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逆乱之始,天罚之源
自古以来,帝王们皆选择将公主远嫁,而非迎娶异国公主,原因无异于生死之要义。
中土皇族之间的纠葛如同繁复的丝线,朝中权臣皆梦寐以求令自家女儿登上后位,毕竟皇后握有实权。于是,无数势力各施手段,只为令其选中的女子坐上皇后宝座。在如此背景下,异国女子如何能涉足这宫廷之内?
中土皇室重视血脉纯正,若外族女子嫁入皇宫,诞下的子嗣带有异族血统,皇室不容。而公主远嫁,异族之王便成了中土帝王的女婿,辈分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如若娶公主为妻,地位则反转,中土帝王反而成了女婿。
中土帝王迎娶异国公主,这位公主欲母仪天下,坐上皇后之位,实属遥不可及。然而,联姻的异族毕竟一方霸主,公主入宫,至少应得体面称号。一旦她诞下龙子,便有机会染指中土的权力架构。若公主生下龙子,便有望登上帝位。此时,作为外戚的异族部落,凭其强大力量,若龙子登基,其干预朝政的能力将倍增。即使未能登基,有强军撑腰,此龙子亦会成为不小的麻烦。
自始至终,娶异国公主便是麻烦的开端。当初建议和亲的刘敬曾对刘邦如是说:“陛下,嫁公主予匈奴,他们必仰慕我中原文明,公主必成阏氏,所生之子未来将是单于。况且,冒顿尚在,他是陛下的女婿,冒顿离世,陛下的外孙即为单于,外孙岂有不听外祖父之理?”
所有中土王朝都深知这是干预对方内政的良机,绝不会轻易授予对方。若中原娶异族公主,必是弱势之时。如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宇文邕,因形势所迫,娶突厥公主为后,却坚守底线,未与其生育子嗣。若有子嗣,便是嫡长子,那时麻烦才真正开始。
外戚异族强大时,甚至有被兼并的危险。朱祁镇娶也先之妹,惹怒朱瞻基与朱棣,朱元璋更是愤慨。朱祁钰找借口杀害其木格,朱瞻基和朱棣非但不会责怪,还会赞朱祁钰做得好。
朱棣质问石亨:“你擅自领兵闯入皇宫,莫非想要造反?”石亨忙磕头:“太宗陛下恕罪!臣知错了!”朱棣转向朱高燧及他管辖的锦衣卫:“私闯皇宫,图谋不轨,石亨罪当万死!”“太宗陛下恕罪!”石亨疾呼。
“石亨,武清侯,削去爵位,贬为庶人,凌迟处死,株连九族!”朱棣直截了当地宣布判决。“太宗陛下饶命!是皇太后准许的!”石亨求助于皇太后孙氏。孙氏不笨,朱棣与朱瞻基出现,显然是处理此事。她害怕,平日权倾一时,但在朱瞻基与朱棣面前,不敢多言。再怎样,孙氏只是朱家儿媳。
朱棣乃永乐大帝,大明的第二位雄主!其威望影响力无与伦比。朱瞻基虽不及朱棣,却也不是孙氏能抗衡的。孙氏紧张,绝不能承认。“你胡言乱语!休要信口雌黄!”孙氏断然否认。
石亨唯一的救命稻草消失了。他瞪大眼睛:“皇太后,救命啊!这是你允许的,否则臣哪敢!”孙氏跪地,不敢言语。见孙氏不说话,石亨转向跪在一边的朱祁镇:“皇上……太上皇救命!臣一片忠心耿耿啊!”石亨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朱祁镇,但他并未看清形势,孙氏与朱祁镇此刻自身难保。
石亨惊慌失措。“太上皇救命!”锦衣卫架起石亨。“石亨是保卫京师的功臣!他功在社稷!”朱祁镇忍不住开口。朱瞻基反手就是一掌。对皇家而言,打皇子是耻辱,但目睹夺门之变及朱祁镇之前的话,朱瞻基的怒火难以抑制。“你杀于谦和祁钰时,怎不想想他们!”朱瞻基指着景泰朝功臣,“他们不是功在社稷吗?”朱瞻基看着朱祁镇,越发愤怒。如今,他竟分辨不出是非!
“带下去!”朱高燧也不再纵容石亨。很快,其他禁卫军赶到。朱棣亦不手软:“随石亨一起乱闯皇宫者,皆斩首,抄家!”
刹那间,朱棣仿若穿越至那场惊天动地的靖魔之战,置身于攻陷金陵,屠杀建文忠魂的瞬息之间。
“决不宽容!”他威严低喝。
“太宗陛下饶命啊!”数百禁卫军匍匐在地,叩首求饶。
“踏入皇城之时,你们就应预见到今日!”朱棣挥手,淡漠道,“带走!”
