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重整旗鼓
主人惨然一笑,答:“不瞒主任和校长说,经过去年那场变故,我对转正这事儿,已经基本上不抱什么希望了!我之所以去石板沟小学,正是看到这十几年来,那里留不住教师,也派不去好教师 ,一代一代的娃娃们就那么荒废了……你俩算算,石板沟历史上出过一个大学生,不,中专生没?出过一个企业家、老板之类的能人没,甚至出过一个放牧大户或种粮大户之类的人物没?”
主任和校长掐指算来,还真没有!但谈话还在继续,“你的想法是崇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对于石板沟的孩子们来说,固然是一件幸事、好事,但对于全乡的教育,无异是一大损失。对你本人而言,也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权衡利弊,我们认为,你还是留在中心完小好!毕竟你的程氏教学法,已是我乡在全县教育系统的金名片“乡教委李主任语重心长地说。
在下主沉默不语。“程老师,那个学校,我们都清楚,全校五十多个学生,五个年级,就你一个老师,你既是校长,也是后勤主任、门卫、厕所所长……”学区金校长想打破这沉闷的谈话氛围,故意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最最重要的,每月只有七元钱的公用经费,说实在的连买粉笔的钱都不够如果是中心完小,你完全可以靠着大树乘阴凉,不必考虑这些……”
“这些,我都知道”
“知道还去?”
“去!”
主任和校长对视了一秒,“那好吧,我们尊重你的决定……”
于是,在下主人成为了石板沟小学的一名教师。
主任和校长诚不欺我,石板沟小学的破败也大大出乎下主人预料。那一排依山而建的十间土坯房教室,八面透风摇摇欲坠;四周的院墙东倒西歪,仿佛七十岁老阿爷的牙齿,村民们的牛羊自由穿梭任意出入;位于校园西南角的旱厕,整个歪斜了,仿佛是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匪碉楼,被前任教师用两根木桩顶住,才避免了訇然倒塌成为瓦砾的命运,但也苟延残喘,说不定在某个时间,尤其让在下主人担心的是,下课期间学生们一蜂窝涌进去的时候轰然倒塌,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为此,他到校的第一天,粗略地查看了一下校舍条件后,径直去拜访村委会谢主任,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想孩子们安全地学习并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先改变教育教学设施条件。当务之急必须翻修、加固那十间教室,必须重砌院墙,尤其是那厕所,必须拆了重建,绝不允许再使用!
主任看到这新来的老师态度坚决,连夜召开村委会商议。最终的结果是:要想村里公家拿钱,是不可能的,因为村里根本没钱。但学校这种状况,也是不能持续下去的,于是以村委会的名义倡议,全村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物料的出物料,有手艺的出手艺,利用秋后这段相对温热的适宜季节,对学校翻修整治一遍。
也是人多力量大,也是村民们认识到这是关乎自己子孙后代的大事,有的连夜赶着牦牛到祁连山偷伐了木材回来,有的去村后的石料场开采石板回来,有的运来了沙石……,村民们会木工、泥瓦工手艺的自告奋勇当起了工匠,不出一个月,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崭新的、没有安全隐患的学校便屹立在石板沟村中央的平地上了。
解决了学校硬件条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师资问题。按照正常标准,五个年级每个年级按三门主课两门副课计算,少说得配十多位课任老师才行。但现实是,整个学校就他一位教师,就如学区金校长开玩笑所言,他即是校长、也是总务主任、课任教师,还是烦事员,门卫兼厕所所长。这种情况,科学配置、合理调配师资力量等等无从谈起,看来只有内部挖潜了。他苦思冥想,拿出了多个方案,但最终还是被一一否决了,最后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即他致力于五年级的学生的授课,然后让五年级教四年,四年级教三年级,以此类推。对于低年级,对关键课程、重点知识,他采用复式教学法进行教授外,其余的精力主要放在督促、检查和辅导上。
这个方法不说科学却是见效。年度全乡统考中,石板沟小学的成绩一下子从长期以来的末尾一跃而上成为中等偏上水平。这让全乡上下又一次对在下主人刮目相看,也让在下主人受到了极大鼓舞,决定再接再励,再探索再提升再完善这个教学方法,继而总结、提炼为一篇论文,发到县、州、甚至省上的教学刊物上,为解决偏僻乡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子。