,永和帝身边的近侍也有可能幸免于难。”

    听此,徐安眼前一亮,道:“你是说太监?”

    庞奇点头:“对!通常来讲,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都极受信任,如果不是犯下什么滔天大错,皇帝是不会轻易杀死他们的。当年永和帝身边的受宠近侍,可能就知道内情,而例外不被坑杀!”

    徐安失笑道:“说得有理。可那是六十年前的事情,即便当年真有知情的太监活着,恐怕也早就死了。”

    “但也有可能活着,不是吗?太监入宫的年纪一般都很小,武德海就是七岁净身入宫的。也许当年永和帝在位时,身边也有这样一名小太监呢?那他是不是有可能还活着?”

    “这样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便有这样一位小太监,现在也已七老八十了,早就不知去向。”

    “不!这个大人就不知道了吧?做太监和做宫女不同,宫女超龄之后,会被强行送出宫外,或者自请出宫嫁人。太监却得一辈子留在宫中伺候,没有皇命,不得擅自离宫。皇帝身边的近侍,也不会经常更换,通常都是终身伺候的。而主子死后,留任的太监若不得新帝喜爱,就只有一条路可走。”

    “什么路?”

    “守皇陵!”

    徐安顿感微喜,道:“还真有可能!”

    如果永和帝生前的近侍太监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且去守了皇陵,那么秘密就有可能会被留下来!

    虽然这样的概率并不高,但不可否认,是存在可能性的。

    顿了顿,徐安扭头吩咐道:“那好。老庞,你去暗中查一下永和帝的陵寝在哪,咱们去一趟皇陵。”

    古代皇帝的墓葬都是严格保密的,其位置隐秘,藏于深山之中。

    除了负责守陵的禁卫军团和宫中有数之人之外,普通百姓很难探知。

    庞奇却一愣道:“这个大人可就为难下官了,胡乱打听先帝陵寝的位置,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不过,下官查不到,有一人或许可以帮忙。”

    徐安问道:“是谁?”

    “历代先帝陵寝的舆图,收藏于军机阁的密盒之内,理论上除了陛下和有数的几名内阁重臣之外,无人能接触得到。而咱们恰好认识这样一个人,你昨天刚从他家吃饭出来。”

    “吴应雄。”

    “是。吴相之事没有被陛下得知,他未入诏狱之前,深受陛下信任,官居内阁首辅武相。应该是见过那份先帝的陵寝舆图的,即便没有见过,他也能猜得出来。原因,大人心中是清楚的。吴相是守龙军之人,岂会不知道先帝陵墓在哪?”

    “好。我亲自去见见他,你赶紧回去休息。一旦得知帝陵的位置,咱们就去一趟,会会那群守陵人。”

    说完,便要起身离开。

    庞奇拦住道:“大人心急也没用,吴相这个时候无法见你。下官在来的路上,正好见他的车驾往宫中去了。”

    徐安皱眉,听此倒也不见意外。

    皇帝萧无忌是个雷厉风行之人,既已决定要对大景国用兵,就不会拖延。

    只怕用不了多久,内廷司便会发布讨伐檄文,昭告出征大景的消息。

    皇帝这时候召见吴应雄,便是要催促他先行赶往陇西,这点不难揣测。

    稍稍沉思后,徐安又坐了回来,轻叹道:“也罢!那就等等吧,你先回去休息。”

    庞奇这才应声离去。

    哪曾想,这一等,竟是三天以后。

    等到徐安有机会找到吴应雄时,他已是一身戎装,出现在西城门外。

    随行约数百将士,整装齐备,将要远赴陇西。

    徐安借着给他送行为借口,上了吴应雄的马车。

    庞奇则骑着马,跟着队伍前行。

    车中。

    也不知徐安和吴应雄都谈了什么,直到远离京都约八十里后,才从车上下来,拱手一揖道:“吴相珍重,后会有期。”

    吴应雄的声音隔着车窗帘传出:“呵呵,本相倒是希望后会有期,奈何怕是后会无期了。徐安,记住你答应我的事情,好好待她!”

    徐安回道:“明白。我若不死,她便无虞,这是徐安可以保证的。”

    “很好,去办你的事吧。最好动作快点,估计很快就会有人来找你。你若想知道那事儿,就别耽搁。”

    “吴相慢行。”

    “走!”

    吴应雄没再多言,下令队伍继续前行,全数前进。

    而他这一去,便预示着大乾对大景国的全面战争即将爆发。

    与以往不同,这一回出征,萧无忌是打定了不破大景不班师的主意。

    在这三天内,内阁六部数次联合发布公文,宣布紧急募兵慕粮,召回退役兵士,大量铸造兵器,规模之大可谓空前。

    整个京畿六县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到处可见各部军团紧急调动的影子。

    俨然是一场残酷纷争的预兆。

    二人目送吴应雄的队伍离开后,徐安怅然一叹,正想开口说些什么。

    正在这时,身后的官道上蓦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伴随着一个声音响起,由远及近,道:“徐大人留步,陛下急召。”

    徐安闻声,脸色一沉。

    庞奇嘟囔一声,正要回头看看来人是谁时,猛然被徐安叫住道:“别回头,装作听不见他喊,跟我走!若被他带回去见陛下,那皇陵咱们怕是去不了了。”

    说完,马缰一甩,便快速朝南边奔去。

    对身后追赶之人置若罔闻,且很快就甩开了对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