樊忠示意其余禁卫,一挥手,石亨带来的人尽数被押下。
这些人得势时高官厚禄,如今失势,自当付出代价。即便非主谋,涉谋叛逆,在这玄幻的时代,不灭九族已是宽宏大量。
朱元璋对他们深恶痛绝,朱棣亦然。
石亨与禁卫军,悉数遭难。
朱棣凝视着瑟瑟发抖的徐有贞:“你擅长观测星象,对吧?”
徐有贞总是招致他人怨恨,每回煽动人心,他都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没……没有。”徐有贞忙摇头否认。
他比旁人更清楚自己的能耐,观星象不过是迷惑人心,笼络势力的手段。若非科举高中,他便是江湖骗子。
“先前南迁之议,你说天象异变,这次又瞧出了什么?”朱棣指向他。
“太宗陛下饶命,微臣知错了!”徐有贞哀求。
朱棣摆手,对这类阿谀奉承深感厌恶。
“徐有贞妖言惑众,煽动人心叛逆,拖下去凌迟处死,灭其九族!”他下令。
“太宗陛下饶命!”两名锦衣卫立刻拖走徐有贞。
“曹吉祥,你们也是同谋吧!”朱棣挥手,“一并拖下去凌迟处死,灭九族!”
非心狠,这是乱世叛逆的结局。
朱棣并未针对他们,杨善、徐彬等人皆如此。
张辅望向弟弟张軏,却不敢求情。朱棣指向张軏:“凌迟处死,灭九族。”
张辅紧张万分。
朱棣补上一句:“除英国公张辅一家外!”
张辅一家无恙,不牵连他人,已是朱棣的法外宽恕。
这几人非善类,即使不算叛逆,他们后续的所作所为也足以判死。尤其是曹吉祥和石亨,日后的行径更为离谱。
曹吉祥、石亨因利益冲突产生矛盾,御史杨瑄、张鹏趁机揭发。二人摒弃嫌隙,再次联手。
他们疑心阁臣徐有贞、李贤是幕后主使,一同在朱祁镇面前栽赃。还指控张鹏是复位时被处决的太监张永的侄子,杨瑄与张鹏是一丘之貉。
朱祁镇大怒,将杨、张二人及参与揭发的御史全部下狱,逮捕徐有贞与李贤。
不久后,承天门发生火灾,朱祁镇命阁臣岳正代拟罪己诏。岳正措辞激烈,曹、石二人又趁机诬告岳正沽名钓誉,诋毁君主。朱祁镇遂将岳正贬谪为钦州同知。
曹吉祥与石亨见朱祁镇言听计从,愈发嚣张,朝野上下对他们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有人匿名举报曹吉祥,他竟请求朱祁镇发布榜文悬赏捉拿。
曹吉祥和石亨的放肆行为,连朱祁镇也逐渐察觉。他询问首辅李贤“夺门”一事。李贤回答:“迎驾可,‘夺门’岂能成为典范?”
天位本固属于帝,‘夺’反而暗示非本应所有。且万一败露,你又将何以自处?况且当时郕王病重,他若逝世,群臣自会请你复位,何必多此一举?他们怎敢借此索要晋升赏赐?
朱祁镇闻言豁然开朗,开始疏远曹吉祥,下令奏章不得提及“夺门”二字,同时裁撤冒领“夺门”之功而升官的四千多人。
最终,许多参与“夺门之变”的人功亏一篑。
事实确如是,有孙太后在,朱祁钰驾崩后,皇位或是朱见深,或是朱祁镇。孙太后对朱祁镇的宠爱,使得即便无“夺门之变”,皇位也仍归属朱祁镇。
曹吉祥与石亨权势过大,膨胀至叛逆边缘。朱祁镇二次复辟,将朱祁钰辛辛苦苦营造的清明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不仅如此,整个大明也深受其害。
曹吉祥之子石彪妄图坐镇大同,内外掌握兵权;私制违禁龙袍、卧榻等,被勒令闲居。后因制造流言、豢养刁民、窥探朝廷之罪被囚诏狱,依叛逆律定为死罪。
未及行刑,石亨便死于狱中。曹吉祥曾问门客冯益,历史上有宦官子弟为帝的先例吗?冯益提及魏武帝曹操,曹吉祥听后欣喜若狂,对叛逆之心更加坚定。
“夺门之变”的复辟功臣,对刚刚恢复元气的大明王朝,造成了二次沉重打击。
一切灾祸的根源,乃是朱祁镇与孙太后的冥顽不灵!
