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诗仙李白
李白的科普知识详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少年时期居住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李白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个性和自然的追求,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少年时期居住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乘船东行。接着赴扬州,不到一年,又回故乡,大概是由于思乡情切,不久又返回昌隆。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三台县)等地游历。同年秋,赴广汉游绵州。开元十五年(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春,李白赴成都拜访时任益州长史的苏颋。同年秋,李白得知友人元丹丘隐居嵩山,遂前往探望。二人从此结识,成为好友。开元十六年(728年),李白二十八岁。早春,李白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拜见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暮秋游邠州(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一带),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同游仙游观,作《仙游观》诗。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疏志大,不屑与朝臣交,更况在玄宗宠臣高力士、张垍进谗之下,天子逐渐疏远了他。在政治上虽无大建树,但在长安三年多时间,却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三十四岁。春,李白在洛阳,得知元丹丘从嵩山去往太原,特作诗送之。秋,李白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秋末,返回安陆。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国,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广轮,旌旗拂天,金鼓动地”的磅礴气势,震慑天子,求得任用。然而现实并非李白所想象的那样,他的这篇赋并没有得到玄宗的重视。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述与元演历游齐赵间的生活。初夏,返安陆。同年秋,在安陆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三十七岁。在安陆。是年春,商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商县)人裴宗进入朝廷,任左拾遗。李白作《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与之告别。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荥阳(今河南荥阳)、陈州等地。秋,返安陆。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白时年三十九岁,在安陆。是年夏秋之交,他应友人元丹丘之邀,与元丹丘及堂弟李凝从安陆前往嵩山。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白四十岁。其妻许氏夫人去世。李白初识东鲁女子,两人情投意合。李白在汶水(今山东曲阜县南)作别元丹丘,东游齐鲁。秋末,自齐州返鲁郡(今山东兖州)与东鲁女子结婚,随即携妻子隐居于徂徕山,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为乐。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白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秋,游鲁郡,与友人一起打猎,作诗相和,由此写下《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等诗。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四月,游泰山,作《游泰山六首》;夏,与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微繁昌县),后又游庐江(今安徽庐江县),秋,南陵友人韦冰将赴任丹阳(今江苏镇江市)县令,李白作《送韦青阳之京》诗送行。年末返回任城家中。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正月,应诏赴京师;初春,至长安,谒宰相,并献文。旋奉诏供奉翰林,作《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等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四十五岁。春,奉诏赐金还山,抵达洛阳,与杜甫初次相会,二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又遇高适、李邕等人,联袂畅游,纵情欢歌。秋后,与杜甫等人作别,寓家于沙丘(今河南滑县东北)。
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四十六岁。春在沙丘,得到好友元丹丘相邀,遂再赴嵩山,途经洛阳时,又与杜甫相遇,二人同游龙门石窟、王铎故宅、白居易家等景;在洛阳又与高适相逢;夏,北渡黄河至王屋山,寻访道士华盖君,不遇,惆怅而去。秋,与李邕相会于济州(今山东济宁一带);冬,又与高适等人同游冀州(治所在今河北冀县),他神往已久的幽州蓟北也在此时游赏。
天宝五载(746年),李白四十七岁。春,自冀州返回东鲁;五月,应友人之约,再次南下吴越;秋,至广陵,得病,卧病于旅舍;冬,病愈,又返金陵,岁末,至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
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题材和风格,既有豪放不羁的豪情壮志,也有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也有对爱情友情的真挚抒发。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成就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传神。同时,他也注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使其作品具有优美的音乐性。
李白的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对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