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话 通过拆俺的书架,讲讲“家”与修行(修改补充)
前边讲到了三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创作它们的作者,貌似都不希望带有家和亲人的牵绊呢。
牵绊啊说起来,任何事情都要两面看,能说成是牵绊又何尝不是有感情。
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清净却寂寞,两个人如胶似漆虽甜蜜却不免太多磨合太疲累,而且容易更加孤单
人数再增加,双方父母、孩子、亲朋好友、工作领导、同事随着各种人脉网,关系阵的铺开,一方面你充盈了,丰富了,热闹了,踏实了,一方面你也受限了、被束缚了,麻烦操心多了,很多事不能自主了
所以,什么都好,不管你现在处在哪种状态中,努力了,认真了,奋斗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品尝了,能无悔,拿得起且放得下,就都是幸运儿。
最怕一根筋,执着上某个念头、某件事、某个人、某种状态等等,就麻烦,很麻烦。
明白。
所以,佛家修行第一步就是放下执着。
任何时候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还能再拿得起、再放得下。需要时拿起,不需要时放下。
一切立足于当下,用智慧审时度势,去做出最适合的判断和选择。
不能懒。经验是用来借鉴的,不能往自己身上一装,就固定了。
(苦口婆心唠叨这么多。劝别人,也是劝自己。)
而家是什么,是我们休息、放松的地方,是心灵的港湾,是一个可以无条件接纳包容我们的地方。
当然,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有些家可能会是另一种样子。
有句老话: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佛法讲八苦,其中一条:怨憎会苦,说的就是这个。
还有一句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
因为人间,其实本就是个修行地。
七分苦,三分甜,这是常态。
不是有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嘛。
所以家,真的很难简单定义。
没有家,也就成了无根的浮萍,只能漂泊于海岸,无法停靠的孤船。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不过是小说,看着不爽,不刺激,不搞笑什么的有什么意思。
要的就是娱乐啊,就是打发时间啊,要的就是填补平淡生活的精神盛宴啊。
然后呢
好,不多说,很多时候,其实话都只能点到为止。(聪明人会挑对自己有益的读哦。)
好朋友还看透不能说透,说透不是好朋友呢。
我觉得中国老祖宗很有智慧。
古语云: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这里面的淫不是指男女方面哈,这里是过分的意思。
中国人最讲究中庸之道,最会用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想依赖家啊,没有家人,日常是会少很多温暖,少很多亲情的陪伴和幸福的。
所以我们现在看文都喜欢节奏快,十章以内如果没有点转折、矛盾、冲突、事件等等的发生,推进一个剧情小高潮的话,就感觉看不下去了,文仿佛停滞下来了。
女频节奏还好,男频节奏则更快。
更高、更快、更强就是好吗?
我们来看,太多从事体育比赛的人,他们的职业生涯普遍都比较短,而且很多都带有多多少少的职业病或者伤病。
好,点到为止。
如果小说里的主角是我们的员工的话,那他们可真辛苦呢,少有喘息的时间。
要是我,我估计得请假、摆烂,搞不好还会想尽办法辞职呢。笑。
好,我们接着拆。
第四本:《不要碰我的兔尾巴》(26万在读,93分)
这也是一本我在番茄看到的很喜欢的一部书。
虽然只有短短的117万字,却可以让人读完意犹未尽,且愿二刷三刷的好作品。
这是一部带有明显童话风味的作品。
女主是森林里一只兔子女巫,男主是头有首领身份的狼。
故事用很久很久以前来开头。(不得不说,这个开头,太有童年气息了。)
一开篇就直捣黄龙,把整部书的主要矛盾,和男女主的性格,以及遇见彼此后会以什么样的拉扯全交代了。
非常紧凑。
兔子女巫要熬制新型魔法药水,所需原料中有一样是:一个强壮的雄性。
而男主这只强壮的公狼,就正好这个时候闯入了女主的视线,向小兔子购买一瓶,抑制发情期的药水。
然后嘿嘿,坏笑。大家想想会发生什么?
瞅瞅这么大个钩子,大部分读者一定会跟读。
不说了,感兴趣的朋友自行查找阅读。
整篇文,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链接非常紧密,且一气呵成,一通到底。(其实这里一直说这些有些跑题,可我忍不住啊!因为在这方面自己太欠缺了。)
这里男女主整个发展很快,也没太多配角参与,彼此的家更是没有提及,毕竟童话嘛,就是朦胧的,唯美的,依据现实截取出来一个及多个点。
不过,好在它篇幅很短,又是两只小动物。就像一个人漫长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跟时间线拖拉很长很长的长篇是不一样的。
(别说,简单拆了一下这个中短文后,以前不会写短篇的我,突然有些悟了。o( ̄︶ ̄)o)
其实,这就是修行。
会的人,吃饭是修行;喝水是修行;衣食住行、为人处世、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等等方方面面都是修行。
修行就是在凡尘中,让平凡的每一天都变的有意义。
我们如果能在面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升起智慧和喜悦而不是烦恼和各种负面情绪,那么你就是随时随地在修行,在进步。
至于其他什么的全是辅助。
辅助是什么,儒家就是儒家经典和修学次第及方式方法;道家有道家的经典和修学次第及方式方法;佛家有佛家的经典和修学次第及方式方法。
当然,还有其他教派。
(其实不管什么宗,什么教,什么派,什么门,什么组织,所有众生的目标都是一致的:离苦、得乐。只是用的方法不同罢了。)
所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好困,睡了睡了。明天继续。
第五本:《凶巴巴的总裁果然是个大妖怪》(23万在读,92分,13万字完结)
下一话再说哦。
每话一个儒释道小常识:
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而跟他修学的统称为弟子。
【菩萨】是学长的关系。
【和尚】翻做亲教师,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为也叫【阿阇黎】,【法师】是普通教师。
【和尚】也相当于校长;教务称【首座】;训导称【维那】;总务称【监院】。
【丛林】就是佛教大学。
寺院供的佛像也都是有教学意义的,这些意义都隐藏在他们的名号里面。
这一点儒家、道家、以及很多宗教,包括每个朝代或画或雕刻的伟人像其实也都有这个意思。
就像我们看到毛主席像,就想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想到了毛泽东思想,想到了他的丰功伟绩和对后人的教导。
由称呼可以看出佛跟信众是师生关系。
就宗教而言,上帝和信徒不是师生关系。
所以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