参与夺门之变的众生灵,无一幸免,皆化为烟尘。此刻,奉天殿仅剩朱祁镇、孙太后,以及满朝的文武百官。
朱瞻基凝视众人,向着景泰一朝的功臣深深一拜。
“尔等皆乃吾大明乾坤之柱,感激不尽!”
朱瞻基深知京师保卫战的败北将带来何等浩劫。
“宣宗陛下过谦,此礼微臣承受不起啊!”王文连忙回应。
“不肖子,险些酿成千古之祸!”朱瞻基望向朱祁镇,神色中充满了痛惜与愤怒。
前朝正统之士已被屠戮一遍,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愤恨。
大明江山,在朱祁镇手中摇摇欲坠。
京师虽保,但大明的辉煌一去不返,开始步入衰败之路。
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的荣光,再难重现。
“若非你们二人,土木堡一役,大明怎会损兵折将至此!”朱瞻基指向朱祁镇。
朱祁镇一手导致大明的衰败。
“皆因你的愚昧与任性!你害了多少无辜生灵?”
“三大营将领集团全军覆没,文官高层陨落,京师险些沦陷!”
朱瞻基越想越怒,一脚踹向朱祁镇。
“你如今竟还有颜面诉说委屈?”
“若非于谦、祁钰与其他护国重臣力挽狂澜,大明便葬送在你手中!”
“大明,亡于你手!”
“现在你竟还敢对功臣痛下杀手!你已毫无廉耻之心!”
“你,还是人吗?”
“可知,因你的任性无知,多少生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知,因你的愚蠢,大明的辉煌就此黯淡!”
朱瞻基无法遏制内心的愤怒,再次对朱祁镇施以一脚。
想起那无尽的损失与大明的衰颓,朱瞻基悲愤交加。
“你竟还有脸归来,给大明带来二次创伤!”
“你可曾知晓,曹吉祥之流,与王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本铲除的宦官专政,随着朱祁镇的复辟,再度死灰复燃。
朱祁镇复位后,因宦官曹吉祥对其复辟有功,便委以三大营总督之职,掌控京师军权。
宦官集团的势力因此在短暂沉寂后迅速崛起。
另一方面,开国武将勋贵集团在土木堡之变中几乎全军覆没,文官集团的崛起使得朱祁镇唯有依靠宦官势力制衡,以钳制文官集团的力量。
恶性循环由此开启。
明英宗朱祁镇,便是明代宦官专权的开端。
此后,明朝宦官集团不断干预朝政,导致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直接加速了明朝走向灭亡的进程。
武将集团,几乎被朱祁镇一人驱逐出局。
军事力量的衰弱,亦源于此。
朱祁镇对大明的影响,恶劣至极。
尽管大明尚有两百年国祚,但内部问题层出不穷,许多致命的症结在此时埋下。
土木堡之变,颠覆了明初皇权、勋贵、文臣三足鼎立的朝廷格局。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勋贵集团元气大伤,与文臣分庭抗礼的武将死伤无数。
随后的京师保卫战,文臣拥立新帝,击退蒙古军队,而勋贵武将的声望不足以在朝堂上与文臣抗衡,致使明朝形成文优于武的新局面。
原本皇权、勋贵、文臣相互制约的权力架构,变成皇权与文臣的直接对抗。
皇帝不得不更多地倚重宦官和东厂锦衣卫,以此增强对抗文臣的优势。
于是文臣压制皇权的局面形成,明朝中后期,皇帝的一举一动皆在文臣监视之下。
皇帝出行,需与大臣斗智斗勇,最后就连调兵遣将的军事大权,也落入文臣之手。
武将只能作为文臣运筹帷幄的棋子,出征边疆,主帅皆为文臣。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为重夺军权,不惜偷偷跑至边关前线,冒死亲掌军队,树立皇帝在军中的威信。
然朱厚照去世后,明朝后续皇帝仍无法直接调动军队,正德皇帝在与文臣的较量中,终究败下阵来。
朱瞻基对朱棣之后之事了解不多,但土木堡之变导致武将地位低落,令朱棣与朱瞻基头痛不已。
大明军队后期疲弱不堪,面对永乐时期的三大营,恐怕无力一战。
提及朱祁镇的罪行,朱瞻基已无心多言。
“祖父,您处置吧!”朱瞻基不愿再提,看朱祁镇便心生烦躁。
“不肖子孙朱祁镇,恣意妄为,使朝廷遭受重创。”
“身陷敌手,苟延残喘……”开门迎娶敌国公主之事,让所有人难以接受。
常人遭遇此等屈辱,多半会选择自尽。
他却安然无恙。
“今日欲弑宗室兄弟,屠杀大明功臣,罪无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