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嬴政也不禁赞叹荇的干练
已经有了科举制的朝代,出题人们见得后世学子们的对谈后置之一笑。
出题人笑着叹了口气,目光惫懒而戏谑:又一个寄希望于押题的~
虽说只是府试,但要是什么都能让那帮娃娃押中,他们还不如趁早告老还乡呢,至少还能留得个清名。
而暂时还没有科举制的时空则非如此,上古遗风还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更侧重的还是内核与临场发挥的能力。
首先是确定我真的有什么,其次便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寻找自己的伯乐。
便如战国之时的名士一般。
没有和谐,何来复兴
∴毕竟,家和万事兴!
∴高铁很快,承载着复兴之梦;火车很慢,承载着万家灯火。
南北朝时期,一个隐户居民将自己摆作一个大字摊在一块大石头上。
“家和万事兴啊……”
按照天幕所说的历史走向,他们如今距离乱世终结还有的一百多年。
至于当下,无论是想要“和”,亦或是想要“兴”,都是在痴人说梦。
赵宋,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望着天上的“家和万世兴”,近乎怔愣,随即又捋了捋胡须。
“果然还是需得内部和谐……”
呢喃着,他此刻的脑海中除了那些一直在溯源的关键词,便是他那好弟弟,以及一些好兄弟不太中看的嘴脸。
他蓦地想起了他偶然追溯到的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还是他那好弟弟说的。
所以,原他是这么死的啊。
好得很!冷冷地嗤了一声,赵匡胤的目光陡然犀利。
诸位不想和谐是吧?那他赵匡胤就和谐了诸位!
唐朝,贞观五年时空。
这个时期的李世民,也正跟他的一众心腹们商量着“驭戎之策”。
在天幕那些短平快的信息轰炸之下,尽管艰难,但大唐君臣还是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对策。
正如曾向他上书的李大亮所说,怀柔远人之事是决计不能再做了。
招抚了他们,他们最后却还是要搅乱大唐,如此看来,那些给戎狄的优惠政策当真是给了也白给。
战国,秦王政(九年)时期。
此时的秦王嬴政也如封禅时空的他一般,正捧着那本交通工具科普书籍。
对于这句“家和万事兴”他也十分认可,并且也正在朝着“和”努力。
尽管努力的方向有些受人诟病,但他并不在乎。
那些反对他的人,从来都不希望这个天下真正好过。
又或许,天下不好过了,这帮人才能好过。
远的不说,就说他正在收拾的这帮诸侯王,还有稍远些的秦末争霸的那群人。
小秦王沉吟片刻后:荇女士,可否予寡人一部后世史书?
后世的近代史他倒是借天幕看得较为全面些,可大秦至于清朝的历史,他却仅仅知道一个大概的框架。
掌握的信息都不完全,又如何能作出更好的决策。
因此史书省略不得,还是得有!
秦朝,泰山半山腰上。
大秦君臣仍旧被天幕控在半山腰,并且随身的书籍也隐隐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臂如方才,荇又送来一整部完整的二十四史,以及若干部名家通史,加之一些以新奇角度看待历史的书籍,最后还是惯例的一张礼单。
礼单上仍旧有荇贴心的备注:【为避免增加皇帝陛下巡行队伍舟车负重,剩下四套史书会在皇帝陛下归抵咸阳后投放。】
荇贴心至此,嬴政不禁想到一个他遗漏的问题,自大秦起乃至于清朝的皇帝数量可不在少数,荇得是多么长袖善舞的一个人,才能同时将所有皇帝的问题处理过来?
思及此,嬴政也不禁赞叹荇的干练。
而在另一时空,被嬴政赞赏着的人才,她已经又睡了大半天。
二十四史中,距离秦朝最近的史记没有任何人敢率先染指,而是一概被呈于嬴政案前。
官员不是去捡司马迁之后的史书,就是去捡其他通史和历史读物,先拿其中二手乃至于三手的史料填自己的脑子。
大秦君臣前脚刚将一堆书籍分完,新视频后脚降临。
【众所周知:外卖骑手是一个神秘组织,盘点外卖骑手的超神时刻!】
标题划过,激昂的配乐响起,各朝代人民心神一振,只觉得好似瞬间就精神了许多。
各朝代民众还不知道这是来自后世硬曲的神秘力量,只是跟着天幕所讲的那句“神秘组织”,乖乖被请入瓮中。
他们倒要好好瞧瞧,以往他们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神秘组织到底是怎么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