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前秦故事(改)
在张长生的注视下,陈家声酝酿了一下感情,开口说道:
“告大神。”
“学生本姓陈,名家声。籍贯大秦朝零陵郡洮阳县陈家村,即今日之陈家镇。死时年二十四,确实是个书生,因此虽然面嫩,却并非新鬼,从今倒算,已有约两百余年,故此学生也为今日陈家镇陈氏一族之远祖。”
“而学生之死,其实是源于一场动乱。”
“动乱之因,则是因为,彼时乃大秦二世天下,大秦严峻法,苛民政,虐待百姓,致使天下皆反,各地义军突起。”
“而我陈家村陈氏一族,与大秦之间,早有很深积怨,故此村民闻听秦将亡后,纷纷聚集,共商反秦。学生作为当时陈氏之子,虽然平日只隐居读书,但事到临头,亦不免要居于其中,与众同族共进退。”
“然我陈氏一族却未料到,强秦虽失势于天下,但在这零陵郡洮阳县地方,仍有原九分之强。故此秦之官府刚一听闻我族起义后,便派出当时之洮阳县尉李园,领三千黑甲军,来剿灭我族。”
“而我族虽然人人同心,却都是平民,平日劳作虽可,真到战时,却极孱弱。且反秦之事本就是由个别村人突然鼓动,虽激发起民意,但行事仓促,准备不齐,故而武备不整,又指挥不明,整个一草台班子也。如此之下,我族面临突然来犯之秦军,自然便如那螳臂当车,一触即溃也。”
“然后,那洮阳县尉李园之黑甲军,便将战后我族剩余之人,皆围于村中。”
“可怜我陈氏之义军,骤起于田野间,本欲做大事,却自修不足,又不得天意,成不过三月,即骤灭。学生至今每每思之,都觉无限后悔!”
“学生应该尽力阻拦住族人,勿要轻举妄动,如此则不会有当时灭族之灾也!”
“再回正题。”
“正当我陈氏被围,全族将灭之时。”
“或许是那洮阳县尉李园怜悯我等从众之人无辜,也或许是其不愿再逼战以致损伤更多士卒。便提出要求,只要我族交出首恶,便放其余人一马,不行株连之事。”
“那李园此举,当真为我陈氏当时之唯一生机也!其虽为敌人,学生我亦钦佩之。”
“于是,为了保护族中最后一丝血脉,我等剩余之人商讨之后,决定答应此要求。”
“然当时,鼓动众人起义之首脑,竟已亡于黑甲军弩箭之下。”
“于是余人等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学生见此无奈情况,便想到所学之书,以及书中所说之舍身取义,最终只能长叹一声,主动出列,自首于秦。”
“再后,学生被秦官府当众诛杀于洮阳县东门,身首分离,学生自此身死且无感矣!”
说到这里,陈家声或许也是想到自己曾经走过的一路之坎坷,便止不住地喟叹了一声“唉”。
然后他才继续道:
“而令学生没想到的是,受刑当夜,有人盗学生之尸首,带回族内。”
“然后,我陈氏一族幸存之人,因感念学生主动舍生之义,便奉学生为族鬼,为学生在各家中立起牌位,四时不断祭祀。”
“于是学生于茫然之间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受族人香火之助,以鬼身复生,存于这世间。”
“至今,亦有两百余年矣!”
陈家声缅怀道。
然后他见张长生并没有不耐烦之相,便自行解释道:
“再告大神知。”
“这两百年间,学生除了偶尔能感应到后人香火祈求,现世为后代避祸迎福外,大多数时间,便是在往复不断地休眠沉睡。”
“因此从未作恶,所以便没有恶业。”
“而直到最近几年,不知因何原由,天地之间变化颇大,学生自偶然醒来之后,便一直存在于冥冥之间,还从未再感到困倦。”
“所以学生才寄居于我族各神位、神龛之中,平时行炼炁,有闲则护佑族人。”
“想来,大神所说之功德、香火,应是学生于这段时间内,受凡人影响而沾染上的。”
“而学生此次旁观大会,则是因为……”
陈家声说到这里,停顿了下,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把陈老倌的事都说出来。
但他想了一想,又觉得此事除了自己有点丢脸之外,并没有其他问题,自己所做的事情,包括斥骂陈老倌也好,告密昭清泉也好,都是出于正常伦理,以及人间公义。
于是陈家声就坦然白道:
“是因为学生的后代子孙之中,有一不孝之人……”
然后,陈家声就把陈老倌想要欺师灭祖、而自己则下决心要给他捣乱等事,全部说给了张长生听。
张长生闻言侧目,却没想到这陈家声与陈老倌之间,竟然还有此一节。
张长生不禁对这陈家声,产生了一丝好感,这却是心中他觉得,陈家声没有只因为陈老倌是其子孙,便偏袒陈老倌之恶行,反而能够及时告知外人,助外人逃离圈套。
由此可见,这陈家声虽然有点私心,但大体上确是个讲究公道之人。
张长生再联系到陈家声所说之陈氏故事,更觉得此人懂大义,肯牺牲,倒真是个有风骨的读书人。
于是,张长生便道:
“你所说一切,我都已尽知。”
“却没想到你这一小鬼,人生如此曲折。”
“倒是给本神听了个旧故事。”
“而你说之陈老倌之事,我也曾从别处听闻。”
“并且我还可以告诉你,本尊之所以到此,也是因为这陈老倌。”
“所以,你我可以说是,有相同的目的。”
“都是要让那陈老倌,有一天,自受其恶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